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上的比特炼金术:贵阳如何将“算力”酿成GDP醇浆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贵阳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在中国“东数西算”的国家战略中异军突起,成为算力枢纽。它不仅将数据中心的“比特洪流”转化为影视特效与科研突破,更通过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了从地缘劣势到数字经济增长极的嬗变,这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值得全球资本市场与政策制定者深思。

贵州,一个曾经以白酒醇香、瀑布磅礴和避暑胜地而著称的西南省份,如今正悄然进行一场更具现代气息的“炼金术”。在这片喀斯特地貌广布的山峦之间,曾经交通不便、经济总量徘徊百名之外的贵阳,正通过吞吐亿万“比特”,将自身重塑为中国数字经济版图上不可或缺的“算力核心”。这不仅仅是西部大开发的一次技术飞跃,更是关于如何将看似“非典型”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足以支撑GDP增长的数字硬实力,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宏观启示,值得全球瞩目。

从地缘劣势到数字绿洲:数据的“南水北调”

想象一下,一个地方因地势崎岖、工业基础薄弱而长期受制,却在数字时代找到了自己的“黄金矿脉”。贵阳正是如此。它的优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交通枢纽或劳动力密集,而是大自然慷慨赋予的“恒温箱”——全年宜人的气温、稳定的地质结构以及充沛的水电资源。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条件,恰恰是数据中心这种“能耗巨兽”梦寐以求的。如同将北方的水资源引向干旱的南方,中国发起的“东数西算”工程,旨在将东部沿海地区海量的数据处理需求,输送到西部拥有能源和气候优势的节点,而贵阳便是这场宏大“比特调配”工程中的关键一环。

早在2013年,当大数据在全球崭露头角时,贵阳便以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将大数据确定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彼时的外界多持观望甚至质疑态度,认为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精尖的数据产业无异于“空中楼阁”。然而,时间证明了贵阳的远见。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的相继落子,以及随后阿里巴巴、腾讯、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的纷至沓来,为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不仅起步早、算力强,更因其地处省会与国家级新区的叠加优势,得以充分利用贵阳的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构建起独特的竞争壁垒。数据显示,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保障指数高达57.02,在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中位列第一,这无疑是其在全球算力版图上的一张亮眼名片1

算力“点石成金”:GDP的数字引擎

贵阳的“算力故事”远不止于堆砌服务器。真正的价值在于,这些高速运转的机器如何将冷冰冰的“字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动能,乃至文化体验。它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并为传统产业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

在电影工业,贵安超算中心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影视剧制作渲染算力服务中心,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2》等150余部作品提供了“幕后英雄”般的渲染支持。曾几何时,一部电影的特效渲染可能需要单机600年才能完成,如今在贵安超算中心每秒_3亿亿次_的算力支撑下,这一耗时被压缩到_不足3年_。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内容制作成本,更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工业化进程。

科研领域同样受益匪浅。贵安超算中心将算力输送到全国多个省市,为生物医学、工业仿真、天文计算等前沿学科提供强大计算支持,累计输送算力_3000万卡时_,服务高校科研_3300余次_。这表明,算力正在打破地域界限,成为促进跨学科研究、加速科学发现的通用基础设施。

更具意义的是,算力还激活了服务器制造、云计算、数据安全、AI应用等上下游产业链,并显著拉动了投资。2024年,贵阳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_27.9%,带动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_22.9%。即便是在煤磷资源丰富的传统工业重镇贵阳,数字化转型也正在深刻改变着旧有格局。贵州轮胎通过引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用工减少50%,生产效率提高60%。正是得益于众多企业的数字化实践,2024年贵阳贵安已汇集7400多家大数据企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53.3%2。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价值创造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超越“计算”:新质生产力的深耕与挑战

贵州的算力产业仍在加速进化。2024年全省算力总规模突破_55EFlops_,其中智算占比超过90%,使其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3。但这仅仅是开始。正如国家发改委所强调的,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超越简单的“算力”范畴,迈向以数据为中心、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更高阶段。

这意味着,单纯的“算”已经不足以在智能化时代赢得先机。真正的竞争在于如何将算力与数据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与应用。从城市的交通调度到基层医疗服务,打破数据孤岛、构建统一数据底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珠海在低空经济领域将实时数据接入城市运行系统,实现无人机配送和空中巡查的动态编排,便是将算力与数据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动案例。

贵阳也正沿着这条路径探索。其打造的“39AI全科医生”平台,通过医学数据训练大模型,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知识库,已累计提供超过_50万次_咨询和问诊服务。这不仅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更是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如果将大模型比作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数据是土壤里的养分,算力是根系,那么贵州在“树枝向更多场景延伸、结出商业化果实”的速度上,仍有提升空间。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数据安全与合规应用、以及如何吸引并留住顶尖的AI人才,将是贵阳未来能否持续引领中国数字经济“西部浪潮”的关键。这片喀斯特地貌上的“比特炼金术”,其最终能够酿出多少醇厚的GDP,将取决于它在“算”之外,如何更好地“用”与“融”。

引用


  1. 乘“东数西算”东风,贵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新篇·中国日报网·(2024/08/07)·检索日期2024/08/20 ↩︎

  2. 贵阳的算力,撑起了多少GDP?·36氪·阿力米热(2025/08/08)·检索日期2024/08/20 ↩︎

  3. “拥抱”新质生产力!贵阳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初见雏形·贵阳市科学技术局·(2024/08/17)·检索日期2024/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