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作弊”成为商业模式:Cluely与a16z对AI时代伦理边界的挑战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一家宣称“让一切都能作弊”的初创公司Cluely,其创始人Roy Lee因开发AI面试作弊工具而饱受争议甚至被大学开除,却在近期获得了顶级风投a16z领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飙升至1.2亿美元。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AI技术在道德灰度地带的无限可能,更揭示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和争议如何被资本视为创新与增长的新引擎。

近期,硅谷创投圈被一家名为Cluely的AI初创公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家公司由21岁辍学生Roy Lee创立,其核心产品是一款能够帮助用户在技术面试中“无痕作弊”的AI工具。尽管其极具争议的商业模式引发了全网声讨,但令人惊讶的是,顶级风险投资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a16z)非但没有避讳,反而高调领投了1500万美元A轮融资,将Cluely的估值推至令人咋舌的1.2亿美元 1。这一事件不仅是对AI伦理边界的一次大胆试探,也反映出在当下快速变化的数字生态中,资本对“争议”和“流量”的全新衡量标准。

操纵现实的AI工具:从面试到约会

Cluely的创始人Roy Lee,曾因开发一款名为_Interview Coder_的AI工具而在今年3月被哥伦比亚大学开除。这款工具旨在为技术岗位的求职者提供“无痕作弊”的解决方案。其工作原理令人不安:它能够实时监听面试题目、读取用户屏幕,并将由AI生成的“标准答案”通过隐蔽的无线耳机实时反馈给用户。更甚者,_Interview Coder_声称能够规避Zoom、Google Meet等主流会议平台的屏幕监控,并融入反偷拍、反追踪的设计,确保整个作弊过程“无痕且安全” 1

其核心技术在于对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调用。用户只需截图或语音输入面试题目,AI即可迅速理解并返回答案,其效率远超人类。虽然Cluely目前已从官网移除“技术面试作弊”的相关内容,但其产品理念依然围绕“不可检测的AI工具”展开,承诺能实时查看屏幕并提供即时提示,覆盖考试、销售演示,乃至社交约会等多元场景,其宣传语直言不讳:“我们希望一切都能作弊(Cheat on everything)。” 1

“脑瘫式营销”与注意力经济的博弈

Cluely的迅速崛起,与其说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是一场极致的营销实验。Roy Lee本人被冠以“营销疯子”的称号,深谙在社交媒体时代,争议本身就是流量的催化剂。例如,Cluely曾发布名为《AI教我如何约会》的病毒视频,展示Roy Lee佩戴AI助手耳机,在约会中由AI实时指导如何撒谎、如何假装对艺术有研究等 1。尽管这场约会最终失败并招致广泛批判,但该视频在TikTok和X(原Twitter)上获得了天文数字般的点击量,成功将品牌热度推向高潮。

这种“黑红”路线精准踩中了注意力经济的脉搏。Roy Lee毫不掩饰地承认,Cluely的商业模式主要依赖订阅制付费用户,且已实现盈利。在获得a16z融资后,Cluely的战略重点更是惊人地倾斜于“内容营销”,而非技术团队的扩充或产品线的深入研发。Roy Lee的目标是让Cluely的品牌曝光量在全平台累计超过10亿次,甚至计划招募大量“增长实习生”,要求他们每天发布至少4条TikTok视频,以触达Z世代群体。

“我们押注的,就是‘注意力经济’。”Roy Lee坦言,如今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已然过时,电视广告已死,取而代之的是他口中的“脑瘫式营销”(brain-rot marketing) [^1]。这种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制造极端的内容和行为来冲击受众,即便引发负面情绪也能转化为有效曝光和转化。

资本的新考量:风险与回报的伦理困境

Cluely的案例最引人深思之处在于顶级风投a16z的态度。在全社会对“AI作弊”口诛笔伐之时,a16z不仅敢于逆势而行,更将Cluely视为其投资逻辑下的“完美样本”。a16z合伙人Bryan Kim认为Roy Lee是一个“敢于重新思考可能性”的创始人,具备“罕见的远见和无畏精神” 1。这与a16z近年来“不排斥争议、只要能火”的投资倾向高度吻合。他们曾支持“纽约地铁锁喉案”中被无罪释放的Daniel Penny,也公开力挺WeWork创始人Adam Neumann的新项目Flow,即便后者曾因WeWork的崩盘饱受争议 1

a16z的这一投资策略,反映了当前风险资本对“非传统”创新路径的追求。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引爆话题、激发流量、最终实现变现,投资对象是否“完美”并非首要考量。Cluely的成功融资,无疑为那些游走在道德边缘,但擅长利用争议制造商业价值的创业公司提供了范本。

然而,这种投资哲学也带来了深刻的伦理困境和潜在的社会影响。当“作弊”被包装成“效率”,当“欺骗”成为“营销手段”,AI的强大能力将被导向何方?Cluely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审视AI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AI能够轻松绕过现有评估机制,那么未来的人才选拔、职业能力验证乃至日常人际互动,是否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黑红”模式的成功,也可能激励更多创业者在伦理底线边缘试探,从而模糊技术创新与道德界限。AI的未来,究竟是走向赋能与提升,还是成为一种工具,被用来放大人类社会中固有的一些负面倾向?Cluely的故事,提供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思考维度。

引用


  1. 全网骂他用AI作弊,a16z却投了1500万:21岁辍学生,创业两个月拿下1.2亿美元估值(https://36kr.com/p/3354054710293384)·36氪·郑丽媛(2025/6/27)·检索日期2025/6/2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