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美国专利商标局正通过其2025年AI战略,在知识产权政策、内部能力建设及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期巩固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先地位。此举不仅关乎技术发展,更是对未来商业价值创造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的战略布局。
全球人工智能(AI)的军备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从硅谷的深夜代码到华盛顿的政策文稿,无不弥漫着对未来霸权的渴望。然而,决定这场数字战役胜负的关键,或许并非仅仅在于芯片的速度或模型的参数,而在于一个常被视为乏味的官僚机构——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当其新任局长上任之际,科技巨头如Google亦不吝其“真知灼见”,积极“分享政策建议”,试图在这场围绕“AI领导力”的牌局中,为美国(以及它们自身)赢得先机。
知识产权的算法边界
人工智能的崛起,无疑在知识产权的传统定义上撕开了一道裂缝。当算法不仅是工具,更成为“共同发明人”甚至“独立创作者”时,谁拥有最终的智力成果?谁该获得专利的庇佑?这并非哲学思辨,而是价值连城的商业博弈。自2018年以来,AI相关专利申请已激增33%,1 预示着一场数字淘金潮的汹涌而至。面对这股浪潮,华盛顿的反应姗姗来迟却掷地有声。2025年1月,USPTO发布了其全面的AI战略,2 核心在于如何为这片混沌的算法疆域立规矩。它不仅在2024年2月发布了关于AI辅助发明人资格的指南,更在同年7月更新了专利资格指南,以期更直接地应对AI的影响。1 这项策略的核心,在于将算法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识别、可保护的法律实体,从而为创新者提供确定性,也为竞争者设定界限。然而,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如何避免专利垄断扼杀新兴力量,让创新之河不至于在狭隘的法律闸门前干涸,将是监管者面临的又一考验。
监管与创新的双螺旋
纸上谈兵终究是虚妄,真正的领导力需以实打实的能力为支撑。USPTO深谙此道,其AI战略的另一支柱便是着力打造一流的内部AI能力。这包括对计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的慷慨投入,以及关键的“人”的因素。USPTO计划招聘具备AI专业知识的审查员,并为现有员工提供“基础人工智能流利程度”的培训。截至2024年6月,近80%的USPTO专利审查员已在超过_48万件案件_中运用了AI功能,1 这表明其内部数字化转型已初具规模,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
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机构在适应未来。当审查员每年需要处理逾百万份新申请,并横跨亿万份文档时,AI已从辅助工具跃升为效率的倍增器。USPTO还积极倡导“负责任的AI使用”,无论是通过内部培训确保伦理考量,还是通过“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伙伴关系”(AI/ET Partnership)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广结同盟,1 这一系列举措都旨在构建一个既能激发创新,又能维护公众信任的AI生态系统。毕竟,失去信任的创新,如同脱缰的野马,其破坏力可能远超其创造力。
硅谷的算盘与华盛顿的雄心
Google等科技巨头之所以积极介入USPTO的政策制定,其背后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在全球AI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谁能掌握核心专利,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分割中占据主导地位。清晰、可预测且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这些投入巨额研发资金的企业而言,是构建竞争壁垒、确保投资回报的基石。这不仅仅是关于单个专利的归属,更是关于定义整个AI产业的未来格局,决定着数万亿美元资本的流向。
从更宏大的全球视角来看,美国政府将AI领导力视为国家战略资产。专利作为技术竞争的具象化体现,其重要性不亚于冷战时期的核武器。USPTO的策略,无疑是华盛顿在全球地缘政治棋盘上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旨在确保美国能够定义AI游戏规则,而非被动接受他国制定的标准。然而,这场“专利竞赛”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过度集中的知识产权,可能会抑制初创企业的活力,甚至演变为阻碍全球技术普惠的工具。如何在这场决定未来国运的科技角逐中,平衡好创新、保护与开放,将是考验华盛顿智慧的终极命题。毕竟,在算法的时代,真正的领导力,不仅在于拥有多少专利,更在于能否构建一个普惠且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引用
-
美国专利商标局宣布人工智能战略 (http://www.casisd.cas.cn/zkcg/ydkb/kjqykb/2025/kjqykb2503/202505/t20250523_7790765.html)·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2025/5/23)·检索日期2024/7/25 ↩︎ ↩︎ ↩︎ ↩︎
-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 (https://www.uspto.gov/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uspto-ai-strategy.pdf)·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2025/1)·检索日期2024/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