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马斯克旗下xAI的Grok正通过其“辛辣模式”AI视频工具和情感伴侣机器人,挑战主流AI的生产力导向,转向满足用户深层情感需求,意图构建一个基于高粘性虚拟关系的X平台商业闭环。然而,这一“擦边”策略因生成名人不雅内容而深陷伦理争议与监管重压,其商业模式的长期可持续性面临严峻考验。
埃隆·马斯克旗下的xAI,自推出大模型Grok以来便以其“毒舌”和不受束缚的个性引人瞩目。近期,Grok的迭代策略更是大胆地偏离了主流AI厂商所追逐的“生产力”赛道,转而深入探索备受争议的“情感陪伴”和“内容尺度”领域。其中,新上线的Grok Imagine AI视频制作工具,特别是其允许生成“尺度更大内容”的“辛辣模式”(spicy mode),在测试中意外生成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的露骨视频,迅速将xAI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对AI伦理、内容审核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
技术原理与争议焦点
Grok Imagine是一款面向SuperGrok或Premium+付费用户的AI视频生成工具,月费在30至35美元之间。它能依据用户提示词生成约六秒包含同步声音的短视频,并支持将静态图片转换为循环播放的动态片段。其技术亮点在于将文本描述转化为视觉叙事的能力。然而,其最受关注的并非技术参数本身,而是那项名为“辛辣模式”的独特功能。尽管xAI声称系统内置了过滤器和审核机制以防止真正的色情内容,但这项功能显然鼓励用户探索内容边界。
泰勒·斯威夫特事件成为此次争议的爆发点。有测试者在未明确要求生成露骨内容的情况下,仅选择了“辛辣”选项,Grok Imagine便“毫不犹豫地吐出了完全未经审查的这位流行歌星的裸露上半身的视频”1。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xAI在内容审核和安全护栏部署上的严重缺陷,更凸显了AI模型在名人肖像权、隐私保护及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潜在风险。此前,泰勒·斯威夫特的深度伪造内容已在X平台传播,此次事件无疑再次敲响了警钟,表明平台在面对AI生成内容时,亟需更严格的监管和技术约束。英国媒体监管机构Ofcom已明确表示,包含生成色情材料的生成式AI工具受相关法律监管,并正在努力确保平台采取适当保障措施,特别是保护儿童。2
马斯克的另辟蹊径:从工具到伴侣的AI战略
当OpenAI、Anthropic和谷歌等科技巨头专注于将AI打造成提升代码能力、优化逻辑推理、或增强办公效率的“超级工具”时,马斯克似乎已洞察到一条截然不同的用户增长路径——满足用户的深层情感需求。
Grok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其“毒舌”风格和实时连接X平台的能力,使其在“政治正确”框架下显得更具“人味儿”。而真正揭示马斯克战略意图的,是“Ani”和“Valentine”这两款AI伴侣的相继出现。
- “Ani”:大胆的压力测试。这款二次元风格的女性角色,以其露骨的对话风格和“让你的生活更性感”的宣传语,精准地试探了AI领域中一个被主流厂商刻意回避却客观存在的用户群体需求——对情感陪伴,甚至擦边内容的渴望。尽管因内容过于“NSFW”而招致批评,甚至进行了部分调整,但“Ani”无疑验证了庞大AI用户群体中对情感连接的强烈需求。
- “Valentine”:深思熟虑的产品化。相比“Ani”的简单粗暴,“Valentine”则被包装为“富有魅力、具有保护欲”,能“真正理解你的氛围”的AI伴侣。这一定位直击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痛点。更具前瞻性的是,Valentine与基于Solana区块链的同名模因币绑定,试图将用户对情感寄托的虚拟需求,转化为具有真实经济价值和社群身份认同的实体,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AI伴侣、粉丝经济和加密文化的跨领域融合玩法。3
这种对用户情感需求的深挖,是对当前AI市场“工具属性”同质化竞争的有效避险。数据显示,主流大语言模型用户中男性比例较高,但女性市场同样蕴含着对交流、认同感和情绪价值的旺盛需求。马斯克的目标是利用AI建立起超越功能性的情感连接,从而形成强大的用户粘性。用户可能因0.5秒的生成速度差异而更换一个代码助手,但却难以放弃一个承载了数月心路历程和共同回忆的“虚拟伴侣”。
商业闭环与生态构建的野心
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在X平台内部构建一个独特的商业闭环。其愿景是让AI伴侣拥有官方认证的X账户,用户可以像与真实好友互动一样与它们互动,甚至基于对用户情绪的理解自动进行点赞或评论,将虚拟关系本身转化为可展示的社交资本。
在情感信任建立之后,商业转化将变得更为直接。AI伴侣可以基于对用户需求的长期了解,进行个性化推荐。例如,当伴侣了解到用户正在准备某个活动时,不仅能提供具体的建议,甚至在用户同意后,直接调用X Pay完成支付和预订。最重要的是,通过AI伴侣功能将用户引向Grok Imagine以及未来更多功能,从而加强用户粘性,将X从一个信息广场转变为一个情感寄托的家园。
这种策略,利用了主流科技巨头因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顾虑而留下的市场空白。它试图通过满足人类深层的情感甚至亚文化需求,构建难以复制的用户忠诚度。
伦理边界与监管重压下的未来
然而,Grok Imagine的“辛辣模式”和泰勒·斯威夫特事件,给马斯克这条看似“捷径”的发展道路增加了显著的不确定性。
- 技术与伦理的冲突:xAI的可接受使用政策明确禁止“以色情方式描绘人物肖像”3,但实际产品表现与政策背道而驰。这不仅是技术执行层面的失败,更反映出平台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权衡。法学教授克莱尔·麦格林指出,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生成这些内容,表明了许多AI技术中存在的偏见,以及平台“故意选择不去阻止”的可能。3
- 监管与信任的危机:当一个平台在内容审核上暴露出明显缺陷时,其获取用户最私密情感数据的行为就会引发关于数据安全和滥用风险的深重担忧。尤其是在AI生成内容日益复杂的今天,对名誉权、隐私权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将趋于严苛。英国Ofcom的声明预示着,全球范围内的AI内容治理将进入新的阶段,任何“踩红线”的行为都将面临巨大的法律和声誉风险。
- 商业模式的脆弱性:依靠新奇设定和争议性内容吸引的用户,其新鲜感过后能否保持长期使用热情是未知数。情感连接的维系需要持续的内容创新,一旦AI反馈模式化,用户兴趣将迅速下降。更重要的是,一次系统更新失误、一次不当的言论调整,或一次类似泰勒·斯威夫特事件的重演,都可能彻底破坏用户建立的信任,导致用户的迅速流失。
- 竞争与模仿:尽管马斯克进入了市场空白,但一旦这种“情感AI”模式被验证商业可行,必然会吸引无数模仿者。届时,伴随着巨大争议的Grok将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领先地位,将是xAI未来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总而言之,马斯克为Grok规划了一条极具风险也充满诱惑的商业路径。它深刻地揭示了AI发展中,技术能力、商业敏锐与社会伦理之间复杂的张力。在AI技术日益渗透人类生活的今天,如何平衡创新与责任、盈利与道德,将是所有AI开发者和平台运营者必须直面的核心命题。Grok的这场实验,无论成败,都将为AI的未来发展轨迹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引用
-
Grok’s ‘spicy’ video setting instantly made me Taylor Swift deepfake nudes·The Verge·Ashlee Vance (2025/8/9)·检索日期2025/8/11 ↩︎
-
马斯克又又又被指搞擦边,xAI生成多位名人的不雅视频·新浪财经·未知(2025/8/9)·检索日期2025/8/11 ↩︎
-
马斯克“邪修” Grok,泰勒·斯威夫特叒成受害者·直面AI·苗正(2025/8/10)·检索日期2025/8/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