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烧穿、电量狂掉?Firefox新AI功能“翻车”:老用户直呼“你大爷变‘病大爷’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曾被誉为“清流”的Firefox,最近因为新增的AI标签分组功能,让用户电脑CPU飙升、电量狂掉,引得老用户怒喷“跟风丢脸”。原来这AI功能为了保护隐私选择本地推理,却不幸变成了“性能杀手”,把电脑当成了“移动烤箱”!

提到Firefox,老用户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轻量、纯粹、保护隐私”这些关键词。在这个浏览器越来越“卷”、功能越来越臃肿的时代,Firefox就像一股清流,默默守护着一方净土。可最近,这股清流却被自家的“骚操作”搞得有点“翻车”了。1

在最新发布的Firefox 141版本里,Mozilla搞了个大动作:除了常规的Linux内存优化、内置单位换算器这些小修小补,还悄咪咪地上线了一个号称能让你“摸鱼更效率”的AI功能——「AI标签分组」。理论上说,它能帮你自动把开着的标签页智能归类、命名,甚至还能给你推荐更多相关页面,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功能上线不到三周,Reddit上就炸锅了,用户们纷纷抱怨:CPU占用率飙升,笔记本电池像“漏了气”一样狂掉,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怒吼:“Firefox跟风加AI简直丢脸!”

现场直击:CPU狂飙,谁是幕后“黑手”?

这波“怒火”可不是空穴来风。Reddit上,一位名叫u/st8ic88的网友率先发难,晒出了自己的任务管理器截图,直指“元凶”:一个名为“Inference”的进程,它不是什么网页脚本,而是Firefox自己的后台程序,CPU占用率高到离谱,电池续航“嗖嗖”地往下掉。1

评论区里的“福尔摩斯”们很快锁定了目标:这“Inference”八成就是Firefox在本地运行AI模型时的“苦力”进程。u/st8ic88的愤怒溢于言表,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不想让这种垃圾功能拖慢浏览器、烧掉 CPU、吃光电池。这功能一点用都没有,Firefox 跟风加 AI 功能简直丢脸。浏览器的本职工作就是下载并渲染网页。1

听起来是不是像极了我们遇到App启动慢、广告多、还疯狂耗电时的抓狂样子?更离谱的是,有用户尝试强行“掐死”这个“Inference”进程,结果呢?Firefox直接“撂挑子”——崩溃重启!这哪是智能助手,简直是“绑架人质”啊!

AI的“变形记”:本地推理,是坚守还是“拖油瓶”?

话说回来,Firefox为啥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追AI潮流”呢?要知道,从ChatGPT横空出世到现在,生成式AI几乎是科技圈的“顶流”,谁不沾点边,感觉就跟不上时代了。你看微软家的Edge浏览器,已经把Copilot玩得风生水起,网页摘要、图片生成,各种AI大招层出不穷。1

Firefox此番入局,倒也走了一条“不寻常路”。跟那些把你的数据一股脑儿扔到云端服务器分析的“友商”不同,Mozilla选择了完全本地推理,也就是AI模型在你自己的电脑上跑,数据压根儿不上传云端,大大增强了用户隐私。听起来是不是很硬核,很符合Firefox“清流”的调性?

那么,这个“本地推理”到底是怎么让电脑“喘不过气”的呢?简单来说,Firefox的「AI标签分组」功能分为两步:

  1. 分组识别:浏览器会用一个“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分析你那些标签页的标题,把每个页面都变成一个“数值化的嵌入向量”(你可以理解成给每个标签页打上了一串独一无二的“数字DNA”)。然后,再用“聚类算法”把那些“DNA”相似的页面“组团”抱在一起。
  2. 自动命名:组好队后,这些标签页的标题和元数据就会被喂给Mozilla自家的smart-tab-topic模型(据说这模型是基于Google AI的T5模型开发的),然后它就能给你的分组起个高大上的名字。

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看,Firefox这招确实比某些直接把你标签页信息发到服务器上分析的方案要“良心”得多。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本地跑AI模型,特别是大型模型,那可是实打实地考验你电脑CPU和电池的“硬实力”啊!2

有技术达人分析,Firefox之所以耗电耗CPU,很可能跟它现在用的模型格式有关。目前,Mozilla用的是微软主导的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格式来跑这些本地模型。而市面上还有一种由Georgi Gerganov大神开发的GGUF格式,在效率上可能更胜一筹。这就好比,完成同样的任务,ONNX可能要“开足马力”才能跑完,而GGUF则能“四两拨千斤”,效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3

救命指南:如何让Firefox“冷静”下来?

当然,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AI功能。对于那些经常打开几十个、上百个标签页的“效率狂人”来说,自动分组和命名功能确实能省去不少手动整理的麻烦,简直是“福音”!但对于更多用户来说,让电脑替自己做这种“小决定”,真的有必要吗?不少人觉得这简直是“蠢到离谱”的设计,纯属“智商税”。

这种分歧也让一些软件厂商开始思考折中方案,比如著名的代码编辑器Zed,就提供了一个全局开关,让你能“一键清净”,直接禁用所有AI功能,给了用户充分的选择权。

所以,如果你也受够了Firefox这个“热情过头”的AI功能,想要让你的CPU不再“冒烟”,电池不再“跳楼”,别担心,有办法!你可以手动把它“摁”回去,让Firefox变回那个你熟悉的“乖宝宝”:1

  1. 在新标签页输入 about:config,然后敲回车,勇敢地接受风险提示(毕竟你是“老司机”了)。
  2. 在搜索栏里,找到并修改下面这两个设置,把它们的值改成 false
    • browser.ml.chat.enabled → 设为 false(关闭AI聊天功能)
    • browser.tabs.groups.smart.enabled → 设为 false(关闭智能标签页分组)

此外,你还可以在设置或Firefox Labs里找到并隐藏侧边栏的AI聊天机器人。不过,得提醒一句,这种“隐藏”有时只是暂时的,说不定哪次更新后它又会“偷偷摸摸”地冒出来,毕竟AI这东西,一旦“沾”上就没那么容易彻底“戒”掉,不是吗?

归根结底,浏览器的核心功能始终是下载并渲染网页。AI的加入是为了“赋能”,而不是“负重”。如何在创新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所有浏览器厂商,特别是那些宣称以用户为核心的厂商,需要长期思考的“世纪难题”。毕竟,用户希望的是“智能”,而不是“智商焦虑”。

引用


  1. CPU飙升、电量狂掉,Firefox新AI功能上线即「翻车」,遭老用户怒喷(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 ↩︎ ↩︎ ↩︎ ↩︎

  2. Firefox 新AI 功能引发争议,用户抱怨CPU 占用过高且严重耗电·网易(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

  3. Mozilla因Firefox AI“膨胀”导致CPU和电池耗尽而受到批评·网易(2025/8/13)·检索日期2025/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