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昨晚,科技圈的瓜田又熟了!马斯克的金色版Optimus人形机器人首次曝光,那双“以假乱真”的人手瞬间霸占热搜,引得网友纷纷猜测“50万年薪岗位要不保了?”。另一边,Figure的机器人02也悄悄学会了洗碗,人形机器人这波“卷”起来,看来真的要改变世界了。
最近,科技圈简直是热闹得像过年,各种“黑科技”扎堆曝光,让“等等党”们直呼过瘾。这不,昨天又有两个重磅消息像深水炸弹一样投进了平静的赛博海洋,炸出了无数惊叹号和问号:一个来自“钢铁侠”马斯克,另一个则是由新晋明星Figure放出的大招。
金光闪闪,擎天柱到底升级了啥?
首先登场的,当然是马斯克家的顶流IP——Optimus擎天柱。Salesforce创始人Marc Benioff在参观特斯拉办公室后,激动地放出了全新Optimus的视频,瞬间点燃了全网。1
视频里,这位“金色擎天柱”一出场就自带BGM,不仅换上了blingbling的金色战衣,设计也更加精简干练,宛如电影里走出来的未来战士。Benioff想让它带路找可乐,小金同学先是“愣”了一下,马斯克赶紧补刀:“我们得后退点给它留空间。” 果然,有了充足的“安全距离”,擎天柱才迈开步子,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进。这谨慎劲儿,颇有几分新手上路的感觉,让人忍俊不禁。
不过,最**“C位出道”**的,当属擎天柱那双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的手。这细节,这纹理,简直是人形机器人界的“照骗”天花板啊!网友们炸了锅,纷纷猜测Optimus 3要来了,甚至惊呼“这双手能取代多少工作岗位啊!”Benioff更是激动到跳脚,直言“物理智能革命开始了!可替代20万-50万美元人类工作的机器人出世,简直就是生产力核暴级突破”。1 这话说的,高薪岗位是不是真的要“危”了?
但也有“眼尖”的网友一盆冷水浇下来:
“这手,怎么看都像是商场里摆的假人模特同款,不会只是个没有功能的‘装饰品’吧?”
对此,特斯拉和马斯克都还没给出官方解释。但这波“悬念营销”,不得不说,效果是妥妥的!毕竟,两个月前马斯克才预告擎天柱V3即将上线,并放话称其“灵活性与人类无异”。2 结合这次腰部关节和膝盖处的微妙变化,这波“V3预热”的操作,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
马斯克对Optimus的爱,那真是爱到骨子里。他甚至在《秘密宏图 IV》中表示:“特斯拉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 他对人形机器人的愿景,可不只是简单地“取代”人类,而是要让擎天柱去承担那些重复、枯燥、危险的工作,最终将人类从这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创造性的活动。这格局,是不是瞬间就“高级”起来了?
按照马斯克的“宏伟蓝图”,今年特斯拉的目标是生产大约5000台擎天柱,相当于一个**“罗马军团”**的规模!到了2026年,这个数字更是要飙升到5万台。虽然他曾提及目标价格约2万美金,但这大规模量产和成本控制的挑战,堪比“蜀道难”啊!
不过,**“AI教父”老黄(英伟达CEO黄仁勋)**倒是对Optimus未来极其看好,并称其将是首个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和技术成熟的机器人产品。他甚至预测,这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产业。这波“官方盖章”,不得不让“等等党”们开始动摇了。
另一边厢:Figure家务全包,专治各种不服!
就在马斯克“炫技”的同时,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另一位明星玩家——Figure,也没闲着。它家的机器人Figure 02也放出了一段让人**“不明觉厉”**的视频:02竟然可以自主把碗放入洗碗机了!3
别小看洗碗,这活儿可比你想象的“心机”多了!你想想:
- 餐具堆成山,需要逐一取出、调整方向,有时候还得**“左右手倒腾”**。
- 湿滑易碎的物品,要求的是“指尖级”的高精度操作,稍微一不留神,就是**“碎碎平安”**。
- 洗碗机碗碟架那“厘米级”的容错空间,简直就是**“强迫症患者”的噩梦**。
- 每次装载都面临全新的挑战:不同的物体、无序的初始状态,还有那些难以预料的“碰撞惊喜”,都要求机器人必须“头脑清醒”,保持高鲁棒性。
Figure 02这次的升级,只用了全新的数据,搭载的还是同一款VLA模型——Helix,没有任何新算法的加持。这意味着,只要不断给系统“喂”数据,它就能自己学会新技能,越用越全能!此前,Helix已经证明可以通过Scaling数据,适应叠衣服、整理包裹等千差万别的世界挑战。
Figure认为,这标志着通用人形机器人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创始人Brett Adcock更是激动地表示,团队在一台高维度人形机器人上运行神经网络,完成了这项极其复杂的任务,这才是通向真正“通用型机器人”的发展路径。看来,未来洗碗机里装的可能不是碗,而是你的“机器人管家”了。
人形机器人:下一个万亿风口,还是“等等党”的狂欢?
特斯拉和Figure的最新进展,无疑给人形机器人赛道打了一剂“强心针”。一个在“表演天赋”上大放异彩,描绘着工业革命的宏伟蓝图;另一个则“深耕细作”,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悄悄展现着**“具身智能”**的魅力。
诚然,无论是Optimus那双可能还只是“花瓶”的手,还是Figure 02稍显笨拙的洗碗动作,都表明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万美金的“亲民价”目标与“20-50万美元”的高昂身价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成本鸿沟。然而,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发力,中国多地已将工业机器人采购纳入技改补贴范围,并对人形机器人企业进行奖励,甚至设立“工赋百景”揭榜挂帅项目,这无疑将加速行业发展。4
当我们的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工厂产线,而是能像Optimus那样在物理世界中灵活“跑腿”,像Figure 02那样处理繁琐家务,那时的社会图景将是怎样的?是人类被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还是如Benioff所言,大量岗位将受到冲击?
无论如何,人形机器人,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概念,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它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想象。至于最终是“等等党”的狂欢,还是“真香党”的胜利,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