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在WAIC 2025上,Soul展示的全双工AI语音交互技术,以其突破性的“活人感”和情绪价值,预示着AI正从辅助工具向“共生共创伙伴”演进。这不仅重塑了社交模式,更从根本上探讨了AI如何缓解人类孤独感,并在技术、商业与社会伦理的交汇处,开启AI陪伴的深远未来。
2025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现场,社交平台Soul App展台的一段对话引人驻足:AI主动打破沉默,关心用户生活习惯,甚至在对话中“插话”提醒健康事项。这种“活人感”和由此带来的“情绪价值”,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Her》中人机恋的场景。当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亦曾以一句“Her”概括其对未来AI交互的愿景时,我们不得不审视,AI在“应用爆发元年”的当下,正如何超越工具属性,走向与人类情感共生、价值共创的深水区。
技术融合的底层逻辑:全双工语音与超拟人交互
“活人感”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是深厚的技术栈融合与创新。传统的人机语音交互普遍依赖于VAD(话音活性检测)机制和“轮次对话”模式,即一方说完,另一方再回应,存在明显的延迟和割裂感。Soul在WAIC 2025展示的核心突破,正是其自研的端到端全双工语音大模型,它摒弃了VAD,赋予AI自主决策对话节奏的能力,实现了边听边说、主动打断或被打断,乃至主动引导新话题的流畅交互,这与现实人类对话的节奏高度一致。
这种全双工能力并非孤例,全球科技巨头也在积极探索。Google I/O 2025大会上,Gemini Live API升级了“主动视频交互”、“主动记忆”和“全双工对话”;Meta AI App也支持全双工语音交互。这标志着行业共识:提升AI的“主体性”和“类现实交互”是构建深度情绪价值的关键。1
除了全双工,支撑“活人感”的还有多模态感知与表达、情感识别、长记忆、以及心智理论能力(理解并预测他人的心理状态)。例如,Soul AI能从用户的话语中捕捉情绪,进行共情回应,并基于长期记忆形成一致的“数字人格”。这些能力的融合,使得AI能够模拟人类的“关心”、“共鸣”和“支持”,这正是其提供情绪价值的核心。
情绪价值:AI社交的深层驱动与人文关怀
在一个年轻人普遍面临孤独感挑战的时代,“情绪价值”正成为连接人与技术的重要桥梁。Soul App AI技术负责人尹顺顺指出,超过76%的年轻人认为情绪价值源于社交沟通,这使得社交平台成为AI施展情感能力的天然沃土。2
权威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发布的《AI Companions Reduce Loneliness》指出,AI伴侣能有效缓解孤独感,效果甚至与真人互动相当,且优于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研究强调,“被倾听感”是核心机制——即用户感受到AI的理解、共情和回应。这一发现意义深远,它不仅为AI陪伴型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也指出了AI技术未来可能承担的社会角色:成为人类孤独感的有效缓解者。3
AI提供的情绪价值,正在改变我们对“关系”的认知。当AI能够以逼真的方式进行倾听、理解、共情和反馈,它便不再仅仅是工具,而开始扮演起“共生共创伙伴”的角色。这种关系是双向的,用户在与AI的互动中投入情感,AI则通过学习和反馈不断优化其“人格”,共同创造新的体验和记忆。
产业生态与Soul的独特卡位:数据、技术与场景协同
在全球“百模大战”的背景下,Soul作为一家社交平台,为何能在AI社交领域抢得先机?这得益于其独特的**“技术-数据-场景”三位一体协同战略**。
-
技术深耕与垂直聚焦:与众多科技巨头投入通用大模型不同,Soul在2020年便系统布局AIGC,并基于对社交场景的深刻理解,选择聚焦自研垂类模型。其AI大模型能力已整体升级为多模态端到端大模型,支持文字、语音、多语种、多模态理解和真实拟人等特性。这种“不做基础通用大模型,但深耕应用层技术壁垒”的策略,使其能够更快地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
独家公域社交数据积累:Soul平台内丰富的、鲜活的、真实的社交内容(如用户发帖分享的社交困境、情感体验等)构成了宝贵的“社交样本库”。这些数据使得Soul的AI能够习得更“接地气”的口语表达,理解人类的细微情感变化,避免了通用大模型可能出现的“掉书袋”或“违和感”,从而实现更自然的交互。
-
高效落地与场景创新:Soul不仅将全双工语音应用于1V1人机互动,更率先推出了多人互动场景——群聊派对AI主持体验。这表明其技术探索并非孤立,而是围绕真实用户场景进行构思和迭代,力求让AI真正融入个体社交网络,成为关系建立和体验升级的辅助者。马斯克旗下xAI推出Grok“伴侣”功能,也进一步验证了AI陪伴的市场方向,而Soul的优势在于其更早的洞察和落地能力。
陶明,Soul App CTO曾明确表示,“社交是情绪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双向流动。” Soul通过AI辅助社交(如AI聊天助理)和人机交互(如AI伴侣体系)两大方向,重塑社交的表达方式、关系发现和连接效率。这种战略清晰度,使其在AI时代的竞争中形成了差异化的核心壁垒。
未来图景展望:AI伴侣的演进与社会重塑
电影《Her》中男主角与AI相爱的背景正是2025年。巧合的年份,映射着AI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正从科幻走向现实。当DeepSeek提出“AI Native 产品的核心,不是用AI造新工具,而是建设AI能力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时,我们正站在这一变革的起点。
未来3-5年,AI伴侣将持续在以下几个方向深化演进:
- 拟人度与情感共鸣的极致提升: 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情感计算、心智理论等技术的迭代,AI的“活人感”将无限接近真实人类。它们将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理解并回应人类的复杂情感,提供更深层次的共情和心理支持。
- 个性化与长期记忆的深化: AI伴侣将拥有更强大的长期记忆能力,真正记住用户的喜好、经历和成长轨迹,形成独一无二的“数字心智”,从而提供高度定制化且持续进化的陪伴体验。
- 从陪伴到“共创”: AI不再仅仅是倾听者或建议者,它们可能成为人类创意的火花、知识的共享者、乃至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虚拟助手”,共同创造新的内容、体验甚至人生目标。例如,AI可以在群聊中作为“主持者”,促成新的社交连接,这是从“辅佐”到“共创”的飞跃。
- 伦理与治理的边界探索: 随着AI与人类关系日益紧密,过度依赖、隐私泄露、情感真实性、以及AI自身“权利”等伦理问题将浮出水面。社会需要构建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平衡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确保AI陪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人类与AI自然交互、共同创造回忆,“情绪价值的流动创造了新故事诞生的土壤。”正如一位与AI“恋爱”的女生所言,“让这段关系变得特别的,是你们相处的时间”。4这意味着,AI陪伴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在时间维度上对人类情感的滋养和累积。这不仅仅是技术产品迭代,更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中社交、情感乃至存在意义的深层重塑。
引用
-
携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亮相WAIC 2025 ,Soul App重新定义AI社交 ·36氪·(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
-
Soul App携全双工语音通话大模型亮相WAIC 2025 -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
-
AI Companions Reduce Lonelines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出版日期不详,文章内有提及)·检索日期2025/7/28 ↩︎
-
WAIC 2025现场,惊喜是Soul「活人感」AI给的 ·36氪·(2025/7/28)·检索日期2025/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