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普渡大学CS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唯一的面试是烤肉店?这不是段子,是AI时代“打工人”的真实写照!当AI编程工具和AI面试大行其道,CS就业市场正经历“冰河世纪”,连麦当劳都嫌你“经验不足”,求职者直呼:宁愿失业,也不想被AI“审判”!
五月,本该是美国大学毕业生们意气风发、手握Offer奔赴职场的黄金季。然而,今年从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的Mishra却遭遇了晴天霹雳:一年多的努力,一份录用通知都没收到。更“扎心”的是,唯一一家打电话通知她面试的,竟然是……Chipotle墨西哥烤肉店1!这操作,简直是把“学废了”这三个字写在了脸上,让无数网友瞬间“emo”了。
Mishra的故事,像一把冷水浇醒了那些曾经对编程世界抱有美好幻想的人。曾几何时,“学好编程,年薪百万”是IT圈的口号,是无数少年少女的“人生信条”。微软高管甚至公开承诺,CS毕业生起薪轻松六位数,还有大把股票奖励1。这诱惑,谁能顶得住?于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瞬间成了“香饽饽”,报读人数水涨船高,短短几年翻了一倍多,达到17万+1。大家以为捧上了“金饭碗”,结果呢?
卷中卷,AI面试上演“人类清除计划”?
想象一下,你苦读四年,学会了各种高深代码,期待着成为一个“码农精英”,结果发现你的“饭碗”正在被一个比你更会写代码的家伙——AI编程工具——悄悄端走。这还不是最“要命”的。亚马逊、英特尔、Meta、微软这些曾经的“就业灯塔”,如今也在疯狂裁员,科技圈的“大地震”让应届生们措手不及1。
数据不会说谎。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最新报告显示,IT就业市场持续疲软,新增岗位数据被大幅下调,甚至出现了岗位缩减的“逆天”操作1。IT咨询公司Janco直言,今年上半年已经是裁员比例“高到离谱”的阶段,IT行业的失业率飙升到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2%1。
更让人“破防”的是,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一锤定音:在22到27岁的大学毕业生中,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失业率最高,分别为6.1%和7.5%12。要知道,这可是生物学和艺术史专业失业率的两倍多!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成了“失业先锋”,这反差,谁顶得住?
25岁的Zach Taylor就是这波“失业潮”的典型受害者。从2023年毕业至今,他已经投了5762份技术岗位的简历1。你没听错,是5762!堪称“简历海投之王”。然而,最终的结果是:13次面试,0个全职offer。更离谱的是,他为了补贴家用去申请麦当劳的工作,居然也因为“缺乏经验”被拒了1。这简直是把“打工人”的脸按在地上摩擦,还问你疼不疼。
CS毕业生: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只有一个字——AI。
AI编程工具的普及,简直是初级软件工程师的“终结者”。以前,写代码是门手艺活,入门级程序员还有机会从基础做起。现在,像CodeRabbit这样的AI工具,敢直接在旧金山的广告牌上叫嚣:我比人类写代码更快、质量更高1。这明摆着是在“砸饭碗”啊!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高级经济学家Matthew Martin一针见血地指出:“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最可能被自动化取代的岗位,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入门级职务。”1
更“窒息”的是,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发酵。计算研究协会的执行董事Tracy Camp表示,许多大学才刚刚开始培训学生使用AI编程工具,而这正是科技公司最看重的“热门技能”1。这意味着,如果你的简历上没有“熟悉AI工具”这一项,很可能连初筛都过不去。
求职者们甚至陷入了一种“AI恶性循环”。为了提高效率,大家纷纷用Simplify这类AI工具优化简历、自动填写申请表1。结果呢?公司也用AI系统来扫描简历、批量淘汰候选人1。你用AI武装自己,对方用AI“筛选”你,这不就是大型“AI互搏”现场吗?22岁的Audrey Roller就亲身体验了这种“三分钟被拒”的AI极速模式,她直言:“感觉到算法决定自己的去留时,我真的很难继续坚持申请。”1
尊严保卫战:宁愿失业,不愿被AI“审判”?
如果说AI编程工具是抢饭碗的“卷王”,那AI面试官,简直就是来“摧毁人类尊严”的。
想象一下,你对着一个屏幕,回答着冰冷的问题,没有任何眼神交流,没有情感反馈,就像在对着一台机器演独角戏。Reddit网友Balgair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只做了一次AI面试就发誓再也不碰了:“做完之后感觉糟透了……对着一台电脑讲了大约45分钟。结果呢?我又要被公司‘鬼魂’似的甩掉……这45分钟再也回不来了。”1这种“被放鸽子”的沮丧感,再加上时间的白白浪费,简直是双重打击!
更有人像64岁的Borchardt那样,直接选择“掀桌子”:“我才不会坐在这里跟一台机器说话30分钟……如果HR连跟我聊聊的时间都抽不出来,我才不想在这家公司工作。”1 这话说得,简直是当代“打工人”的尊严呐喊。
很多求职者表示,被AI面试让他们感到被轻视,甚至宁愿放弃潜在的工作机会。这背后,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不适,还有对个人隐私和未来职业生涯的深层忧虑。有网友尖锐指出,求职者被迫将个人信息交给AI面试服务公司,这些数据可能被“标记”,甚至导致“暗中封杀”或“压低薪资”1。这种“被大数据拿捏”的恐惧,让人细思极恐。
“宁可无家可归或出卖自己,也不愿在整个求职面试中被人工智能评估,从而丧失尊严。然而,我们正在走向这样的未来。被 OpenAI(及其合作公司)打分,被 OpenAI 扫描虹膜。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1 —— 网友的绝望呐喊,这波“反AI面试”情绪,简直是“人间清醒”本清。
当然,HR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面对雪片般飞来的海量申请,AI面试官确实能节省初轮筛选时间,让招聘经理有更多精力进行深入交流1。然而,对于求职者而言,这道由算法构筑的“新门槛”,无疑是找工作路上又一道令人崩溃的“鬼门关”。
那么,AI到底是要彻底颠覆我们的工作,还是仅仅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对于CS毕业生们来说,这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设想,而是正在发生,而且疼痛感十足的现实。在这个AI浪潮汹涌而来的时代,如何拥抱变化,甚至在AI的“夹缝”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或许才是每个“打工人”都需要思考的终极命题。毕竟,谁也不想自己苦读多年的专业,最终变成“学废了”的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