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生命的黄金时代?人形机器人估值狂潮下的资本逻辑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以惊人的速度完成10亿美元融资,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这不仅是资本市场对具身智能前景的狂热追逐,更凸显了芯片巨头(英伟达、高通)在构建未来AI生态中的战略布局,预示着一场以数据、算力和物理世界交互为核心的商业革命正加速到来。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资本的嗅觉似乎总能捕捉到下一个“圣杯”。近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新星Figure AI,以一轮引人注目的10亿美元C轮融资,将市场目光牢牢吸引。这笔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并获得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等一众科技巨头青睐的投资,将这家成立一年多的初创公司估值推高至令人瞠目的390亿美元 1。回溯至2024年初,其投前估值尚徘徊在20亿美元左右,短短一年多时间,估值便实现了_近13倍_的跳跃,这不啻于一出精心编排的商业大戏,将“未来已来”的叙事推向高潮。

此番资本盛宴,绝非单纯的估值狂欢,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意图和商业逻辑。英伟达、高通等芯片巨头的入局,并非仅是财务投资,更像是对未来AI计算范式的一次豪赌。如果说数据是新时代的石油,那么算力便是炼油厂,而人形机器人,则有望成为那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的“智能管道”,将无限算力具象化为现实世界的行动力。Figure AI声称,此轮融资将助力其在三大核心领域腾飞:将人形机器人扩展至家庭和商业运营、构建下一代GPU基础设施以加速训练和模拟,以及启动先进的数据收集工作 1。这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蓝图:机器人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机械臂,而是具备感知、推理和控制能力的具身智能体,能够理解并操作复杂动态环境,最终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

跨洋竞逐:东方与西方的机器人演义

然而,这场机器人时代的序幕并非只由西方独奏。太平洋的另一端,中国的玩家亦在奋力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商业化路径。优必选(UBTECH)已于2023年1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其商业化步伐虽伴随_运营亏损_,但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6.21亿元的营收,同比强劲增长_27.5%_ 1。这表明,尽管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但垂直领域的应用和早期商业化已然展开。

紧随其后的是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这家“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企业,不仅估值已超100亿人民币 1,更在2024年至2024年底连续完成两轮重磅融资,吸引了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腾讯、阿里巴巴、吉利资本等一众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加持 1。值得注意的是,宇树科技与英伟达的关系颇为紧密,其创始人王兴兴曾是黄仁勋的座上宾,双方在GPU加速的机器人仿真平台和AI算法方面有着深度合作 1。这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一公司间的较量,而是演变为以芯片巨头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之争。谁能提供最强大、最易用的计算平台,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定义未来机器人的能力边界和发展路径。

此外,风头正劲的智元机器人,也通过斥资21亿买入上纬新材等动作,展现其在商业版图扩张上的野心。智元机器人以其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已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 1,这标志着中国市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多元化和商业化尝试正日趋成熟。

投资机会与风险的辩证法

毋庸置疑,人形机器人描绘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它们有望在劳动力短缺、危险作业、重复性任务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升社会生产效率,甚至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资本对此前景的追捧,无疑是基于对这种颠覆性潜力的深度认可。然而,高额的估值,如同置于显微镜下的脆弱晶体,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技术成熟度与大规模商业化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尽管AI技术日新月异,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中的泛化能力、故障率、成本控制以及能源效率等问题,仍需时间和巨额投入去解决。动辄数百亿美元的估值,在没有明确且可复制的盈利模式支撑下,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信仰之跃”

其次,监管政策和伦理困境亦是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机器人开始融入家庭和商业运营,其数据隐私、安全性、决策透明度以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都将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必须审慎面对的议题。

最后,这场“数字淘金热”中的赢家,可能并非是最初跑在最前面的“挖矿者”,而是那些提供“镐头和铲子”的基础设施提供商。英伟达、高通等公司的战略投资,正是押注于它们能为整个行业提供底层算力、芯片和软件平台,无论最终哪家机器人公司脱颖而出,它们都将是重要的受益者。

总而言之,Figure AI的融资狂潮,是资本对具身智能宏大叙事的一次集中表达。它既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迈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期 1,也提醒着市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尚有一段充满荆棘的漫漫长路。这场关于硅基生命与人类未来的宏大实验,才刚刚拉开序幕。

引用


  1.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10亿美元融资:估值390亿美元,英伟达与高通跟投·36氪·雷建平(2025/9/17)·检索日期2025/9/1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