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硅基:华为“超节点”战略重塑AI算力地缘与生态新范式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面对先进工艺受限的全球挑战,华为以“超节点+集群”的创新架构和“灵衢”互联协议,构建可量产、可持续的AI算力基础设施,旨在重塑中国乃至全球AI算力格局。这一战略不仅是技术突围,更是构建独立产业生态、确保算力自主可控的深远布局。

全球AI大模型浪潮汹涌,对算力的渴求已达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限制的双重压力下,特定区域获取尖端算力的道路布满荆棘。正是在此背景下,华为在全联接大会2025上系统阐述的“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是对当前复杂算力挑战的战略性回应,标志着其在先进工艺受限背景下,追求AI算力可持续性的深刻洞察与实践。1

技术原理解析:超越硅基的算力重构

华为的算力战略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创新,最大化现有芯片制造工艺的潜力,而非单纯依赖先进制程。其最新发布的昇腾芯片演进路线图清晰展示了这一路径。从2026年一季度推出的_Ascend 950PR_(面向推理Prefill/推荐,采用低成本HiBL 1.0 HBM)到同年四季度上市的_Ascend 950DT_(面向训练/推理Decode,采用HiZQ 2.0,单卡内存144GB,带宽4TB/s),再到2027年四季度全面翻倍的_Ascend 960_(支持自研HiF4精度),直至2028年的_Ascend 970_,华为承诺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持续演进。1 这表明其在架构优化、异构计算和内存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旨在通过设计创新弥补制造工艺的差距

然而,芯片并非孤岛。华为此次强调的“超节点”概念,是其算力战略的核心产品形态。所谓超节点,即“物理上由多机组成,但逻辑上表现为一台计算机”。以_Atlas 950 SuperPoD_为例,它支持8192张Ascend 950DT,实现8E FLOPS(FP8)甚至16E FLOPS(FP4)的算力,训练和推理性能相较Atlas 900均有数十倍提升12 而_Atlas 960 SuperPoD_则进一步扩展至15488张Ascend 960,算力与带宽再次翻倍。这些超节点被宣称“在未来多年都将保持是全球最强算力的超节点”,其关键优势在于大规模互联下的整体协同效率1

实现如此大规模协同的基石,是华为自研的**“灵衢”互联协议**(UnifiedBus)。徐直军指出,构建超节点面临两大技术挑战:长距离高可靠性互联和高带宽低时延互联。华为通过在物理层到传输层引入高可靠机制,在光路中实现百纳秒级故障检测与保护切换,以及重新设计光器件、光模块和互联芯片,将光互联可靠性提升百倍,距离拓展至200米以上。同时,通过多端口聚合、高密封装和统一协议,实现了TB级带宽和2.1微秒的超低时延。1

“当时延已经低至2~3微秒时,哪怕0.1微秒的提升,都需要突破物理极限。”徐直军强调,这正是灵衢协议突破所在。1

灵衢协议具备总线级互联、平等协同、全量池化、协议归一等特征,能够将数万计算卡联接成一个超节点,使其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华为已宣布将开放灵衢2.0技术规范,邀请产业伙伴共建生态。3 在集群层面,Atlas 950 SuperCluster_和_Atlas 960 SuperCluster_将分别在2026和2027年实现50万卡和百万卡的规模,支持ZFLOPS级别算力,目标支撑“千亿参数模型到十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1 此外,华为还将超节点概念引入通用计算,发布_TaiShan 950 SuperPoD,旨在结合分布式GaussDB替代大型机和Exadata系统,预示着传统IT架构的深刻变革1

商业敏锐与产业生态重塑

华为的“超节点”战略不仅是技术上的大胆尝试,更是其在商业和产业生态上的深谋远虑

  • 市场价值与投资逻辑: 在全球AI算力资源日益紧张、且供应方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华为的方案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替代选项,尤其对寻求本土化、自主可控算力基础设施的客户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其投资逻辑在于,通过优化整体系统而非单一芯片性能,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供应链韧性。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确保每年算力翻倍,即使在相对受限的工艺条件下,也能保持算力的竞争力。昇腾概念股的拉升,也印证了市场对华为战略的认可。1
  • 产业生态重构: 华为的策略是从底层芯片、互联协议到上层软件栈进行垂直整合,同时又在关键环节推行开放策略。CANN编译器、Mind系列应用使能套件、openPangu基础大模型以及灵衢协议的开源开放,旨在吸引更广泛的开发者和产业伙伴加入,共同构建一个围绕昇腾的繁荣生态系统。这种“硬件变现,软件开源”的模式,既保证了华为的核心技术优势,又降低了生态进入门槛,提升了整体生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试图打破由少数寡头主导的AI算力格局,为全球,特别是中国AI产业,提供一个差异化且自主可控的选项

哲学思辨与未来主义展望

华为的超节点战略,超越了纯粹的技术或商业范畴,触及到更深层的哲学与未来主义思考。

  • 技术与地缘政治的交汇点: 这一方案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地缘政治时期,它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种技术主权和国家韧性的体现。它迫使我们思考,在技术壁垒日渐升高的世界里,如何通过系统工程和架构创新来突破单一器件的限制,实现国家层面的技术自主。这是对“在限制中求发展,在存量中找增量”哲学思想的最好诠释。
  • “计算机”概念的拓展: 华为将“超节点”定义为“物理上由多机组成,但逻辑上表现为一台计算机”,这挑战了我们对传统计算机的认知。它预示着未来计算的形态将更加分布式、池化和统一。计算不再局限于一个盒子里,而是通过高速互联,将散布的资源聚合成一个拥有整体智能和能力的宏大实体。这种“计算的泛化与统一”是未来主义视角下,对如何处理超大规模数据和模型的基础性探索。
  • 可持续性与算力民主化: 通过优化现有工艺和开放协议,华为的路径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并非简单地追逐最先进的摩尔定律,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具弹性、更易获得且成本可控的算力环境。从长远看,这可能推动AI算力的**“民主化”**,使得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能够参与到大模型训练和AI创新中,而非仅仅是少数巨头的特权。

风险与机遇:生态构建的长期博弈

华为的“超节点”战略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 机遇:
    • 为中国AI产业提供了独立自主、性能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保障国家在AI领域的长期竞争力。
    • 通过开放灵衢协议和软件栈,加速国内AI生态的成熟与繁荣,吸引更多创新力量。
    • 在通用计算领域,TaiShan 950 SuperPoD结合GaussDB有望终结大型机和Exadata的历史,重塑企业级IT市场格局。
    • 在全球范围内,为面临类似技术获取挑战的地区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 风险:
    • 生态兼容性与吸引力: 灵衢协议在跨厂商生态中的实际兼容性,以及CANN、MindSpore等软件栈在开发者社区中的成熟度和普及度,将是决定其长期成功的关键。与NVIDIA CUDA等成熟生态的竞争仍将激烈。
    • 能效与稳定性: 在百万卡规模下,超节点的能效、散热以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将面临严峻考验。如何确保如此庞大系统的可靠性,需要持续的技术攻关。
    • 性能验证与市场接受: 尽管华为宣称其超节点性能全球领先,但市场和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性能测试与验证将至关重要,以赢得更广泛的信任。

总而言之,华为以“超节点”为核心的算力战略,是在全球技术竞争与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背景下,一次极具前瞻性、系统性和韧性的技术突围。它不仅关乎华为自身的商业命运,更对中国AI产业的未来乃至全球算力格局的演变,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与变革潜力。未来的几年,我们将见证这一宏大愿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生根发芽,并最终重塑AI时代的基础设施。

引用


  1. 华为发布全球最强算力超节点和集群,重磅发布灵衢互联协议·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2025/9/18)·检索日期2025/9/18 ↩︎ ↩︎ ↩︎ ↩︎ ↩︎ ↩︎ ↩︎ ↩︎ ↩︎

  2. 华为算力全面出击:昇腾950明年上市徐直军称超节点超英伟达·21财经·作者未知(2025/9/18)·检索日期2025/9/18 ↩︎

  3. 事关AI算力!华为重磅连发·电子工程专辑·作者未知(2025/9/18)·检索日期2025/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