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学步车”与“数据奶嘴”:灵御智能如何喂养具身智能的饥渴?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具身智能的“数据饥荒”时代,灵御智能以其低成本、高易用性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巧妙地扮演了数据“采油机”的角色,不仅获得了千万级种子+轮融资,更通过“硬件铺路、数据筑墙、能力输出”的三步走策略,试图撬动整个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为机器人自主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真机血液”。

具身智能(Embodied AI)——那个曾被束之高阁,仅在科幻小说中翩翩起舞的梦想——如今正以其笨拙却坚定的步伐,向现实世界迈进。然而,这趟旅程远非坦途。在机器人的硬件能力突飞猛进之际,一个恼人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始终困扰着业界:机器人需要海量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才能变得智能,但若没有足够智能的机器人,又何来高效的数据采集?正当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数据荒漠”中寻觅绿洲之时,一家名为「灵御智能」的中国新锐,似乎找到了一条颇具东方智慧的蹊径。他们手持“遥操作”这把“学步车”,试图为蹒跚学步的具身智能喂饱“数据奶嘴” 1

这家由清华与卡内基梅隆大学背景团队联合打造的企业,近日宣布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英诺天使基金、清华水木投资、远镜创投等“老面孔”继续跟投 1。这笔注资不仅是对其技术潜力的认可,更是对一种商业策略的押注:在通往通用具身智能的漫漫长路上,先解决最棘手、最基础的“数据卡点”。

莫一林,这位身兼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的首席科学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指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数据量,相比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低了足足三到五个数量级。更要命的是,这些稀缺的数据还面临着质量差、效率低、成本高的三重困境。换言之,如果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具身智能的油田还未真正探明,甚至连勘探设备都异常昂贵且难以操作。

「灵御智能」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并非直接挑战全自主智能的圣杯,而是以一种更为务实且低成本的方式,搭建起连接人类智慧与机器动作的桥梁。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一套名为TeleAvatar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辅以CyberBraceletVR设备和TeleDroid控制平台,旨在提供“上手即用”的体验。设想一下,只需7万元人民币就能拥有一台轮式双臂遥操作机器人,而操作员仅需20分钟便可熟练操控。这与动辄百万级的传统外骨骼或动作捕捉系统相比,简直是“降维打击”——不仅大大降低了硬件门槛,更通过100毫秒的图像延迟50毫秒的操作延迟,实现了“接近无感知”的实时互动。这让精密装配、远程巡检这类对精度和即时性要求极高的任务,变得触手可及 1

硬件先行:播撒具身智能的种子

「灵御智能」的商业野心,可以被清晰地拆解为一场“三步走”的商业战术。第一步,也是最直接的一步,便是“卖本体”,即通过高易用性、高性价比的遥操作机器人硬件,快速渗透服务业与工商业的边边角角。从无人零售的货物整理,到车间装配的精细操作,再到物流分拣的快速响应,这些场景犹如一块块亟待开垦的试验田。通过“铺量”策略,他们不求一步登天,但求让机器人这种“工具”先用起来,从而为后续的大棋局打下坚实的用户基础和场景积累 1。这与早期互联网公司“先占用户再谈变现”的逻辑异曲同工,只不过这次卖的是钢铁之躯,而不是虚拟像素。

数据为王:铸就数字护城河

当机器人的市占率达到一定规模,其所收集的“真机数据”便会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资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感器读数,更是包含了人类在真实世界中如何与环境互动、如何执行任务的宝贵经验。这些“差异化、规模化、一致性”的真机数据,如同炼金术士手中的点金石,不仅能反哺智能模型迭代,使其算法愈发精进,更能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数据壁垒。在具身智能领域,仿真数据固然是“放大器”,但莫一林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真机数据的“1”,再多的仿真数据也只是“0”。灵御智能正是在用实际行动,通过人类的“遥控”来生成具身智能所需的“亲身经验” 1

能力输出:从工具商到赋能者

最终,随着数据的海量积累与模型持续优化,「灵御智能」将完成从“硬件厂商”到“智能能力提供商”的华丽转身。届时,他们将不再仅仅出售机器人本体,而是输出标准化的遥操作控制能力、场景化的自主作业算法。这将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能力-商业”飞轮效应,让其在整个具身智能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正在复制云计算提供商的路径:先提供基础设施,再基于基础设施提供高级服务。

投资者对「灵御智能」的青睐,正是看到了其在解决具身智能核心瓶颈方面的潜力。莫一林教授对VR设备在数据采集领域的未来趋势判断,亦与特斯拉、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的布局不谋而合。VR方案不仅成本低廉(人侧设备仅千元级),易用性高,还能保证较高的采集精度,巧妙地平衡了“鱼和熊掌” 1。这不仅解决了昂贵外骨骼和局限性纯视觉方案的痛点,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民主化的数据采集范式的到来。

当然,这条道路并非没有挑战。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技术迭代的领先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护数据壁垒的独特性?以及,当全自主机器人时代真正降临,遥操作这把“学步车”又将如何演进?这些都将是摆在「灵御智能」面前的宏大命题。但无论如何,在具身智能的黎明前夜,这些致力于“点燃星火”的企业,无疑正在为更光明的未来铺设基石,用一种既务实又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改写人机交互的商业版图。

引用


  1. 打造能上手即用的遥操作机器人,「灵御智能」完成种子+轮融资丨涌现新项目·36氪·邱晓芬, 苏建勋(2025/8/28)·检索日期2025/8/2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