AI的“夺嫡”:当巨头沉溺“包子”之争,一位“幕后架构师”已在重塑地基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字节跳动正经历一场内部AI人才流失与战略迷茫的阵痛,其传统“赛马”文化在长期主义的AI竞赛中显得水土不服。与此同时,DeepSeek以其开放、高效的软硬协同策略,特别是对国产芯片生态的布局,正悄然颠覆行业“重资产、闭环自研”的传统范式,迫使包括腾讯、百度在内的巨头重新审视其AI战略,预示着未来AI竞争的焦点将从单一模型性能转向更深层次的产业生态构建与资本效率。

一场关于“手机内存告急,删你还是删豆包”的数字“夺嫡”戏码,本是茶余饭后的诙谐谈资,却不料竟成了观察中国AI巨头内部暗涌的绝佳窗口。当DeepSeek那句“删豆包,因为我能帮你解决问题,而豆包只是个包子”的机智回应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波澜时,更深层次的震动却在字节跳动的核心AI部门静默发生。视觉基础研究的领军人物冯佳时,这位曾被字节寄予厚望的“帅才”,悄然离职,他的离开,远非个案,而是揭示了一场“心照不宣的离职潮”在巨头内部暗流涌动。

过去大半年,这股“寒潮”几乎席卷了字节AI业务的各个角落: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剪映产品负责人张逍然,到火山引擎AI应用线的一号位骆怡航;从TikTok的算法枢纽陈志杰,到核心模型团队的大语言模型负责人乔木与视觉多模态负责人杨建朝;甚至连战略层面的AI Lab负责人李航,也转为顾问身份。1 这几乎是一场覆盖了产品、算法、模型乃至战略的“全建制”人才流失。一位资深大厂AI实验室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巨头惯用的“赛马机制”、对短期KPI的过度追求,以及过于庞大的“大中台”模式,在需要长期主义和敏捷迭代的AI前沿领域,显得格格不入。当团队的时间精力被困于频繁的汇报与PPT,而非真正的技术深耕与创新时,核心人才的离去,便成了这套机制下不得不吞咽的苦果。这就像一个在高速失血的病人,尽管巨头们不惜重金从外部“输血”,如高薪挖角阿里通义大模型技术负责人周畅1和谷歌DeepMind的吴永辉1,但这杯水车薪,恐怕难以真正止住内部的“出血点”。

然而,就在巨头们仍在努力缝合内部裂痕之时,一位“不讲武德”的玩家DeepSeek,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打乱了整个行业的叙事逻辑。2025年春节前后,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被业界视为一个关键的“临界点”。它以惊人的低成本训练出了对标GPT-4的能力,更“离经叛道”地公开了技术细节与模型权重。这无疑是直接命中了那些信奉“重资产、自研闭环”大厂的“七寸”。2 一时间,那些投入巨资、声称构建“护城河”的自研模型,在DeepSeek-R1的“性价比”面前,瞬间黯然失色。

更令人侧目的是,尽管国际知名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analysis报告称DeepSeek的用户使用率和官网流量一度下滑,其创始人梁文锋却对此表现出超然的姿态,明确表示“压根不在乎表面数据的得失”。他所描绘的愿景是构建一个生态系统,让行业直接使用DeepSeek的基础技术,而自身则专注于基础研究。1 起初这被不少人解读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托辞,但DeepSeek V3.1的发布,却让所有人恍然大悟:模型采用了UE8M0 FP8参数精度,为“下一代国产芯片”量身定制。1 这短短不到二十个字,蕴含的能量却足以引发一场“范式革命”。在多数国产AI加速器仍沿用传统计算通路的背景下,DeepSeek此举无疑是主动向前一步,用软件定义硬件的未来,试图联合国产芯片厂商,打造一个独立于英伟达CUDA之外的、全新的技术生态。这绝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对全球AI产业链话语权的深刻挑战,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在数字世界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资本市场对此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国产芯片概念股集体高开,寒武纪市值一度超越中芯国际,跃居科创板头名。1 这才是DeepSeek真正、也最可怕的护城河——它选择将自己变成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让所有试图“自建发电厂”的玩家,都将面临一次深刻的“灵魂拷问”。

面对DeepSeek掀起的这场“范式革命”,中国AI巨头们的反应,可谓各有春秋。最先“觉醒”并展现出惊人务实与果断的,是腾讯。其董事局主席马化腾早已对内部AI团队强调“要好好与外部合作,不要想着什么都自己做,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际情况”。1 因此,当DeepSeek-R1模型出现后,腾讯几乎是第一时间将其“满血”接入旗下“元宝”等产品,并在全平台展开铺天盖地的推广攻势。截至第二季度,腾讯元宝的平均月活已突破4144万1,成为国内同类AI应用的第一梯队,充分展现了其“AI是能力,不是目的”的清醒判断。

相较之下,百度则经历了一场略显“尴尬的打脸”。作为闭源路线的坚定拥护者,创始人李彦宏曾公开宣称“开源其实是一种智商税”3。然而,在DeepSeek所引领的开源浪潮面前,百度最终也选择了“吃书”,于今年2月宣布将陆续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3 尽管其“文小言”在月活用户上仍处于第二梯队3,但这一战略转向,也预示着即使是长期投入的大模型玩家,也无法忽视开源生态的力量。

而字节跳动的举动,则“最为迷幻”。据报道,字节最初对是否接入DeepSeek持“观望”态度,“内部普遍认为随时可以接入,不急”。1 直到眼看腾讯等对手已抢占先机,才开始紧急调动团队加速整合。这种在“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反复横跳,源于其根深蒂固的AGI领导者野心与应用层面的优势闭环之间的矛盾。字节既想通过吴永辉领导的“Seed Edge”团队引领AGI技术,又不愿放弃将豆包大模型作为抖音、今日头条等核心产品的默认选择。这种两难,无疑使其错失了先机。尽管豆包大模型在数据层面依然亮眼,日均tokens调用量已达12.7万亿1,且火山引擎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占据**46.4%**的份额1,但字节跳动CEO梁汝波首次为豆包公开站台时,强调“智能水平是最重要的,要把提高智能本身当成最重要的目标,而不是某个产品的DAU”,这本身就已昭示着一场由内部人才危机与外部“奇袭”共同引发的战略转向。1

这场从“包子之争”到基础设施静默革命的“夺嫡”之战,不仅是对中国AI巨头技术实力的考验,更是对其战略定力、组织文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的深度审视。DeepSeek的崛起,正如其名,更像一位深藏不露的棋手,通过构建底层的“软硬协同”生态,重新定义了AI时代的竞争格局,预示着未来AI的真正“皇冠”,或许将属于那些能够跳出应用层面喧嚣、深耕基础设施的“幕后架构师”。在这场全新的“军备竞赛”中,唯有那些能将长期主义深植于战略基因的企业,才能在这场由技术与资本交织的时代大潮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引用


  1. 字节的AI大佬,又跑了一个·源媒汇·柯基的柯(2025/8/27)·检索日期2025/8/27 ↩︎ ↩︎ ↩︎ ↩︎ ↩︎ ↩︎ ↩︎ ↩︎ ↩︎ ↩︎ ↩︎ ↩︎

  2. 中国AI 大厂,被Deepseek 掀了牌桌之后 - 极客公园·极客公园·无作者(无日期)·检索日期2025/8/27 ↩︎

  3. 人工智能大模型激烈比拼纵深开拓应用场景成致胜关键 - 证券时报·证券时报·郑萃颖(2025/4/2)·检索日期2025/8/2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