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的资本狂想曲:AI芯片盛宴中的估值迷局与生存之战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国产AI芯片的狂热追捧中,寒武纪的股价如日中天,市值一度高达五千亿人民币,远超其微薄营收,反映出资本对稀缺性的极度渴望。然而,在云端算力芯片的“三国大战”中,产品迭代迟滞、产能捉襟见肘以及生态建设的明显短板,正让这家“资本宠儿”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其高估值能否经受住产业现实的淬炼,仍是未解之谜。

当全球科技巨头们为获取AI芯片而愁眉不展,甚至连财大气粗如OpenAI也开始盘算着与博通自研芯片以摆脱对英伟达的过度依赖1,中国本土的AI芯片市场却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在这场由算力饥渴驱动的资本狂潮中,一家名为寒武纪的公司,其股价在一年内飙升逾468%,一度超越中国白酒巨头贵州茅台,加冕A股“新股王”的桂冠。然而,这耀眼的资本盛宴,并非没有一丝凉意。

资本的狂欢与产业的清醒

寒武纪的估值,无疑是一道引人深思的算术题。其高达5000多亿人民币的市值,与预计在2025年仅有50亿至70亿人民币的年营收相比,显得异常膨胀。就连公司本身,也曾罕见地向投资者发出“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风险”的警示1。这种自我泼冷水的举动,恰如一位在盛宴中忽然清醒的嘉宾,提醒大家餐桌上的泡沫可能比香槟更多。

但资本市场自有其逻辑。国际投行高盛在短短一年内三次上调寒武纪的目标价,甚至在最近一次将其12个月目标价推高至2104元人民币,暗示其价值远未触顶1。这看似矛盾的判断,实则指向了中国AI芯片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驱动力:国产化替代的迫切需求。在政策的强力引导下,中国正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从北京提出2027年智算中心100%自主可控,到全国智算算力目标在2025年达到105EFLOPS,这片肥沃的政策土壤无疑为本土芯片厂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寒武纪,作为少数专注于云端训练与推理芯片的上市企业,被市场赋予了“稀缺标的”的光环,享受着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

三方角力与生态位的挑战

然而,稀缺性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中国云端算力芯片市场正在演变为一场“三国大战”,主要玩家包括华为的昇腾系列、百度的昆仑芯以及寒武纪的思元系列。在这场决定未来产业格局的关键战役中,寒武纪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首先是产品迭代的速度。根据山西证券的研报,华为昇腾910C和百度昆仑芯3代已然量产上市,对标英伟达的H100乃至H20等前沿产品,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2。而寒武纪的官网上,最新的产品依然停留在2022年3月发布的思元370系列,其新一代思元590芯片的踪影难觅1。在英伟达等全球巨头几乎每年更新算力芯片的快节奏下,这种产品发布的滞后,无疑是其在技术竞赛中不得不面对的沉重包袱。

其次是产能的短板。数字不会说谎:2024年,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和寒武纪的出货量分别为64万片、6.9万片和2.6万片1。这意味着寒武纪的产能和交付能力,仅为华为的4%,百度的38%。在对算力需求如饥似渴的智算中心建设项目中,这种产能上的差距直接转化为市场份额的流失。例如,在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的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采购项目中,百度昆仑芯几乎囊括了主要份额,而寒武纪未能跻身主要供应商之列1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生态建设。如果说硬件是芯片的骨架,那么软件生态则是其灵魂。英伟达凭借其CUDA生态系统,在全球AI训练市场建立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华为昇腾也在积极构建以昇思MindSpore为核心的自主生态。寒武纪虽有自己的基础软件平台,但在开发者社区活跃度、工具链完善度和整体兼容性上,与头部玩家仍存在显著差距。令人警醒的是,近期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迅速获得华为昇腾、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等16家国产AI芯片企业的适配与支持,而寒武纪的名字却赫然缺席于此列3。这不仅仅是技术适配的滞后,更是其在AI生态链中影响力与战略布局的缺失,对一个旨在成为“国产AI算力真正王者”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更为长远的隐忧。

寒武纪的股价神话,是资本市场在国产化浪潮和AI算力爆发双重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亦是其“稀缺性”所催生出的狂热期待。然而,当资本的潮水逐渐褪去,产业的真实礁石便会显露无遗。寒武纪能否真正从“资本宠儿”蜕变为“产业王者”,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能否如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芯片、突破产能瓶颈,并有效补齐生态短板,将决定它能否在芯片时代的“寒武纪大爆发”中,成为最终适者。

引用


  1. 寒武纪:5000亿市值与50亿营收背后的国产AI芯片博弈·36氪·质子(2025/9/10)·检索日期2025/9/10 ↩︎ ↩︎ ↩︎ ↩︎ ↩︎ ↩︎

  2. 百度昆仑芯高调出圈:对标寒武纪,估值或达千亿港元? - 腾讯新闻·腾讯新闻(2025/9/6)·检索日期2025/9/10 ↩︎

  3.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引爆生态圈:7天16家芯片厂商抢滩适配·DOIT(2025/2/12)·检索日期2025/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