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轩又“开挂”了?GPT-5这次不只“秀肌肉”,还当起了数学界“福尔摩斯”!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数学界顶流陶哲轩,联手“准发布”的GPT-5,成功“秒解”一个困扰数学家几十年的Erdős问题!AI这波操作不是直接算答案,而是化身“文献侦探”,在海量数据中精准定位“失落的秘籍”,简直是给数学研究打开了新大门,妥妥的“效率神器”!

最近,整个科技圈和数学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我们的“数学皇帝”陶哲轩(Terence Tao)又又又“开挂”了!这次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带着OpenAI的“神秘大杀器”GPT-5,成功“干掉”了一个困扰数学家几十年的Paul Erdős问题。12

什么?GPT-5不是还没正式发布吗?没错,但它已经悄悄地在陶哲轩手里“秀肌肉”了。而且,这波操作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AI直接把难题算出来了”的暴力美学,而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半自动化文献检索”——简单来说,就是AI当起了数学界的“福尔摩斯”,把尘封的答案给挖出来了!这消息一出,陶哲轩本人都激动地发文感慨:“这是Erdos问题/OEIS关联项目的首次概念验证成果。”看来,AI能“大显身手”的场景,又双叒叕加一了。

等等,你以为GPT-5只能当“文献侦探”?那就太小瞧它了!就在不久前,OpenAI的实验性新模型,就已经在含金量极高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上,达到了金牌水平,3 6道题解出了5道,拿下了35分,妥妥的“数学学霸”人设!虽然这个“IMO金牌模型”目前还没公布,但种种迹象表明,即将发布的GPT-5,实力绝对不容小觑。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AI这是要从“学霸”进阶到“解题大师”,再到“文献考古学家”的节奏吗?

数学界“福尔摩斯”:GPT-5如何“定位”悬案?

言归正传,这次GPT-5在Erdős问题上到底使了什么“神操作”?故事还得从20世纪那位高产到令人发指的匈牙利数学家Paul Erdős说起。他老人家一生合作了500多位数学家,发表了1500多篇论文,同时给后世留下了近千道“烧脑”难题,人称“Erdős问题”。4

这些问题里有一大类特别“刁钻”:它们不问“结果是多少”,而是问“这个结果到底是不是有理数?”(简单理解,就是能不能写成分数)。这类问题简直是数学界的“老大难”,主要有两大痛点:

  1. 算不动! 公式看起来简单,但要算到高精度小数,手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2. 证不明! 就算你算出了N多位小数,也无法直接证明它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就像“看到一个人长得像坏人,但你不能直接判他刑”。

于是,很多这类问题一“悬”就是几十年。

现在,陶哲轩和GPT-5登场了!这波“王炸”操作,可不是让AI直接去“证明”它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而是玩了一手“曲线救国”:

  1. 生成“数字指纹”: GPT-5把Erdős问题中相关的级数(可以理解为一长串数字的和)展开成超高精度的小数。这就像给一个神秘物品生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字指纹”。
  2. “数据库大比对”: 然后,把这个“数字指纹”丢进OEIS(整数数列在线百科全书)这个全球最大的数列数据库里“搜一搜”。OEIS里收录了几十万条整数数列,堪称数学界的“百度百科”。
  3. “真相大白”: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个“数字指纹”竟然和OEIS里一条编号为A371134的数列完美匹配!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条数列背后,竟然藏着两位数学家Yong-Gao Chen和Imre Z. Ruzsa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早就给出了这个Erdős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是不是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原来问题早就解决了,只是没人知道它和Erdős问题库能对应上。AI在这里,就像一个高效的“信息枢纽”,把不同数据库和知识源之间的“断裂带”给连接起来了。这正是人工操作最容易“翻车”的地方!

陶哲轩直言不讳地指出:“AI本身算的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它可以作为‘定位器’,帮助找到那些更权威、更可靠的人类研究成果,这样就能兼顾效率和可信度。”

(翻译一下:AI虽然有时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它查资料的效率和广度,人类是真的比不过啊!)

最终,这个编号为#259的Erdős问题被正式标记为“已解决”,这波操作,简直是给数学研究按下了“加速键”!

众包“打怪”:一个社区如何“肝”出新未来?

这次AI立下奇功,其实是陶哲轩和英国数学家Thomas Bloom发起的一个宏大项目——Erdosproblems/OEIS关联项目的首个“概念验证成果”。4 这个项目已经在GitHub上开源,可以说是数学家们携手AI“众包打怪升级”的典范。

这个项目的目标很简单,但意义深远:

  • Erdosproblems网站: Bloom搭建的网站,收录了近千道Erdős问题,状态分为“未解”、“已解”或“部分解决”。
  • OEIS: 一个更古老、更庞大的数据库,收录了海量的整数数列,每条数列都可能对应着某个数学问题或成果。

为什么要把它们关联起来? 因为现在数学研究者们面临两大痛点:

  • 信息孤岛: 有些数列明明已经在OEIS里了,但Erdosproblems网站却没注明。
  • 知识遗漏: 还有很多Erdős问题相关的数列,OEIS根本没收录。

这导致研究人员可能白白错过前人成果,甚至陷入“重复造轮子”的尴尬境地。

而Erdosproblems/OEIS关联项目,就是为了打破这些信息壁垒,它大致分为三步走:

  1. “全民开算”: 所有人都可以尝试计算Erdős问题对应的整数数列。
  2. “智能比对”: 将算出的数列与OEIS进行比对,看看是已有的,还是需要新加入的。
  3. “成果共享”: 将结果记录到GitHub表格,清晰标记问题与OEIS数列的对应关系。

通过这种“人+AI+社区”的协作模式,关于Erdős难题的数学研究就能更有序、更高效地推进。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只不过现在是“一群数学家,加上一个AI,比所有人都强”!

这次GPT-5的“神助攻”,让我们看到了AI在基础科学研究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它不只是一把锋利的“计算之剑”,更是一张无所不能的“智慧之网”,将分散的知识碎片连接起来,照亮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未来,AI和人类的这种协作模式,或许会成为科学发现的“新常态”,而我们,也正身处这个激动人心的“AI for Science”新时代!

引用


  1. GPT-5又帮陶哲轩解决了一个难题·量子位·一水(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

  2. https://mathstodon.xyz/@tao/115135610687969581·Terence Tao(2025/9/3)·检索日期2025/9/3 ↩︎

  3. 陶哲轩回应OpenAI新模型IMO夺金!GPT-5测试版也曝光了·智源社区·梦晨、西风(2025/7/22)·检索日期2025/9/3 ↩︎

  4. A crowdsourced project to link up erdosproblems.com to the OEIS·Terence Tao(2025/8/31)·检索日期2025/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