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最近,7万多条ChatGPT用户的私密对话在网上“裸奔”被Google搜到,OpenAI赶紧下架功能,还“甩锅”说是“实验”。这波操作真是让用户的AI隐私彻底“破防”了,大家纷纷表示:AI知己,把我当“陌生人”全网公开?简直了!
想象一下,你和ChatGPT“掏心掏肺”聊了点私密事,比如装修浴室的奇思妙想1,或者深夜食堂的创意菜谱1,甚至是一些关于心理创伤、家庭矛盾的“小秘密”1。结果一转头,发现这些“知心话”竟然被Google收录,全网“围观”——是不是瞬间感觉自己像被扒光了,在数据洪流里“裸奔”?
没错,这并不是哪位网友的“被害妄想症”发作,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一场科技圈“裸聊门”!近日,外媒Fast Company一则爆料如同平地一声雷,直接把OpenAI送上了风口浪尖:数万条用户与ChatGPT的私密对话,未经充分告知就被公开收录进了Google搜索结果,引发了全球网友的“集体炸锅”!123
“好心”办坏事?一场“分享”引发的隐私“血案”
这事儿的起点,其实是ChatGPT一个看似人畜无害的功能——“分享”。OpenAI本意是想让大家方便地把跟AI的精彩对话分享给朋友或同事。于是,他们设计了一个“Share”按钮,点一下就能生成链接。听起来很贴心,对吧?
然而,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当你点下“分享”时,系统会跳出一个选项:“Make this chat discoverable(使此对话可被发现)”。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灰色且不起眼:“这些聊天内容可能会出现在搜索引擎结果中。”1
问题来了,多少人能注意到这行小字,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可被发现”和“搜索引擎结果”意味着什么?对于大多数只想要个“私密链接”的用户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坑”!于是乎,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的隐私对话“贡献”给了Google,让它们在互联网上“裸奔”起来。
据知名投资人Oliver Molander爆料,一度有超过**70000+**个经用户分享的ChatGPT对话在网上公开可见。1 别小看这些对话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账号ID,但里面可能包含你家地址、工作细节、甚至是你病历上的零星碎片。想想看,你跟AI聊的那些生活琐事,可能下一秒就成了网友们的“吃瓜”素材,这酸爽……
“实验”的锅,用户来背?OpenAI这波公关,你信吗?
面对汹涌的舆论,OpenAI最初的态度也是有点“迷之自信”,表示“可被发现”的提示信息“已足够清晰”,言下之意就是:都是用户自己“手滑”勾选的,不赖我。
结果呢?网民的怒火可不是盖的!眼看事态愈演愈烈,OpenAI的首席信息安全官Dane Stuckey赶紧改口,承认“这项功能确实让很多人不小心分享了他们原本不想公开的内容”,并且,把这波“骚操作”定性为——一个**“短期实验”**!1
“这项功能确实让很多人不小心分享了他们原本不想公开的内容。” ——OpenAI首席信息安全官Dane Stuckey(2025/8/6)1
好家伙,“实验”的理由一出,网友们瞬间不淡定了:合着我们都是“小白鼠”呗?牛津大学AI伦理学家Carissa Véliz更是直接点破:“哪怕只是短期实验,也令人不安,科技公司总是把普通用户当成小白鼠,把功能扔出来看看有没有人投诉。”1 这话真是一针见血!
目前,OpenAI已经全面下架了“可被发现”的选项,并承诺配合搜索引擎清除已被索引的页面。但是,被索引的内容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可能继续出现在搜索引擎中。至于Google,则“高情商”地回应:“搜索引擎本身无法控制网页是否公开,网页发布者(即OpenAI)才拥有全部决定权。”1 潜台词很明显:“锅”在OpenAI那边!
AI隐私,真的成了“皇帝的新衣”?
这次“裸聊门”事件,并非OpenAI近期面临的唯一隐私危机。就在不久前,OpenAI还曾因另一场法律诉讼被法院要求“永久保存所有被删除的对话记录”。1 这意味着什么?以前你以为和ChatGPT的聊天是“随删随走”,现在发现是“删了还在”!1
一边是“删不掉的对话”,另一边是“不小心就会公开的对话”——用户的“信任小船”恐怕已经摇摇欲坠,甚至直接“翻车”了。
这次事件,无疑再次敲响了AI隐私的警钟。我们日常使用AI助手,越来越习惯于向它们倾诉,寻求帮助,甚至是暴露一些敏感信息。但当这些数据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被“裸奔”在互联网上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AI时代,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隐私”可言?科技巨头们在追求技术迭代、功能创新的同时,如何才能真正把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心上,而不是把用户当成“实验”的工具人?
温馨提示:如果你曾经分享过ChatGPT对话,现在可以尝试用你分享链接中的一部分内容去Google搜索,看看自己的“小秘密”是不是还在网上“裸奔”。1 毕竟,自己的隐私自己守护,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