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翻译界哈佛”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官宣停招,让无数翻译人破防。一边是AI翻译快准狠,把高翻院都给“卷”没了;另一边,人类翻译的“绝活”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但这饭碗,确实摇摇欲坠了。
一夜之间,AI竟真的**“干掉”了一所世界名校**?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剧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几天前,被称为“翻译界哈佛”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2027年6月,正式停止招收研究生。这消息一出,翻译圈瞬间炸开了锅,无数人感叹:这届AI,是真的来势汹汹,不讲武德啊!
MIIS,一个名字在口笔译界响当当的存在,曾是多少翻译学子的“梦中情校”。想当年,联合国同传系里几乎都有它的“影子”,妥妥的**“翻译大厂”。然而,光环之下,却是招生断崖式下跌,财务赤字压得喘不过气。明德学院校长Ian Baucom那封“纯粹是财务决定”的公告,在吃瓜群众看来,再多的“场面话”也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事实:MIIS的辉煌,终究没能抵挡住AI的“降维打击”和时代变迁的洪流。毕竟,前段时间微软那份“高危职业”名单里,口译和笔译员可是“C位出道”**,直接排在了第一位12。
顶级翻译学院的落幕,仿佛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MIIS的关停计划,意味着许多王牌专业将成为**“绝版”,202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将成为最后一届“关门弟子”。有网友哭笑不得地表示,“还没开学就把学校读倒闭了”,这体验,简直是年度“史诗级社死”**现场。
学院的财务困境早有苗头,高达1410万美元的巨额赤字,其中近900万直接来自MIIS这个“无底洞”。为了**“止血”,学院尝试过各种“自救”操作,结果却适得其反,甚至引发了校内大规模抗议。一位老师更是直言:“我们停止在‘贪大求全’上烧钱,是时候回归‘小而精’了!” 这话,听着像是在给学院“敲警钟”,实则也暗示了传统模式的“水土不服”**。
翻译人的“至暗时刻”:饭碗真的碎了吗?
成立于1955年,MIIS曾培养无数翻译大牛,其“护城河”深不见底。但自2009年以来,全日制入学人数持续下降,如今不到最初目标的一半,每年2500万美元的亏损,更是让母校不堪重负。
而另一边,AI翻译的崛起,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从早期的谷歌翻译、DeepL,到如今的ChatGPT、Gemini等大模型,不仅精度高、速度快,还能实时同传,甚至能用70多种语言进行实时双向对话3。翻译这个曾经高门槛、高规格的职业,如今被AI**“按在地上摩擦”**。
还记得微软那份41页的“AI适用性分数”报告吗?它分析了20万个用户与Bing Copilot的匿名对话数据,结果显示,最危险的职业大都与信息提供、写作、教学、建议咨询有关。而笔译员和口译员,更是**“荣登榜首”,仿佛在告诉大家:AI正在大声宣布,“你的饭碗,我承包了!”**1
一位资深翻译从业者Brian Merchant在征集“AI砸掉我饭碗”的故事后,收到了大量来自译员的**“血泪控诉”。他曾觉得谷歌翻译的蹩脚译文很搞笑,如今却再也笑不出来。从CAT(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辅助”,到AI直接“上位”,项目锐减,客户网站上满是AI翻译的痕迹,这一切都让他意识到,AI真的在“侵蚀”**他们的工作。
“曾经,谷歌翻译的蹩脚译文让自动翻译的想法显得很可笑。如今,我再也笑不出来了。”4 — 一位资深翻译从业者,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更扎心的是,一位40岁、从业15年的老哥,曾经靠着医疗、制药等专业领域的翻译,过上了体面的生活。然而,今年却成了他的**“至暗时刻”,连续数月无项目可接。偶尔有工作,也几乎全是“译后编辑”(PED)。啥是PED?就是AI先翻译,你再像个“保姆”一样去校对。这种活儿,报酬只有正常翻译的1/4,耗时却不减,简直是“用爱发电”。甚至,有人在罗马干了14年翻译后,决定去当清洁工了。这些案例,虽然是个例,但足以让我们一窥AI浪潮下,翻译岗的饭碗,是如何被“砸得稀巴碎”**。
AI:高速列车,但不是“万能侠”
ChatGPT之后,大模型不断进化,多语种翻译早已不在话下。2023年12月,Meta AI推出的实时翻译模型,延迟已缩短到2秒内,让人几乎感受不到停顿5。到了2025年,AI翻译更是能用你自己的声音实时电话翻译,一个手机终端就能搞定,甚至集成到各种硬件,相当于人均随身带个**“翻译官”。这速度,简直是“毫秒级延迟,亿级体验”**!
然而,AI真的能在翻译领域**“所向披靡”,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侠”吗?未必。MIIS的一位西班牙学生Ismenia Miranda,在实习后深刻体会到,AI虽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无法取代专业语言学家,更像是翻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AI虽发展迅速,但目前还无法取代专业语言学家,更像是翻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5 — Ismenia Miranda,MIIS学生,一语道破玄机。
尤其是在术语管理方面,AI并非万能。它需要人类判断术语之间的关系,是“部分性”还是“属种性”,才能决定是否归入单一词条,还得考虑使用场景。尽管AI术语提取工具能减少工作量,但**“人工微调”和“重新分类”依然少不了。Reddit网友的“AI翻译翻车”案例也比比皆是,比如工具自动屏蔽内容,导致好多段落“人间蒸发”。这时候,就得人工介入,改术语、加校对,甚至直接找专业人士“救场”**。
所以,虽然AI翻译的**“高速列车”已然呼啸而过,打破了语言障碍,但它也在提醒我们:专业、匠心和对复杂语境的把控,是人类翻译者“永不可替代”的。未来的翻译,也许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人机协作”的“新常态”。那些能熟练运用AI工具,又能提供深度文化理解和专业校对的人,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翻译弄潮儿”**。
引用
-
微软最新报告揭示末来40种被AI取代的高风险职业·LINE TODAY(2023/12/26)·检索日期2025/9/3 ↩︎ ↩︎
-
翻译和口译人员首当其冲,微软罗列受AI 冲击最大TOP10 职业·新浪网(2023/12/26)·检索日期2025/9/3 ↩︎
-
Middlebury 将结束在加州蒙特雷的研究生项目(Middlebury to Conclude Graduate Programs in Monterey, California)·Middlebury College·Middlebury Communications(2025/8)·检索日期2025/9/3 ↩︎
-
AI Killed My Job: Translators(AI杀死了我的工作:译员们)·Blood In The Machine·Brian Merchant(2023/9/13)·检索日期2025/9/3 ↩︎
-
AI杀死首个世界名校?全球TOP 3「翻译界哈佛」倒闭,毕业校友成绝版·新智元·新智元,编辑:桃子(2025/9/2)·检索日期2025/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