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Bret Taylor,这位硅谷的“问题修理工”,不仅在OpenAI危机中力挽狂澜,更通过其连续创业和领导经验,形成了独到的AI商业哲学:深信AI Agent将开启生产力新纪元,并推动软件行业向“按成果定价”的模式转型,同时告诫创业者切勿盲目涉足基础大模型竞争。
当OpenAI的“逼宫”危机将这家全球瞩目的AI巨头推向悬崖边缘时,Bret Taylor的名字被急切呼唤。彼时,他并不在场,却被寄予了力挽狂澜的厚望。这位身兼Salesforce联席CEO、Twitter董事会主席、以及多家明星科技公司联合CTO的硅谷传奇人物,最初对重返董事会心存犹豫。妻子一句直击灵魂的叩问——“你以后会不会在临终前后悔没帮OpenAI一把?”——最终让他放下顾虑,毅然投身这场复杂的漩涡。他笑着自嘲,圈内人称他是“董事会问题修理工” 1,这个名声并非他主动争取,却与他职业生涯中一次次力挽狂澜的经历不谋而合。
从地图迷途到指路明灯:早期教训与产品哲学的萌芽
Taylor的职业生涯始于谷歌,担任助理产品经理,他用周末时间开发出了改变世界的Google Maps。然而,这段辉煌的起点,却源于一次让他沮丧的“失败”。他首次主导的产品Google Local,旨在将谷歌搜索与黄页对接,但即便坐拥谷歌主页的黄金入口,表现却差强人意。面对“形象受损”的挫败感,Taylor在重新审视中找到了突破口。
“我从炙手可热的新晋产品经理到普通新人的感觉着实让我沮丧。于是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努力做出一款有吸引力的产品,跟黄页和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拉开差距。最终,我们找到了思路,最终推出的是谷歌地图。”1
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作为产品负责人的理解方式。此后,无论做什么产品,他都会先问自己一个根本问题:“自己为什么要用这款产品?”1他领悟到,新技术的意义绝非简单地将原有事物数字化,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体验,解答客户提出的新问题。Google Maps的成功,在于它不再是数字版的地图,而是真正融入网络平台,并能结合卫星图像创造出“病毒式传播”效应,在那个年代就达到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触达。这段“从失败中重生”的经历,为Taylor日后构思产品打下了坚实的用户价值导向的基石。
角色重塑与“影响至上”的哲学蜕变
Taylor的职业履历犹如一部硅谷发展史,从工程师、产品经理,到CTO、COO乃至联席CEO,他不断在不同岗位上取得成功。他强调的第一个原则便是“别把自己的角色限定得太死” 1。他认为自己更像是个“创造者”,深信“科技与资本的融合能为客户带来难以想象的成果” 1。
然而,他职业生涯中一次深刻的蜕变发生在担任Facebook CTO期间。面对团队规模的迅速扩大,他发现自己仍沉溺于个人所热爱的产品和技术细节。Sheryl Sandberg,这位在硅谷拥有非凡影响力的导师,给了他一次“不太舒服”但却醍醐灌顶的反馈。
“她把我拉到单独的房间,提醒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团队、让同事们也能跟我一样做到高标准。如果有人实在做不到,就得有魄力把他们赶出公司。”1
这次谈话让Taylor猛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顽固心态”限制了成就。他开始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让移动和开发者平台取得成功,最需要做的是什么?这次思维方式的转变,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喜悦”。
“我意识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不只是工程或者产品设计,而是造成影响。所以在那次跟 Sheryl 的谈话之后,我每天醒来都会问自己,今天能做哪些真正造成影响的事。所谓影响,就是有助于向目标迈进的行动。”1
从那时起,“造成影响”成为了Taylor的工作和生活信条。他将这种自我反思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招聘、产品、工程、销售等方方面面,也乐于将这一经验分享给他人。他认为,真正的创始人必须善于摆脱僵化的身份认同,学会倾听“客套话”背后的真实需求,并警惕“自欺欺人”的倾向——即习惯于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却不自省这是否是“最好”的方式。
创业之殇:技术堆栈的盲区与外部视角的价值
Taylor首次创业的社交网络公司FriendFeed,在技术上可谓阵容豪华,诞生了新闻推送、点赞按钮等如今流行全球的创新。然而,即便产品创新速度快、功能全,并保持全面盈利,FriendFeed最终却“做不了太大,也承受不了风浪” 1。
他坦诚,这次失败的根源在于过于专注于完善产品和技术,缺乏从外部视角审视问题。当时团队12人中有11个是工程师,这种“工程师创业”的典型问题是,容易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工程问题”,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市场、分销和商业模式的挑战。
“做产品或者说创业就是这样,靠谱的建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从中筛选出正确答案其实相当困难。”1
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董事会和外部顾问的价值——他们能够提供那些“我们不想听、但确实有质量的建议” 1。如今,他非常信任董事会,也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学会了从多元视角去判断和决策。
AI时代:Agent重塑生产力与“按成果定价”的商业革命
作为OpenAI的董事会主席和AI应用公司Sierra的创始人,Bret Taylor对AI市场的未来有着独到的洞察。他预判AI市场将演化为三个主要板块:
- 前沿模型市场:他直言不建议初创公司进入。这是一个纯粹依赖资本开支的游戏,只有少数超大规模的公司能存活,模型本身的价值贬值迅速。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警告:“除非你是马斯克,否则别碰大模型。”1
- AI工具层市场:类似“淘金热时卖铲子的人”,但风险在于离基础设施提供商太近,随时可能被大厂的竞品取代。
- 应用型AI市场:这是他最感兴趣、也是Sierra所专注的领域。他坚定地认为,“智能体就是新的App” 1,它们将成为AI应用的主要产品形态。他预测,未来Agent的构建门槛会越来越低,竞争焦点将是“产品体验”和“业务价值”,而非底层模型技术。
Taylor认为,Agent的出现将重新拉升停滞已久的生产力曲线。过去,软件更多是“辅助人工作更高效”,而Agent则能实现“由软件直接完成任务”。他以机械制图员被AutoCAD取代的例子说明,这将释放大量人力,让企业能用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事,实现真正的经济效率提升。
这一愿景也催生了他极力倡导的“按成果定价”模式。Sierra的实践证明,当AI智能体能够自主解决客户问题(如客服电话),并可衡量其节省的成本(如一通电话节省15美元),软件公司就能根据这些成果收费。
“我的理念是AI智能体就是你品牌的数智化门面,是客户体验的核心,我们希望我们的商业模式跟客户的商业目标完全一致。”1
他犀利地指出,传统的“按用量计费”(如按token)在AI场景下可能毫无意义,因为它无法衡量实际价值。就像“写代码多不代表好”一样,“模型调用token多不代表效果好”。“按使用量计费”和“按效果计费”的区别是巨大的,他相信这不仅对采购方友好,也是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AI与教育:未来学习的民主化力量
作为一位身处AI前沿的父亲,Taylor对AI时代的孩子教育有着深远的思考。他类比了图形计算器被引入微积分考试的历史:当工具被允许使用时,考试设计者被迫重新思考如何真正考察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他认为AI模型将成为“历史上最有效的教育工具之一” 1。
“我真的觉得世界上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个性化的导师,可以根据你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偏好视觉、听觉还是阅读,都可以来教你、出题考你。这是一种‘增强主动性’的工具。”1
他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将AI融入学习和生活中,甚至让女儿直接向ChatGPT寻求编程问题的答案。他坚信AI能够放大主动性,为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提供前所未有的民主化学习机会。
创造未来的创业者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去创造它。”1这是Alan Kay的名言,也是Bret Taylor的座右铭。他不仅是那位在OpenAI危机中“修理问题”的关键人物,更是用一次次创业实践和深刻反思,不断迭代自我认知的思想者。从Google Maps的诞生,到Facebook管理哲学的转变,再到如今对AI Agent和“按成果定价”的未来笃定,Taylor始终在用行动诠释着“创造者”的本质。他的故事,不仅是硅谷创新精神的缩影,更是一位先行者在技术洪流中不断自我超越,并指引行业前行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