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构文旅:从“性价比”到“心价比”,智能生态开启深度体验时代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消费升级与AI技术融合驱动下,中国文旅产业正从标准化转向深度个性化体验,以“需供同智”为核心理念的AI平台正通过大模型重塑产业生态,破解长期存在的供需错配,引领行业走向智能共生新纪元。

中国文旅产业正经历一场由AI技术与消费升级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其规模与增速令人瞩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达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出游人次更是高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1。这不仅是疫情后市场强劲复苏的体现,更折射出消费者对旅行本质认知的一次深层跃迁,正在从关注**“性价比”转向追求“心价比”**,对传统文旅模式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性价比”到“心价比”:消费者需求重构的底层逻辑

过去,旅行被简单地视为一种商品交易,游客衡量其价值的标准是外在的、可量化的“多”与“省”:景点是否密集、拍照是否出片、价格是否低廉。这是一种以资源为中心、标准化供给的商业逻辑。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需求的提升,当下的消费者正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他们渴望旅行能够触动内心,带来独特的感受、文化认同和精神成长,将旅行视为一种情感培育与自我投资。衡量标准也转向了内在的、感受型的“深”与“真”——体验是否独特、情感是否被触动、能否留下值得长期回味的故事。“我到过”不再是终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我体验、我感受、我成长”的深度连接。这种从物质富足到精神富足的转变,要求文旅供给侧必须从标准化产品转向个性化、情感化的深度体验,否则“需供错配”的困局将日益加剧。

“需供同智”:AI重塑文旅产业协同的新范式

面对这一历史性转折点,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解决方案应运而生。由新绎集团旗下嗯噢哇提出的“需供同智”新范式,正是旨在破解文旅产业长期存在的“需供错配”难题。其核心在于通过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同进化,构建起需求精准感知、供给智能响应的闭环体系12

传统模式往往从供给侧出发,忽略了游客需求动态化、个性化的特征。而“需供同智”则以需求端为起点,通过AI深度洞察游客的显性与隐性需求。例如,嗯噢哇旗下的Waa-GPT文旅专业大模型及其智能引擎,通过**“旅小哇”实时解析游客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经营哇”的精准服务策略,指导商家运营,形成双向数据流持续优化平台能力32。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推荐系统,更是一个具备数据整合分析能力、智能化决策支持能力、跨主体生态协同能力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它能够整合政府的宏观数据、商家的经营数据以及游客的行为数据,实现产业全链路的效率提升与体验升级。

AI生态化演进:从工具到“智能共生”的未来图景

当前,AI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应用正告别各自为政的分散阶段,加速向平台化、生态化的方向演进1。这意味着AI不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作为底层基础设施,聚合“原子化”能力,赋能整个产业生态。嗯噢哇构建的“平台+产品+生态”三位一体架构,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13。技术平台是根基,场景产品是载体,开放生态则是技术与数据共享共建的延伸,有效打破了技术壁垒与数据孤岛。

北海涠洲岛项目为此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1。这是一个政企协同的典范,通过技术层数据打通、场景层服务创新、生态层跨境联动,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落地、生态参与的运作模式。它预示着未来AI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将不仅限于提升单一环节效率,更将深入到产业治理、文化传承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实现真正的**“智能共生”**——AI与人类、自然、文化深度融合,共同创造价值。这体现了AI从“能力补充”到“系统性重构”的演进,其深层影响远超技术本身。

商业格局与投资逻辑:巨头涌入与细分赛道机会

AI在文旅领域的深度应用正吸引着资本的目光。市场敏锐度高的投资者看到,AI不仅能够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增长点。例如,通过个性化推荐和智能行程规划,可以显著提高用户转化率和客单价;通过数据分析,能帮助商家精准营销,优化资源配置。像嗯噢哇这样的平台,通过提供SaaS服务、数据增值服务以及构建生态合作分成模式,展现了巨大的商业化潜力。

未来,文旅行业将出现围绕大模型垂直应用智能体服务生态平台建设的投资热潮。科技巨头可能会通过投资并购整合资源,而拥有特定场景数据和AI应用能力的创新企业则有望在细分市场脱颖而出。然而,挑战也并存: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如何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快速迭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将是决定企业能否胜出的关键。

伦理考量与社会远景:个性化背后的挑战

AI驱动的个性化旅行体验固然美好,但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考量。当AI宣称“真正懂你”时,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理解是否建立在对用户隐私和数据的高度收集与分析之上?用户画像的过度精细化,是否会导向“过滤气泡”,让旅行体验趋于同质化,而非真正多元?算法推荐的偏差,又将如何影响文化遗产的呈现与地方经济的平衡发展?

从哲学层面思考,当AI替我们规划“心价比”旅行时,人类在旅行中的自主探索、偶然发现和非预期体验的价值是否会被削弱?未来的旅行,是更自由地追求内心所向,还是在算法的精心设计下,沿着一条看似完美实则预设的轨道前行?这要求我们在推动AI文旅发展的同时,必须构建完善的数据治理、算法透明度及用户权益保护机制,并鼓励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确保AI赋能的文旅产业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和可持续繁荣。政策制定者、企业和游客都应共同参与,探索一个既能享受科技便利,又能保有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底蕴的未来文旅格局。

这场由AI驱动的文旅变革远不止于技术升级,它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验,考验着我们如何平衡效率与人性,科技与文化。 未来已来,智能共生。

引用


  1. 36氪研究院 | 新型需供关系驱动下的中国AI文旅发展趋势报告2025·36氪研究院(2025/9/16)·检索日期2025/9/16 ↩︎ ↩︎ ↩︎ ↩︎ ↩︎

  2. 嗯噢哇科技CEO窦飞鹏:共创旅游专业能力认知平台·中华网科技(2025/6/4)·检索日期2025/9/16 ↩︎ ↩︎

  3. AI重塑文旅产业:大模型如何打造"所想即所得"的旅行新体验·科企岛(2025/9/16)·检索日期2025/9/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