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AI技术的加持下,手机制造商正试图打破超级应用的“围墙花园”,通过系统级端侧AI服务重塑用户体验与价值链,从而开辟新的增长曲线,而这将引发一场关于数据、流量与用户忠诚度的无声攻防战,监管与伦理风险亦如影随形。
当数字世界的楚河汉界被一道意外的“AI帮写”弹窗所模糊,一场关于谁将主宰用户数字生活的新战役,便在手机制造商与超级应用(Super App)之间悄然打响。近日,OPPO的AI助手“小布”在用户撰写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笔记时,不请自来地提供了AI文案生成服务1。这并非简单的应用内集成,而是操作系统层面的“越界”行为,宛如一位身负绝技的“外挂”选手,试图改写传统的分工与权力格局。
手机曾是通往数字世界的物理入口,其制造商在过往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却往往被“应用之上的操作系统”——那些月活动辄数亿甚至十数亿的超级App——所“架空”。它们是社交、内容、支付等核心场景的守门人,坐拥用户海量数据与难以撼动的粘性。手机厂商一度尝试自建内容生态,如小米的“米聊”便是一个失败的注脚,证明了撬动这些“围墙花园”的难度不亚于在坚冰上凿井。
围墙花园的AI攻防战
如今,端侧AI,这位新晋的数字勇士,为手机制造商提供了“曲线救国”的可能。OPPO的“AI帮写”功能,通过屏幕识别技术,绕过App的API接口,直接理解用户意图并提供文案建议1。这种“无许可”的介入方式,无疑触及了超级App的敏感神经。某平台人士的“可能涉嫌侵权”之说,与另一家平台的“手机厂商怎么弄我们管不了”的无奈,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场静默战争中的复杂心态与力量博弈。
超级App们并非对AI变革视而不见,但其策略显得更为谨慎。它们深知,在流量池中引入AI,如同在精密运转的发动机旁玩火,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害核心用户体验。腾讯将“元宝”AI助手以“微信好友”形式低调接入聊天界面,几个月后才逐步扩展至文章摘要与视频号评论,这种“渐进式”的演进路线,正体现了大厂在维持生态稳定与拥抱AI创新之间的精妙平衡1。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_“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达6.3亿,而_74.5%的插件形态应用保持正增长,相较于_67.4%的原生App负增长_,无疑验证了依托成熟App的插件形态,是AI短期内最佳的落地路径1。
然而,超级App的“围墙花园”虽坚固,却并非完美无缺。其内部AI能力尚未能完全覆盖用户的全部日常流程,尤其在横跨多个应用(Cross-app)的复杂任务流中,仍存在大量“空白地带”和“流程断层”。这正是端侧AI可以大显身手的主场,它旨在为用户提供更无缝、更智能的“下一步”,而这个“下一步”,超级App希望发生在自己的花园内,手机厂商则希望由手机本身来定义。
端侧智能的崛起与风险
端侧AI能力的突破,特别是视觉识别与多模态交互模型的成熟,赋予了手机厂商“凌驾于”超级App之上的潜能。Google的Gemini Nano已为高效端侧多模态交互铺平道路,而苹果也坚定投入端侧处理,其模型同样具备强大的情景感知能力1。在国内,华为“小艺”引入盘古大模型、小米“超级小爱”升级本地AI引擎、荣耀“YOYO”进化为“超级AI智能体”、vivo推出“蓝心小V”等,无一不彰显了手机厂商将AI视为重塑竞争格局的“核武器”123。
这场AI军备竞赛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商业模式的深层变革。在过去以硬件参数“内卷”的存量市场中,AI布局有望为手机厂商带来久违的_第二增长曲线_。首先,AI体验本身就能为手机带来_价值溢价_,如同Apple Intelligence的曲折发展最终验证了端侧AI体验的巨大价值1。其次,当手机底层系统的AI体验深入用户日常习惯,用户对“品牌”本身的忠诚度可能超越对单个App的依赖,这无疑将改写“换什么手机,微信永远是第一个下载的App”这一铁律。最后,端侧AI还可能催生全新的_服务化商业模式_,超越“一次性硬件销售”,通过_订阅制增值服务_,甚至在用户授权后,自动进入应用内部执行“能够盈利的任务”,例如精准广告或交易代理1。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不可忽视的伴生风险。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AI生成内容必须进行标识,亮明“AI”身份1。然而,OPPO的“AI帮写”在测试中却未能被微信或小红书识别并标记,这暴露了当前AIGC内容治理中最棘手的痛点——纯文本内容的识别难度极高1。更令人忧虑的是,如果未来的操作系统层AI能够不仅“看屏幕写文案”,还能“操作手机”——即成为AI Agent,其潜在的安全风险将成倍放大。一个被恶意操控的AI Agent,理论上可以模拟用户的点击行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小额转账、开通免密支付、购买金融产品等一系列操作。因此,在追逐价值上限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是这场AI洪流中所有参与者必须面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AI手机的出货量预测已是明证:IDC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在中国市场,到2027年,新一代AI手机市场份额将超过50% 24。这意味着,手机AI的未来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已在脚下夯实的地基。这场关于数字边界与智能主权的角力,其最终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平衡创新与责任、技术与伦理,并最终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