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引擎: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深层变革与智能社会重构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中国正式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AI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附加或产业热点,而是被定位于推动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变革的“底层操作系统”。该战略设定了明确的AI终端普及率目标,旨在通过六大行动与八项支撑,全面重塑科技创新、产业生态、民生福祉、社会治理乃至全球合作格局,开启人机协同的智能社会新范式。

2023年大模型的浪潮席卷全球,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带入公众视野,但彼时其更多被视为一项前沿技术或产业风口。然而,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标志着中国对AI的定位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从“有没有、强不强”的技术竞赛,跃升至“用不用、怎么用”的国家战略实践。这不仅是一项政策部署,更是一场意图深远的生产关系与社会范式的重构,预示着一个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AI+”新十年正式启幕。

范式跃迁: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重构

《意见》最核心的洞察在于其对“人工智能+”这一提法的明确界定,这与此前流行的“+人工智能”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是技术向现有体系的被动叠加与辅助,而“人工智能+”则强调AI作为主动重塑者,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运行的底层操作系统。这意味着AI不再是“功能补丁”,而是构建全新业态、重构商业逻辑、驱动治理能力跃升的智能底座。这种范式上的跃迁,其深层影响将远超2015年“互联网+”行动带来的“连接为王”时代,它从信息连接的效率提升,转向了认知升级、能力跃迁,使产品能理解、能决策,系统具备自我优化能力,代表着从“使用工具”到“让工具思考”的根本性转变2

《意见》首次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引擎进行系统部署,其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文件中“人工智能”一词出现85次,“加快、融合、创新”等关键词频频亮相,释放出强烈的战略信号。更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首次设立了“AI终端普及率”的量化指标,明确提出到2027年普及率达到70%,到2030年普及率达到90%,并到2035年实现全面普及,建成智能社会3。这是在国家战略中前所未有的表述,凸显了将AI打造为水电煤一样公共基础设施的决心,使其成为每一个行业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专属领域。

智能原生:产业生态的“第二操作系统”

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变革,将促使产业生态进行深层重构,催生出以AI为底层逻辑的“智能原生”企业。这正如互联网时代涌现的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原生公司”一样,AI时代将诞生基于智能体、AI驱动的新型企业形态4

具体而言,《意见》规划了六大行动路径——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与全球合作,并辅以八项基础支撑能力(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安全)5。这些路径并非各自为政,而是彼此嵌套、相互支撑,构成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犹如一张宏大的“国家AI基建地图”。

  1.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将AI定位为加速科学发现进程的“第四科研范式”,推动科研范式从“经验驱动”向“模型驱动”转变4
    • 技术原理解析:通过科学大模型建设、跨模态复杂科学数据处理、智能化科研基础设施,让AI成为科研本身的工具和合作者。
    • 商业价值评估:围绕科研场景的AI产品与平台、跨学科AI人才培养、科学数据服务平台等领域将迎来高速发展,例如DeepMind的AlphaFold2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的突破,以及国内DeepFlame平台在反应流仿真中的应用,都预示着科研服务和工具化应用市场的巨大潜力5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政策首次系统性提出“智能原生”企业的概念,鼓励企业将AI嵌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打造全流程智能化的生产体系。
    • 产业生态影响评估: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将面临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根本性重构。AI+ERP系统、智能工业软件、农业AI解决方案和“无人化服务”等新模式将快速崛起,不再是给旧系统挂插件,而是用智能体重写企业架构。制造业的AI视觉检测系统,智慧农业的农用AI机器人等已展现其商业价值5
    • 投资逻辑分析:这将驱动对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AI技术公司、系统集成商,以及基础大模型公司、AI基础设施提供商的投资热潮。
  3.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 聚焦智能终端与服务消费的双重升级,强调“认知型、情感型消费”与“陪伴型、助理型应用”的方向。
    • 市场潜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穿戴设备、虚拟陪伴、AIGC娱乐内容、个性化电商推荐等,将推动AI全方位渗透生活方式,开启“人机共处”时代。这背后是智能终端硬件制造、AI应用内容创业、新型人机交互技术的巨大市场机会。

服务商和ISV而言,这意味着角色将从“开发商”转向“联合创造者”。他们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需要深厚的行业理解力,从“交付模型”走向“共建系统”,提供AaaS(Agent as a Service)智能体服务。云计算平台则面临从IaaS到PaaS、SaaS乃至AaaS的系统性升级,以及构建“面向智能体的云边协同体系”和国家级智算调度中枢的挑战与机遇。而数据库与芯片厂商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例如原生支持向量检索、图神经网络的AI数据库,以及本土NPU、GPU与AI加速器厂商在“国产替代+算力多元化”中的利好。

人机共生:重塑社会结构与生活范式

“人工智能+”行动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经济领域的变革,更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结构、工作方式、生活模式和伦理秩序的深层影响。该战略旨在创造一个“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1

  • 工作方式的变革:AI将在创造新岗位的同时赋能传统岗位,推动人机协同的新型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将涌现,特别是在劳动力紧缺和高危环境中的应用。然而,这也带来了就业结构调整和技能再培训的挑战,需要加强AI应用就业风险评估,引导创新资源向创造就业潜力大的方向倾斜1
  • 学习与生活的升级:AI将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模式,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在医疗领域,高水平的“居民健康助手”将普及,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应用将大幅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率。智能养老、文化生产、人际关系维系乃至全民健身等都将因AI而更具品质与温度1。这种深度融入生活的趋势,是Wired风格所强调的对未来主义视角的深刻审视。
  • 社会治理的演进:AI被推向更高的治理层级,打造人机共生的城市运行新模式,推动AI在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深度应用。这将催生城市基础设施智能改造、县域政务系统升级等大量AI解决方案需求。在安全治理方面,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远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强化对模型黑箱、幻觉、算法歧视等风险的前瞻评估和监测处置,以确保AI应用合规、透明、可信赖,这体现了对AI伦理与治理的严肃考量14

全球视野:塑造AI时代的地缘政治与公共产品

中国“人工智能+”战略的视野已拓展至全球,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打造为“国际公共产品”,推动AI技术开源共享、国际标准制定与全球治理合作1。这不仅是中国参与全球AI格局重塑的战略意图,也是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的主动作为。

  • 技术普惠与共享:强调构建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深化AI领域高水平开放,强化算力、数据、人才等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AI能力建设,弥合全球智能鸿沟1。这与MIT Technology Review关注的技术社会影响和Wired的批判性思维相契合,呼吁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平性。
  • 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建:支持联合国在AI全球治理中发挥主渠道作用,探索形成各国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出海方向的拓展不再限于产品与服务,还包括底层芯片、模型、算法框架、标准制定等软硬实力的输出,如AI基础设施出海、模型即服务平台国际化、开源项目全球贡献度将成为新的增长点4

挑战与机遇:构筑韧性与普惠的智能未来

“人工智能+”行动无疑为中国乃至全球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智能未来图景,但其实现并非没有挑战。技术的不确定性、伦理的复杂性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都需要系统性地应对。例如,AI模型的“黑箱问题”(不可解释性)、“幻觉”(生成虚假信息)和“算法歧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风险42

为应对这些挑战,《意见》强调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包括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数据供给创新、强化智能算力统筹、优化应用发展环境、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和提升安全能力水平1。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韧性智能生态的基石。特别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评价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将开源贡献纳入学分认证,这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和协同的技术发展路径。同时,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为AI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商业保障1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行动不只是一系列技术的叠加,而是一场关乎国家发展底层逻辑和未来社会全貌的系统设计。它所带来的生产关系重构,将迫使传统企业重建组织结构和能力架构,服务商重塑业务逻辑和交付模型,云厂商和芯片商从“算力战争”走向“服务闭环”。未来十年,谁能快速建立自己的“智能原生能力矩阵”,谁就能在这场由国家意志驱动的“重构赛”中立于潮头,共同迎接一个由AI深度定义的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

引用


  1.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5/08/21)·检索日期2025/09/05 ↩︎ ↩︎ ↩︎ ↩︎ ↩︎ ↩︎ ↩︎ ↩︎ ↩︎

  2. “人工智能+”如何撬动未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25/09/02)·检索日期2025/09/05 ↩︎ ↩︎

  3.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纲领:2030年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超90%·亿邦原创(未知)·检索日期2025/09/05 ↩︎

  4. 国家定调「人工智能+」:中国AI十年三步走,战略解读来了·知乎专栏·机器之心(未知)·检索日期2025/09/05 ↩︎ ↩︎ ↩︎ ↩︎ ↩︎

  5. 国家队下场,万字长文读懂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腾讯新闻·混沌学园(2025/08/30)·检索日期2025/09/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