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亿万身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伊昂·斯托伊卡,以其对科研的纯粹热情和深厚的育人情怀,在过去25年间孵化了包括Databricks在内的7家AI创企,创造了千亿商业价值,却始终坚守讲台,成为连接学术前沿与产业变革的独特灯塔。他以开源理念为基石,将实验室打造成创新孵化器,不仅塑造了AI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更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80余位行业领袖。
深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阳光透过金黄的树叶洒落在古老的建筑群上,空气中弥漫着学术特有的宁静与活力。在其中一间普通的教室里,一位年届六旬的教授正专注地为本科生讲授操作系统和系统编程。他的语速不疾不徐,眼神里透着智慧的光芒,仿佛与任何一位热爱教学的学者无异。然而,这间教室之外,他的影响力却已横跨整个硅谷,渗透进AI产业的每一个毛孔——他是Ion Stoica,一位身家高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亿元),却仍选择坚守讲台的传奇人物。
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人过上奢华的生活,远离案牍劳形。但对于斯托伊卡而言,大学讲台与实验室才是他真正的舞台。他不仅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的资深教授,更是Databricks、Anyscale、LMArena等七家知名AI及数据创企的幕后推手或联合创始人。在他手中,那些诞生于实验室前沿的晦涩代码和理论,一次次被孵化成推动产业巨变的商业实体。外界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位“风口上的硅谷教授”选择不离讲台?
从CMU到伯克利:播种大数据时代
斯托伊卡的学术之旅始于卡耐基梅隆大学(CMU),并在2000年完成了博士学业,师从张晖教授。同年,他便选择在创业氛围浓厚的UCB开启教学生涯,自此便未曾离开。这所学府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圣地,更是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沃土。
2006年,流媒体内容开始蓬勃发展,YouTube方兴未艾。斯托伊卡与导师张晖敏锐地洞察到市场对在线视频体验优化的巨大需求,基于CMU和UCB的科研成果,联合创办了Conviva1。这家公司早期专注于实时视频流分析,通过AI技术优化视频播放质量,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视频播放自适应的平台之一。Conviva的成功,为斯托伊卡首次揭示了学术研究与商业实践结合的巨大潜力,也预示了他未来传奇轨迹的开端。
然而,创业的忙碌并未让他停下学术探索的脚步。UCB计算机科学学部有一个每五年成立一个合作实验室的传统,斯托伊卡深度参与了近15年来三大实验室的创办和管理。2011年,AMP(算法、机器与人)实验室应运而生,其核心愿景是“通过紧密集成算法、机器和人力,实现对大数据的理解”1。在AMP实验室存续的五年间,斯托伊卡带领团队打造了Apache Mesos、Apache Spark、Alluxio(原名Tachyon)等25个极具影响力的开源项目,为大数据基础设施领域奠定了基石。这些项目不仅在学术界引发轰动,更在日后演变为估值不菲的商业创企。
巨头诞生:Spark与Databricks的千亿传奇
在AMP实验室的成果中,开源分布式大数据处理框架Spark无疑是最璀璨的明星。2009年,由斯托伊卡管理下的AMP实验室成员共同开发出Spark,并在后续的维护和更新中,一度创下了数据排序速度的世界纪录1。
斯托伊卡有着清晰的洞察:“我希望将Spark变成一家初创公司,以鼓励用户更认真地对待此类来自高校实验室的研究。”1 这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更是为了确保学术成果能够真正被产业所用,发挥其最大价值。2013年,Databricks正式成立,其创始团队几乎都来自斯托伊卡所管理的AMP实验室。凭借着Spark的巨大成功,Databricks在A轮融资时便获得了顶尖风投a16z的1400万美元投资。
从2013年至2016年,斯托伊卡亲自担任Databricks的CEO一职,深度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与决策。这段经历让他对技术商业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当他在2016年选择将CEO的重担交给Ali Ghodsi,并毅然返回伯克利校园时,他向《福布斯》袒露了心声:“超过这个时间就意味着离开伯克利,所以我必须做出选择,我选择了回去。”1 这句话,清晰地描绘出他心中天平的倾向——尽管商业成就诱人,但学术的召唤和教学的责任对他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如今,Databricks已成长为估值突破10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服务于全球超过60%的财富500强企业,而斯托伊卡则作为董事会执行主席,继续在幕后指引方向。
除了Databricks,斯托伊卡的学生李浩源创办的Alluxio(原名Tachyon)和Benjamin Hindman创办的Mesosphere(后更名为D2iQ)也都起源于AMP实验室的开源项目。Alluxio已成为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九家的AI加速平台,而Mesosphere/D2iQ虽最终终止运营,但也曾在云计算和容器化浪潮中达到7.75亿美元的估值。这些案例无不证明了斯托伊卡孵化模式的有效性与复杂性。
洞察未来:AI浪潮中的基石与擂台
如果说AMP实验室是大数据时代的奠基石,那么斯托伊卡随后参与创立的RISE(实时智能安全执行)实验室和天空计算实验室,则精准地踏在了AI和生成式AI浪潮的鼓点之上。
2017年初,斯托伊卡等人意识到“数据生成、计算和执行之间的循环正在闭合,AI已成现实”1。RISE实验室应运而生,致力于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技术栈,以帮助应用程序实时、智能、安全地与环境交互。RISE实验室贡献的四十多个开源项目中,高性能分布式执行框架Ray的影响力最为深远。2019年,Anyscale成立,由斯托伊卡与他的博士生Philipp Moritz和Robert Nishihara共同创办,斯托伊卡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1。Ray凭借其统一的编程方式和对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易用性,成为AI/ML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众多流行库都基于Ray构建。Anyscale为Ray提供托管计算平台,获得了Uber、OpenAI、亚马逊等头部企业的青睐,最新估值已达10亿美元。
进入2022年,斯托伊卡又推动了天空计算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实现“云之间的相互协作,让应用程序能够在任何云提供商上实现‘一次写入,随处运行’”1。该实验室短短三年内贡献了52个项目,其中大模型推理引擎vLLM、大模型评估平台Chatbot Arena(现名LMArena)以及智能体记忆系统MemGPT等,成为本轮生成式AI浪潮中的重要基础设施。vLLM作为高性能模型推理框架,通过P-Attention等优化技术显著提升了大模型推理效率2345。LMArena则通过“人类偏好投票”机制,成为业界公认的大模型性能评估标杆,并在今年年初完成了由a16z领投的1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估值达6亿美元1。由斯托伊卡学生创办的Letta,更是将MemGPT的“大模型操作系统”概念推向商业化,为大模型提供了长期记忆能力,估值已达7000万美元。
坚守讲台:探寻亿万富翁教授的内心驱动
面对如此巨大的商业成功,斯托伊卡为何依然选择留在校园,教授本科课程?这并非仅仅是财富自由后的“兴趣使然”,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价值坚守。
“我仍然是一名学者,”斯托伊卡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坚定地说,“如果赚钱是唯一的驱动力,那我就去IPO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我不是出于这一目的而创业,我想创造有意义的东西。”1 对他而言,科研是一种纯粹的创造过程,是“不断探索新想法”的乐趣。这种内驱力远超金钱带来的满足。
斯托伊卡的实验室之所以能持续产出前沿成果,并成功转化为商业价值,得益于他独特的“产学研反哺”模式。他的实验室拥有谷歌、英伟达、Meta、蚂蚁集团、亚马逊、华为等众多科技巨头的豪华赞助商阵容1。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将自己创业获得的巨额资产,也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实验室的运营中,以此支持大量研究项目的开展。当美国政府削减科研资助时,他甚至鼓励其他教授效仿他的模式,通过创业获取资金,继续科研事业。
然而,真正将斯托伊卡留在学术界,或许是他对学生的深情厚谊。“这些处在成长期的年轻人不知道什么做的成,什么做不成,但他们有信念,能做出让人出乎意料的解决方案。”1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年轻一代的期许。他亲自指导的80多名学生,都在他的资源和关系网中受益匪浅,绝大多数在学术界、大公司任职,或拥有自己的初创公司。斯托伊卡不仅传授知识,更言传身教地告诉他们,如何将前沿研究转化为实际影响,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他无疑是他们的导师、榜样,更是他们梦想的引路人。
斯托伊卡法则:科研、开源与产业的共生哲学
斯托伊卡成功跨越学术与产业的秘诀,可以归结为一套独特的“斯托伊卡法则”:
- 纯粹的科研驱动:他坚信对科研的专注是创造新想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动力。
- 开源生态先行:他主持的实验室项目无一例外都采用开源模式。他认为,开源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开发者使用,并在起步阶段就获得巨大声量,这是商业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
- 产业反哺学术:通过创业获得资金和人脉,反过来支持实验室的研究,形成良性循环。
- 育人至上:将培养学生、赋能年轻一代视为其工作的核心价值之一。
这种哲学让他的实验室不仅仅是研究机构,更像是一个高效的创新孵化器。他所打造的核心市场是企业级客户2,这使得他的开源项目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解决实际痛点的潜力,为后续的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成功,正是对当前AI浪潮中“学术界价值何在”这一疑问的最好回答。
在斯托伊卡教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罕见的平衡体:一个对知识有着无尽渴求的学者,一个对技术有着深刻洞察的先驱,一个对商业有着敏锐嗅觉的创业者,更是一个对教育有着执着情怀的师者。他并非为财富所困,而是以财富为桥梁,让象牙塔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产业变革的漫漫长路。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对未来科技创新模式的深刻启示——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前沿,高校的前瞻性探索与开源精神,依然是驱动巨大商业和社会价值的源泉,而像斯托伊卡这样坚守初心的智者,无疑是这场变革中最耀眼的灯塔。
引用
-
躺在风口上的硅谷教授,身家180亿不离讲台,捧出7家AI创企·智东西·陈骏达,云鹏(2025/9/2)·检索日期2025/9/2 ↩︎ ↩︎ ↩︎ ↩︎ ↩︎ ↩︎ ↩︎ ↩︎ ↩︎ ↩︎ ↩︎ ↩︎
-
Sequoia Capital Databricks Founder Ion Stoica: Turning Academic Open Source into Startup Success·Sequoia Capital·Ion Stoica(未知)·检索日期2025/9/2 ↩︎ ↩︎
-
Qiankunli 大模型推理服务框架vLLM | 李乾坤的博客·李乾坤的博客·李乾坤(2024/7/7)·检索日期2025/9/2 ↩︎
-
Qbit AI 推理效率提升超200%,易用性对齐vLLM,这款国产加速框架啥来头? | 量子位·量子位·白交(2024/9/18)·检索日期2025/9/2 ↩︎
-
Lixueduan 大模型推理指南:使用 vLLM 实现高效推理 -·Lixueduan·李学端(未知)·检索日期202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