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牌局:当英伟达被“将军”,英特尔的“富贵”却难以下咽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在中国反垄断调查的重压下,AI芯片巨头英伟达面临失去其关键市场蛋糕的风险,这在全球芯片竞赛中掀起波澜。与此同时,深陷财务与技术困境的昔日霸主英特尔,尽管理论上获得了分食这份“泼天富贵”的机会,却因其自身战略失误与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束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接住这从天而降的“馅饼”。

当一封来自北京的通告,几乎与英特尔中国区高层更迭的掌声同时发出,半导体世界的微妙平衡便再度被打破。一边是英特尔中国在庆祝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王锐女士功成身退,王稚聪先生接过权杖,一切显得有条不紊。而另一边,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则对芯片市场的“新贵”英伟达,挥起了反垄断调查的大旗,其时机之精准,令人联想到一场精心策划的牌局开场,无疑为这片本就波诡云谲的科技海域,投入了一枚深水炸弹。

算力霸权之困:英伟达的中国牌局

英伟达,这位在AI时代呼风唤雨的算力君王,如今正面临一场自其高速扩张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中国反垄断机构的立案调查,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追溯至其2019年对迈络思(Mellanox)的收购案1。彼时,英伟达曾就市场供应和非歧视性原则做出承诺,如今这些承诺的履行情况正被置于聚光灯下。更早些时候,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就其H20算力芯片的安全漏洞约谈过英伟达,这无疑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次调查的代价可能颇为昂贵。据估计,仅罚款一项,就可能高达其2024年中国营收171亿美元10%,即17.1亿美元,若情节严重,甚至可能翻至五倍,触及令人咋舌的8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9亿元)2。然而,这笔巨额罚款或许只是“开胃菜”。真正令黄仁勋(Jensen Huang)这位以“赌性”闻名、习惯了在牌桌上“梭哈”的CEO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市场本身可能被迫吐出的那块最肥美的“蛋糕”。中国对于算力的需求如饥似渴,诞生的大模型足以与硅谷巨头们掰手腕。DeepSeek等本土模型的崛起,甚至一度让英伟达市值蒸发千亿美元,动摇了“算力霸权等于商业成功”的旧秩序。

黄仁勋曾为投资者描绘中国市场高达500亿美元、年增长**50%**的宏伟蓝图,却又在财报中保守地写下“未假设任何对华出口H20芯片情形”,其内心挣扎可见一斑。CUDA平台曾是他豪赌成功的关键,为英伟达构筑了AI时代的深厚护城河。然而,这次他面对的,是全球性的“围剿”——一个名为UALink的“反英伟达联盟”早已星光熠熠,集结了AMD、英特尔、谷歌、微软、Meta等一众硅谷豪强。中国的反垄断调查,不过是这场全球风暴中最猛烈的一环,将其CEO的“平衡术”置于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危机之中。一旦失去中国市场,要再夺回,无异于_虎口拔牙_。

昔日霸主之殇:英特尔的“富贵”却难以下咽

与英伟达的“多事之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特尔那份看似“从天而降”的富贵。然而,这份富贵,英特尔真的能接住吗?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英特尔今天不是一个选择”,这句评论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这家昔日芯片霸主的窘境。

英特尔的财务报表,如同秋天的枫叶般一片_血红_:连续六个季度的亏损,2024年净亏损高达188亿美元,寄予厚望的代工业务(IFS)一年就蒸发了70亿美元3。为了止血,裁员如潮,员工总数从11万锐减至7.5万。昔日“Intel Inside”的广告语,如今听来更像是一首挽歌。

更致命的是,在最核心的芯片制造工艺上,英特尔已远远落后台积电和三星两代以上。阿蒙表示,除非英特尔的制造技术能实现飞跃,否则高通仍将坚持与台积电和三星合作。在PC和服务器等传统领地,其份额正不断被老对手AMD蚕食。AMD的苏姿丰(Lisa Su)在接手这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后,以一场豪赌将资源押注于Zen架构,凭借性能比肩英特尔、价格减半的锐龙处理器“一战封神”。她果断转向高性能计算和图形处理器,抢占AI时代先机,而此时的英特尔,仍沉浸在CPU的旧日辉煌中,未能及时洞察市场对高性能GPU的需求,甚至误判了生成式AI的进化速度。

如今,连新兴业务也被无情砍掉,比如刚刚在北京落户两个月的中国汽车业务。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地,即便英伟达被迫吐出中国市场份额,英特尔恐怕也“消化不良”。

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英特尔已在某种程度上“身不由己”,其命运与地缘政治的棋局深度捆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条推文,直指英特尔新任华裔CEO陈立武的“利益冲突”,将其推向白宫的聚光灯下。陈立武深谙中国市场,本应是英特尔的优势,却在地缘政治紧张的当下,戏剧性地变成了“原罪”。他不仅要面对衰落的商业帝国,还要应对无法预测的政治风向。最令人玩味的是,特朗普政府将承诺给英特尔的约109亿美元联邦补贴,直接转换为该公司**10%**的股权,使其在某种意义上被“国家队整编”。英特尔俨然成了美国“星际之门”AI数据中心网络计划中的一颗“棋子”。当一家公司的生存不再完全取决于商业和技术逻辑,而是深度捆绑于国家战略时,其灵活应变的能力必然大打折扣。

地缘博弈下的芯片新秩序

英伟达在中国的反垄断调查,远非简单的市场监管行为,而是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的又一缩影1。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针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制裁层层加码,从“实体清单”到“直接产品规则”,再到联合盟友构建“芯片四方联盟”,试图掐住中国芯片产业的咽喉。这些措施固然重创了中国获取高端芯片的能力,但同时也为中国本土替代方案按下了_加速键_。

中国并未被动挨打,而是迅速开启了“技术自救”模式。华为麒麟芯片在制裁下实现突破,昇腾910B芯片在AI算力领域开始叫板英伟达。本土芯片制造商如中芯国际也在14nm及以下制程上取得进展。此外,中国还打出了“资源牌”,对镓、锗等关键稀土材料加强出口管控,令全球芯片供应链感到阵阵寒意。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则更进一步表明,中国正在利用其庞大的市场影响力作为反制手段。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重塑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正如克里斯·米勒在《芯片战争》中所言,“芯片是现代世界的稀缺资源,如同石油一般,谁控制了芯片,谁就控制了未来”3。英伟达、英特尔这样的全球巨头,发现自己被夹在两大国之间,进退维谷。中国市场本土替代方案(如阿里、华为的AI芯片)已逐步成熟,即使英特尔在短期内能拿出有竞争力的GPU方案,也恐难打动中国客户。

展望未来,全球科技格局很可能走向“两极化”:一边是美国主导的高端芯片产业链,另一边是中国构建的国产化闭环。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不仅将决定中美两国的科技命运,更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航向。对于英特尔而言,即便“富贵”当前,其身不由己的境遇也预示着,要将这笔潜在的财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前路漫漫,困难重重

引用


  1. 芯片战争白热化:从英伟达被查说起,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深水区【AI战略洞察】·智源社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 (2024/12/11)·检索日期2025/9/17 ↩︎ ↩︎

  2. 英伟达垄断坐实将受罚,最高罚款额达86亿美元!黄仁勋 ...·网易新闻 (2025/9/16)·检索日期2025/9/17 ↩︎

  3. 英伟达:AI晶片龙头为何最终站上中美之争的风口浪尖?中国 ...·BBC News 中文·吕嘉鸿 (2024/12/9)·检索日期2025/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