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腾讯云正经历一场策略性的“减脂增肌”变革,将重心从低利润项目转向高质量订阅服务,并通过对AI算力的大规模投资与内部产品智能化,以及积极的全球化扩张,寻求在激烈竞争的云计算市场中实现可持续盈利与增长,重新定义其商业价值与市场地位。
曾经,中国云计算市场如同一个高速膨胀的青春期少年,追求的并非肌肉而是体重,规模即是王道。腾讯云,作为这个竞技场上的重要玩家,也曾为争夺每一寸土地而酣战。然而,过去三年间,一股更为审慎与老练的经营哲学开始在这家科技巨头内部生根发芽。正如其管理层所言,他们“宁要150斤的肌肉,也不要200斤的虚胖” 1。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将腾讯云从追求市场份额的“大胃王”改造为追求利润质量与长期健康的“健美选手”,其核心驱动力是智能化与全球化。
削藩增肌,重塑筋骨
这场“瘦身运动”并非毫无代价。在2022年至2024年的“降脂增肌”期,腾讯云有意识地减少了集成项目和硬件转售等利润率低、不可持续的“低质量收入”,转而聚焦云底座、数据库、大数据等高利润或订阅制产品。此举虽然让腾讯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放弃了一些营收规模的增长机会,甚至付出了市场份额下滑的代价——其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从2021下半年的11.1%跌至2024下半年的8.1%,排名也从第二滑落至第五 1。然而,这一策略却让其财务表现焕然一新。腾讯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的毛利率在14个季度内提升了20个百分点,达到52.1%的历史高位 1。在高盛等国际投行眼中,收入质量更高的To B公司往往能获得更高的估值倍数,腾讯云目前享有5倍P/S市销率,高于阿里云的3.5倍和百度智能云的3倍,尽管仍低于亚马逊AWS的8倍 1。这无疑证明了,在资本市场眼中,健康的体魄远比虚胖的体型更有吸引力。这种在“内卷”的中国市场中,拒绝亏损换收入的坚持,无疑是一场反潮流的商业自律。
算力洪流,内部优先
随着2025年AI产业的加速落地,云计算市场的主题迅速转向“如何抓住技术红利带来的新一轮增长机会”。在这场新的竞赛中,算力成为决定胜负的“核武器”。腾讯毫不犹豫地投入了重金,近一年(2024年三季度-2025年二季度),其资本支出总额高达10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 1。这个增长速度甚至超越了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巨头 1。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这笔巨额算力投资的策略是“内部优先”:其采购的AI算力,优先供给内部业务和产品自研 1。
这并非简单的自给自足,而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配置。腾讯庞大的C端产品生态,如微信、QQ、腾讯会议、腾讯文档,以及新兴的AI助手“元宝”和知识库“ima”,都在深度嵌入AI功能,服务着数以亿计的用户。这些产品对算力的消耗是天文数字。因此,腾讯选择不参与外部低价算力竞争,而是将宝贵的计算资源倾斜给自身产品的孵化和优化。这种“筑巢引凤”而非“卖水淘金”的思路,旨在打造出AI时代的“超级应用”,正如其管理层所言,要做到用户规模“后来居上”——“规模化是腾讯不能输的事” 1。例如,“元宝”上线至今,月活跃用户(MAU)已达2481万,近六个月活跃用户复合增长率为55.2%,已在国内AI原生应用中跻身前三 12。虽然腾讯在大语言模型和图像模型方面与第一梯队仍有差距,但其在3D/4D/世界模型领域已位居全球前列,这得益于其在游戏业务上的长期积累 13。这种策略,不仅规避了残酷的算力价格战,更确保了其核心产品在AI时代能持续迭代并保持竞争力。
智能引擎,驱动C端与全球化
腾讯云的新一轮竞赛战略,聚焦于“智能化”和“全球化”两大引擎 12。在智能化方面,腾讯的差异化能力在于其强大的SaaS/PaaS产品矩阵。与其从零开始构建AI原生应用,不如将AI能力无缝融入现有的办公应用(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内容平台(微信、QQ)、以及新兴AI助手(元宝、ima),为用户带来“自然而然”的付费订阅点 1. 例如,腾讯会议的AI功能用户量近一年同比增长150% 2。同时,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也开始承担一部分AI To C的职能,将元宝等具备AI潜力的C端产品纳入麾下,显示了其将AI能力从To B延伸至To C的决心 1.
与此同时,“全球化”则被视为中国云厂商突破国内“内卷”、寻找新增长的另一条康庄大道。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GCP占据了74%以上的份额 1。中国云厂商若想“虎口夺食”,无疑需要拿出独特的竞争优势。腾讯云的国际业务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去三年持续高双位数增长,服务海外客户数同比翻番 12。为了在国际市场立足,腾讯云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中东沙特投资1.5亿美元建设首个数据中心,并在印尼投资5亿美元建设第三个数据中心,同时也在日本大阪新增可用区 12。其竞争策略是提供“更低的售价”和“更重的服务” 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云厂商在国内市场锻炼出的“24小时在线、快捷响应”的“中国式服务”,在海外市场却成了独具魅力的“杀手锏” 1。当国际巨头依然按流程办事、响应时间以天计的时候,中国厂商通过微信就能实现以小时为单位的需求响应,这种贴身服务无疑弥补了品牌影响力上的差距,也赢得了国际客户的青睐。
这幅由“降脂增肌”、巨额AI投资和全球化雄心织就的图景,描绘了一个正在重塑自身、以期在AI时代重铸辉煌的腾讯云。它不仅是应对当前市场挑战的短期策略,更是对未来十年科技格局的深度押注。在一个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地缘政治风云变幻的时代,腾讯云的这场“健身房哲学”能否助其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全球云端“健硕参赛者”,答案将在未来的市场数据中徐徐展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大胆的战略重塑,已为全球科技界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商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