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安德鲁·图洛赫,这位曾拒绝OpenAI早期邀约、后又在创业巅峰期婉拒扎克伯格15亿美元重金的机器学习天才,最终选择了“重归故里”,再次加入Meta。他的职业轨迹犹如一幅复杂而引人深思的画卷,映射出顶尖AI人才在理想、财富与归属感之间反复权衡的内心挣扎,也折射出AI大厂在人才争夺战中的深层战略与引力法则。
在一个瞬息万变、天才辈出的时代,安德鲁·图洛赫(Andrew Tulloch)的名字犹如一颗明亮的星辰,在AI领域划出了令人难以捉摸的轨迹。他曾是Facebook/Meta效力11年的老兵,是悉尼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术翘楚,更是OpenAI前CTO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创立的Thinking Machines La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然而,最近的一次职场变动,将他再次推到聚光灯下——这位几个月前还拒绝了马克·扎克伯格15亿美元“天价”薪酬包的机器学习大神,最终还是选择加入了Meta,上演了一出令人费解的“真香定律”第二季。
这不仅仅是一个顶尖工程师的职业选择,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硅谷AI人才争夺战的白热化,以及天才们在个人追求、财富诱惑与行业巨头吸引力之间微妙的心理博弈。
转折点的抉择
安德鲁·图洛赫的职业生涯,似乎总在“选择”与“反选择”之间徘徊,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充满着戏剧性。
他的才华早在学业阶段便锋芒毕露。2011年,他以一等荣誉和大学奖章从悉尼大学数学与统计学专业毕业,堪称理学院的佼佼者。本科期间,他甚至在高盛(Goldman Sachs)实习,参与金融产品的开发与交易策略的制定,一段短暂却足以证明其全能性的经历。然而,金融界的金光大道并未能完全留住他,仅仅几个月后,图洛赫便在2012年4月正式入职Facebook,投身到那个更具未来感的机器学习领域 1。
在Facebook的早期时光,他展现了对前沿技术不可遏制的热情。一年半后,他再次选择深造,前往剑桥大学攻读数理统计硕士,并以优异成绩荣获三一学院的嘉奖。这段经历进一步夯实了他深厚的理论基础,也为他日后在AI领域的腾飞埋下了伏笔。
真正考验图洛赫内心选择的时刻,发生在2016年。当时,OpenAI总裁布罗克曼(Brockman)向他发出了首批员工的邀请,那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愿景的草创阶段。OpenAI开出了17.5万美元年薪外加12.5万美元奖金的条件,而彼时图洛赫在Facebook的年薪已高达80万美元,且有持续增长空间。面对薪酬大幅下降的现实,图洛赫坦率地向当时尚未与OpenAI分道扬镳的埃隆·马斯克表达了担忧,最终选择了留在Facebook 1。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务实的,却也错过了与OpenAI一同从“0”到“1”的传奇历程。
直到2023年10月,当OpenAI凭借GPT系列产品达到行业巅峰时,图洛赫终于选择入职,投身于GPT-4.5和GPT-4o的训练及推理工作。这似乎是他对技术前沿的最终追逐,是对那个曾经错过的“梦想之地”的补偿。然而,在OpenAI的日子也并非长久,仅仅几个月后,他便追随前CTO米拉·穆拉蒂,在今年1月共同创立了Thinking Machines Lab(TML),致力于打造下一代AI思维引擎。
TML的创立,被外界视为顶尖AI人才“溢出效应”的典型,是OpenAI内部动荡后,一批核心人才对自主创新和更大施展空间的渴望。彼时,Meta正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战,扎克伯格亲自下场,向包括图洛赫在内的TML核心成员伸出橄榄枝。有传闻称,扎克伯格曾试图以15亿美元的薪酬包吸引图洛赫加盟 2,甚至想直接收购TML,但均遭到拒绝 3。
这个拒绝,如同一个响亮的声明,彰显了图洛赫对TML愿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作为联合创始人的独立精神。这让许多人不禁猜测,他或许已找到了真正能承载其宏大抱负的归宿。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这个“归宿”的定义再次被改写。Thinking Machines Lab证实,安德鲁·图洛赫已经离职,重返Meta。公司发言人给出的理由是“出于个人原因决定走一条不同的道路”,而图洛赫本人对此保持缄默 1。
这番说辞,如同一团迷雾,引人遐想。有人调侃说,或许他“已经完成思考”了吧 1。但更深层次的疑问浮出水面:到底是什么样的“个人原因”,能让一位在创业公司估值可能达120亿美元、个人股份或超10%的天才,毅然放弃眼前的巨大前景?是传闻中更高的薪酬包(有人猜测涨到了20亿美元) 1,还是 Meta 作为行业巨头的稳定性和资源优势,最终拥有了不可抗拒的“重力场”?
新身份的适应
图洛赫这次回归Meta,是一场阔别一年多的“重逢”,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又一次“循环”。他曾在Facebook/Meta深耕11年,对这里的文化、技术栈和团队运作了如指掌。前Facebook高管迈克·弗纳尔(Mike Vernal)曾评价他“绝对是个天才” 1,这无疑是对他技术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极高肯定。
当他踏入Meta大门时,这里已非他一年多前离开的那个Facebook。公司已更名为Meta,全力押注元宇宙,并在AI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组织架构调整与人才整合。扎克伯格亲自坐镇,推动着AI部门的重组与扩张,力求在生成式AI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图洛赫的“重归故里”,恰逢Meta AI战略的关键时期。
他将如何适应这个“新”的Meta?又将如何施展其在ML系统领域的深厚积累?在OpenAI期间,他直接参与了GPT-4.5和4o的训练及推理工作,这些经验无疑是Meta当前所急需的。
他的回归,不仅为Meta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顶级的技术专长,更是一次对AI人才市场心理的微妙解读。在AI领域,梦想、创新、财富与稳定性,犹如四股强大的力量,不断拉扯着顶尖人才的心弦。图洛赫的故事,或许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事实:在追逐前沿创新和创业梦想的同时,行业巨头所能提供的稳定平台、海量资源以及对个人长期发展的保障,对许多天才而言,依然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这或许不是一次简单的“真香”,而是一场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性回归。在AI人才争夺的棋盘上,安德鲁·图洛赫的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与洞察,他的故事,将继续为我们讲述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技术传奇。
引用
-
拒绝小扎15亿美元offer的大佬,还是加入Meta了·量子位·克雷西(2025/10/13)·检索日期2025/10/13 ↩︎ ↩︎ ↩︎ ↩︎ ↩︎ ↩︎
-
「PyTorch之王」携15亿薪酬杀回Meta!史上最贵AI天才巨星诞生·华尔街见闻·无(2025/10/13)·检索日期2025/10/13 ↩︎
-
Meta’s Zuckerberg Is Personally Recruiting AI Talent to Build a Superteam·The Wall Street Journal·Meghan Bobrowsky, Deepa Seetharaman, Tim Higgins(2025/10/13)·检索日期2025/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