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引力波:无问芯穹如何重塑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与产业格局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面对AGI时代的算力瓶颈,无问芯穹正以多元异构云平台和“大中小盒子”战略,构建一个普惠、高效的中国式AI算力网络,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对AI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的深刻重塑。其核心在于将算力转化为水电煤般的基础设施,加速AI应用落地,并应对地缘政治下的自主可控需求。

在2025年8月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盛大启幕的36氪2025 AI Partner百业大会上,无问芯穹解决方案负责人刘川林带来了《新AI时代下,中国算力产业的落地思考》的主题演讲,深刻揭示了当前中国AI产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与创新路径。此次大会以“中国式方案”为主题,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展示,更是对国家战略、产业生态与未来竞争格局的深层思辨。在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征途上,算力正成为定义未来数字疆域的“土壤”1,而其有限性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正催生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革命。

算力基石:AGI时代的底层逻辑与核心矛盾

无问芯穹深刻洞察到,若将工业时代的水电煤比作生产力的基石,那么在智能时代,算力无疑是支撑AGI涌现与发展的底层土壤。然而,随着大模型向AGI临界点逼近,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有限的物理资源与无限的智能渴望之间形成了**“核心矛盾”**。这一矛盾不仅是技术瓶颈,更是对整个AI产业经济模式和社会韧性的严峻考验。

无问芯穹提出的“双向奔赴”解决方案,从哲学层面呼应了效率与规模的辩证统一:

  1. 更高效、更集约的资源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加速AGI进程,缩短其到来周期。
  2. 扩大产业算力规模:最大化激活现有资源价值,为AGI落地奠定基础。 这不仅仅是技术路径的选择,更是一种系统性思维的体现,旨在以有限资源实现无限智能,从而在广阔的智能场景中提升整体效能。

异构算力:构建“中国式方案”的韧性与效率

为应对前述矛盾,无问芯穹构建了基于_多元异构、软硬协同_核心技术优势的**“大、中、小盒子”产品体系**,这正是“中国式方案”在算力基础设施层面的具体实践。

  • 大盒子:无穹AI云。面向万卡乃至10万卡级别的超大规模算力需求,它通过整合来自26个省份、53个核心数据中心的资源,并兼容国内外15种主流芯片,累计赋能算力超25000P1。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屏蔽底层硬件差异2、实现异地多属资源调度,形成了一个_国家级的AI算力“水电煤”网络_。这种“平台+自营”的联合运营模式,不仅实现了资源纳管,更封装了PaaS平台及大模型接口调用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云化方案,有效降低了大模型落地的成本3。其在上海模速空间日均Token调用量突破100亿大关,足以证明其规模效应与实用价值。

  • 中盒子:无界智算平台。该平台聚焦国产算力资源的激活与优化,旨在解决国产化推进中的技术与应用难题。通过提供定制化的智算服务,它不仅助力高校与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探索(如支撑上海算法创新研究院基于3000卡沐曦国产GPU集群稳定运行百亿参数大模型训练600小时,创下国产算力应用的里程碑),也赋能智算中心构筑可持续运营价值(如与云南移动合作,高效利用2000张华为昇腾910B智算加速卡)1。这凸显了在特定地缘政治背景下,保障自主可控与技术自强的重要性

  • 小盒子:无垠终端智能解决方案。面向单卡、10卡级设备及手机、PC等终端,通过“端模型+端引擎+端硬件”的一体化方案,实现软硬件协同优化,突破终端算力使用效率极限。爱芯元智、后摩智能、此芯科技等公司也在边缘计算领域积极布局,推出存算一体的端侧AI芯片,将云级推理能力下沉至终端45。这意味着,未来的手机、PC乃至各类机器人将不再仅仅是功能性设备,而将升级为具备本地智能的_“智能体”_,保障数据隐私、杜绝云端延迟,驱动“万物智能”的未来图景。

智算普惠:从云端到终端的价值涌现

无问芯穹的产品体系不仅解决了算力供给侧的问题,更在应用侧展现了普惠AI的巨大潜力。无论是AIGC(从文本、图片到视频生成,为AI原生智能体提供普惠算力和稳定工作流),还是AI+招聘(解决人岗匹配、智能问答、猎头辅助等核心痛点,并优化AI交互延迟),其核心都是将复杂算力转化为易用、高效的模型服务,加速AI应用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这种智算普惠的趋势,正催生一种全新的产业生态:

  • 模型即服务(MaaS)的普及:从最初的模型训练转向模型调用与应用开发,简化了企业利用AI的门槛。
  • 端侧智能的爆发:将AI能力深度融入各类终端设备,实现_“但凡有计算的地方,就有无穹的智能涌现”_的愿景。这与智谱AI在多模态Agent上的进展、银河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Galbot在零售场景的落地、以及阶跃星辰在汽车终端Agent领域的创新不谋而合4。算力下沉不仅是技术演进,更是商业模式的革新,它将使得AI的价值创造不再局限于少数巨头,而是遍及千行百业。

资本驱动与生态共建:中国AI的未来版图

无问芯穹在短短两年内累计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2,获得包括启明创投、达晨投资等知名机构的支持43,这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AI基础设施,尤其是_解决算力瓶颈和异构计算难题的中国式方案_的强烈看好。投资的逻辑在于,高效、普惠的算力是孵化一切AI应用的基础,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

启明创投作为中国在AI领域最早且布局最丰富的投资机构之一,其投资策略正映射出中国AI产业的演进路径:从AI 1.0到AI 2.0,再到现在的AGI时代,投资重心逐渐转向AI基础设施(AI Infra)、基础大模型、具身智能及垂直行业应用4。像无问芯穹这样的平台型公司,通过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正从单一资源交易平台向驱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生态引擎升级。阶跃星辰发起的“模芯生态创新联盟”也表明,模型与芯片产业链的联合创新,是加速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关键路径4

未来3-5年,我们预计中国算力产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1. 算力基础设施的平台化与服务化:更多像无问芯穹这样的平台将涌现,提供更标准化、开放化的算力服务,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
  2. 国产异构算力的深度融合:随着国内AI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异构混训、软硬协同将成为常态,形成具有韧性的本土算力生态。
  3. 边缘与终端智能的普及:算力将进一步向靠近数据源的边缘和终端下沉,催生更多低延迟、高隐私、个性化的AI应用。
  4. AI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算力平台将作为连接大模型与千行百业的桥梁,加速AI在各垂直领域的落地,实现更广泛的“智算普惠”。

展望:智能文明的基石重构

无问芯穹的实践,以及中国AI产业的整体发展,正印证了一个深刻的趋势: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其复杂性和战略意义远超工业时代。它不仅涉及硬件的堆叠,更在于如何高效调度、智能管理、普惠赋能。随着AI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自主性,将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更将深远影响国家战略安全乃至人类文明的演进。

面对AGI带来的伦理挑战、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构建一个开放、负责任且具有韧性的算力生态至关重要。这要求技术提供商在追求效率和规模的同时,也必须将_可持续性、可信赖性_作为核心价值。中国正在通过自身方案,探索一条通往普惠智能未来的独特路径,它不仅致力于技术突破,更在实践中重构着智能文明的基石。

引用


  1. 36氪. 无问芯穹解决方案负责人刘川林:新AI时代下,中国算力产业的落地思考. 36氪2025AI Partner百业大会. 刘川林 (2025/8/27). 检索日期2025/8/29 ↩︎ ↩︎ ↩︎

  2. 雷峰网. 无问芯穹完成近5 亿元A 轮融资,累计融资近10 亿元. 雷峰网 (未知). 检索日期2025/8/29 ↩︎ ↩︎

  3. 达晨投资. 达晨投资AI基础设施企业「无问芯穹」A轮融资. 达晨投资 (未知). 检索日期2025/8/29 ↩︎ ↩︎

  4. 启明创投. 启明星| 多家启明创投投资企业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启明创投 (未知). 检索日期2025/8/29 ↩︎ ↩︎ ↩︎ ↩︎ ↩︎

  5. 智东西. 全球首个千卡规模异构芯片混训平台发布!无问芯穹. 智东西 (未知). 检索日期2025/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