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的算计:中国AI大模型如何告别“免费午餐”的幻影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中国大模型市场正从无序的价格混战转向更为理性的价值竞争,以DeepSeek为代表的厂商上调API价格,预示着行业对高昂算力与研发成本的再审视。这一转变不仅是成本压力的集中爆发,更是行业进入“深水区”商业化探索的标志,促使企业从流量思维转向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并加速市场优胜劣汰,对资本配置效率和长期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曾几何时,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上演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价格跳水”盛宴。从“按分计价”到“按厘计价”,再到某些宣称的“永久免费”,各路玩家竞相挥舞着价格屠刀,试图以压倒性的低价迅速圈地。去年,字节跳动率先点燃战火,BAT等巨头紧随其后,将百万tokens的价格压至令人咋舌的1元,甚至祭出“免费”大旗,其激进程度,足以让任何一位传统的商业战略家为之侧目。当时,百度智能云的一位负责人曾预言,这场价格战“至少持续一年”,而那些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数据飞轮的企业,终将被淘汰出局1

然而,市场风向的转变,往往比最老练的船长预期的还要迅速。近期,这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似乎按下了暂停键,转而上演了一出意想不到的“涨价潮”。深度求索(DeepSeek),这家曾以其激进定价策略搅动市场的“鲶鱼”,如今率先吹响了涨价的号角。其DeepSeek-V3.1模型自9月6日起调整API定价,输入价格(缓存未命中)从2元/百万tokens翻倍至_4元_,输出价格更是从8元飙升至_12元_,并取消了诱人的夜间优惠2。这一举动并非孤例,而是中国大模型市场整体转向的缩影:据《华尔街见闻》深扒,当前竟有超过_七成_的厂商在涨价3

价格战的休止符

这场价格策略的逆转,堪称AI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去年,DeepSeek-R1的开源和低价策略,一度将大模型市场带入了“免费普惠阶段”1,促使国内外巨头如OpenAI和百度纷纷跟进,宣布部分模型免费或降价。当时,一位AI智能体公司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大模型定价已无法覆盖成本,厂商降价的核心目的在于“烧钱换数据”——通过免费或低价吸引用户,获取海量多轮对话数据,以此快速迭代和提升模型能力。这如同数字世界的淘金热,数据是新时代的“金沙”,而免费的API则是吸引淘金者的免费工具。

如今,这笔“数据投资”的账单开始摆上桌面。随着DeepSeek的领涨,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阶跃星辰等“大模型六小龙”亦步亦趋。智谱的GLM-4.5-X在优惠期结束后,最高档输出价格将达到_64元/百万tokens_;月之暗面的Kimi K2高速版也将从9月1日起恢复原价,输出价格高达_64元_3。即使是谷歌的Gemini Pro,其调用价格也从12.5美元/百万tokens涨至17.5美元/百万tokens3。这与国际上OpenAI、Anthropic等企业顶级订阅服务动辄200甚至300美元/月的定价趋势不谋而合3,共同昭示着,“免费午餐”的时代正成为过去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股涨价潮中,腾讯却显得“特立独行”。其混元Turbo模型的价格持续下调,从去年9月的“高价位”降至目前的输入_2.4元/百万tokens_、输出_9.6元/百万tokens_,新一代的混元TurboS甚至更低,这无疑为这场普遍的涨价戏码增添了一丝复杂的商业博弈色彩3。或许,腾讯正试图在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或者寄望于通过持续的低价策略,在红海中开辟一片蓝海。

算力与价值的权衡

大模型价格上扬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底层成本结构远比互联网时代的带宽更加沉重。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直言,大模型涨价是“必然的”,因为其运行不仅依赖数据流量,更需要_庞大算力_、_精妙算法_和_顶尖人才_的支撑,每一项都是天价。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透露,公司在7月首次实现10亿美元的单月营收,但其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却表示,未来将投入_上万亿美元_建设数据中心,以缓解人工智能算力短缺的巨大压力。这笔天文数字般的投资,即便是对于全球科技巨头而言,也足以令人深思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DeepSeek-V3.1此次特意强调采用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的UE8M0 FP8精度,这可能暗示着其在本土硬件适配方面的投入,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以某种形式转嫁到API价格上。这并非简单的涨价,而是一场关于_单位经济效益_的重新计算。当模型性能趋于同质化,仅仅依靠“烧钱”来换取数据和市场份额的策略,已显得力不从心。企业必须面对现实:如何平衡技术飞速发展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商业化探索的“深水区”,客户类型决定了价格的接受度。何恩培指出,B端客户更关注综合成本,包括定制化、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非单纯的价格低廉。“在B端,所谓的‘免费’并不真正免费,客户最终仍需为定制化服务和开发付费。”3相比之下,C端用户对价格更为敏感。这种差异使得大模型厂商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必须进行更为精细的市场分割和价值定位。DeepSeek通过思维链压缩训练和支持思考/非思考模式等方法来优化推理,旨在帮助开发者节省API成本3,也反映了其在成本控制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找平衡的努力。

市场深水区的博弈

此轮涨价潮,不仅是成本压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市场走向成熟的信号。去年预言的“套壳企业”出局,正加速成为现实。当“免费”的诱惑不再,那些缺乏核心技术、优质数据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寸步难行。行业的竞争,正从野蛮生长的“跑马圈地”,转向对_技术深度_、_商业模式_和_客户价值_的精耕细作。

这是一个从“量”到“质”的深刻转变。大模型企业正被迫从最初的“扩大用户规模,收集数据”的流量思维,转向构建_可持续盈利能力_的价值思维。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将聚焦于如何将强大的AI能力转化为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如何为企业客户提供不可替代的定制化服务,以及如何在_开源生态_(如DeepSeek-R1和百度文心大模型4.5的开源策略1)和_闭源高端服务_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正如《经济学人》常言,如果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算法就是炼油厂,而算力则是驱动这些炼油厂的能源。当前的价格调整,正是石油提炼商们在重新评估其能源成本和市场供需后的理性选择。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算力成本有望逐步降低,但大模型的最终定价,仍将是市场需求、竞争格局与技术成本三者之间动态博弈的结果。这场告别“免费午餐”的旅程,预示着中国AI大模型市场正在从狂热的初期,步入一个更为理性、更具挑战也更具商业想象力的“深水区”。

引用


  1. DeepSeek带动大模型“免费潮”·中国青年报·贾骥业(2025/2/18)·检索日期2025/8/29 ↩︎ ↩︎ ↩︎

  2. “涨价潮”来袭,DeepSeek领涨,国产大模型告别价格战?·36氪·贾天荣(2025/8/29)·检索日期2025/8/29 ↩︎

  3. 大模型价格战逆转?深扒17家厂商最新定价,竟有超7成在涨价·华尔街见闻·(2025/8/29)·检索日期2025/8/2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