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IFA 2025 强势来袭,AI不再只是给电器打辅助的小透明,而是摇身一变,成了掌控全家大小事儿的“智能大脑”!从冰箱洗衣机到宠物玩偶,万物皆可AI,我们的家正从“你喊我动”的傻瓜模式,升级到“心领神会”的“自主服务”模式,简直是科技界的新一代“管家”驾到!
2025年的柏林,注定又是一场科技圈的“华山论剑”。当全球超过1700家家电及消费电子巨头齐聚IFA 2025,一股名为“AI”的旋风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们的生活狠狠“卷”了一遍。这波操作,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给产品加个“智能”标签,而是要让AI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功能插件”升级为“家居大脑”,彻底颠覆你对“家”的想象。
还记得乔布斯生前看好的莫博士(Walt Mossberg)在2017年提出的“环境计算”(Ambient Computing)吗?那会儿听着还有点科幻,现在看来,IFA 2025简直就是给这个概念来了个“超前点播”——AI正在加速兑现,让计算无处不在,而且,它还越来越“懂你”。
AI从“PPT概念”到“真香体验”,这次IFA玩真的?
如果你还觉得AI只是厂商发布会上用来“秀肌肉”的PPT概念,那IFA 2025会告诉你:少年,你图样图森破!不同于年初CES 2025还在强调AI的革命性和平台生态的“诗和远方”,IFA的厂商们这次把AI拉回了人间烟火,主打一个“务实”:它不再是炫技的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改善你日常生活的“幕后大脑”。
想想看,你的冰箱不再是只会制冷的“铁憨憨”,而是成了能根据存货给你推荐菜谱,甚至在你鸡蛋快用完时主动提醒你补货的“生活管家”;洗衣机也不再是简单的“洗涤机器”,AI加持后,它会根据电价曲线和衣物材质自动选择最佳洗涤程序,既省电又省水,简直是“省钱小能手”附体。1海尔智家、三星、LG这些大佬们,都在用遍布产品内外部的摄像头和传感器,让AI实现更强大的视觉理解和主动服务。
更绝的是空调。新晋玩家追觅的X-Wind空调,不仅有毫米波雷达和机械臂,还加入了AI人感节能技术,能精准感知你在屋里的位置和状态,没人时就“低调”运行,有人时秒回舒适温度。TCL的小蓝翼C7新风空调更是直接放大招,结合毫米波雷达和AI大模型,能实时判断你的睡眠状态,调整出业内首个“可变睡眠温度曲线”,据说能让你深睡时长提升25%——听着都让人想直接“原地躺平”体验一下。1
电视圈也没闲着,除了RGB LED显示技术这波硬件革命,AI还在声画和交互上大显身手。信芯AI画质芯片H7升级了AI自然光晕消融技术,让画面控光更精准,简直是强迫症福音。长虹更是直接搞出了个拟人化的智能体“熊猫小白”,提供24小时“陪伴”,主打一个情绪价值。毕竟,在现代社畜的崩溃边缘,谁不想有个会说话会安慰的“萌宠”来治愈一下呢?IFA上,所有家电产品都在有意无意地强调“情绪价值”,而AI,无疑是那个最能支撑和放大这份“情绪”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在语音交互能力升级这块,AI简直是“开挂”了。
你的家,正在从“听话”到“懂你”:AI化身智能家居“新大脑”
如果说过去的智能家居,顶多算是个“万物可控”的遥控器集合,那IFA 2025上展示的,简直是“万物自治”的“进阶版”。AI正从单一设备的功能增强,升级为整个家庭的“中枢大脑”,让你的家变成一个能主动思考、主动服务的“活物”。这波操作,和CES上那些“概念先行”的展示不同,IFA直接把“未来之家”搬到了现实。
三星在IFA上继续巩固其SmartThings生态,结合Knox安全体系和全新的AI Home理念,强调所有家庭设备都能在AI的编排下实现无缝协同。过去你可能要打开App挨个操作,现在三星演示的是:
你的冰箱知道你今天买了什么食材,并根据保质期给你推荐菜谱。 洗衣机会避开用电高峰自动启动,默默帮你省下不少电费。 扫地机器人能在你离家后自己完成清洁任务,回家直接享受洁净空间。 甚至空调还能根据家庭成员的到家时间提前调节温度,让你一进门就感受到恰到好处的舒适。1
说白了,你不用再当“指挥家”了,AI会直接当你的“家庭代理人”,帮你把所有家务安排得明明白白。
LG的ThinQ ON平台和智能体FURON,海信基于自研星海大模型打造的五大智能(AI空气、AI洗护、AI美食、AI能源、AI服务智能体),都在朝着这个方向狂奔。它们不是简单的语音助手加场景模式,而是作为真正的“大脑”,把厨房、客厅、卧室的所有电器整合在一起,实现真正的“家庭智能”。它们能主动提供购物建议,提醒你节能,甚至在烹饪和洗衣流程中实现全流程的自动优化,让你感受到家电第一次真正有了“懂全局”的特质——它不仅仅是完成某个动作,而是站在你家庭生活的角度帮你做决定,简直比你妈还操心。
在这场巨头云集的盛宴中,国产厂商SwitchBot推出的AI Hub简直是“一匹黑马”,让人眼前一亮。这款号称全球首款内置视觉语言模型(VLM)的本地智能家居中枢,搭载6T算力的AI芯片,能够本地识别家庭场景并生成事件记录。
比如,如果家里有人忘了带手机,它会捕捉画面并通过App提醒你。 你甚至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检索“我昨天几点离开了房间”,Hub就会把相关视频片段调出来。2
这可不是简单的“听话”,而是让智能家居真正从“语音命令”走向了“视觉理解”,而且所有处理都在本地完成,妥妥地照顾了欧洲用户对隐私的严格要求。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IFA 2025给出的答案很明确:智能家居的核心正在从“互联互通”走向“AI自治”,而这些案例都超级贴近日常生活,让消费者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AI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那些“云里雾里”的抽象概念。
从宠物玩偶到熨斗,AI正在“点石成金”,万物皆可“成精”?
在IFA 2025上,除了冰箱、电视、空调这些“老大哥”,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大波原本和“智能”八竿子打不着的产品,也因为AI的介入,直接“C位出道”!这波AI改造,可不是简单的“连个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价值,简直是“点石成金”般的魔幻操作。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宠物玩偶。长虹的“熊猫小白”已经够让人惊喜了,但IFA现场,不少传统玩偶厂商直接把语音识别、大模型交互、情绪识别植入毛绒玩具,让它们瞬间变成了“AI陪伴机器人”。1和过去只会播放几句预录语音的“电子宠物”比,这类产品能主动跟你对话,在你情绪低落时还能给出安慰——谁说玩偶不能是你的“灵魂伴侣”?
以前在CES、AWE上,这类产品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在IFA 2025,数量明显更多,覆盖面也更广,从情绪陪伴到个人护理,再到微型出行,AI让这些产品重新被定义,拥有了“理解”和“处理”的能力,简直是“集体开智”。
想象一下,熨烫机在AI加持下,能自动识别布料材质并调整温度和蒸汽压力,彻底告别“一不小心就烫坏心爱衣服”的悲剧;美容仪通过AI分析你的肤质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护理方案,让你在家也能享受“专属定制”的美容服务;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借助AI学习异常震动模式,能主动预警防盗,甚至给出更安全的路线推荐,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高智商代步工具”吗?
这些过去被视为“低科技”的小家电、代步工具,在AI的“点化”下,也逐渐拥有了“主动思考”的能力。这背后折射出的趋势很明确:AI的普及不再依赖那些高大上的旗舰品类,而是通过“长尾”产品,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IFA 2025正在向我们展示:当越来越多原本不起眼的产品都变得“聪明绝顶”,智能化才真正成为一种日常,你以为的未来,已经悄悄地“卷”进了你的生活。
写在最后:AI的“野望”,不止于此
从IFA 2025的种种迹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AI已经从单一产品的“功能插件”,蜕变成为家庭和生活的“系统底座”。它让冰箱、空调、电视这些“大家伙”变得更聪明,也让玩偶、熨斗、电动车这些“小物件”焕发新生。更重要的是,AI的角色正在从“听指令”转向“主动服务”,让用户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更广泛、更无形的智能体验,你的家,正在变得比你想象的更“有生命力”。
但AI的“野望”显然不止于此。未来,这些主动智能能否在跨品牌生态中稳定运行,实现真正的“全家福联动”?本地AI算力与能效之间的矛盾,这个“鱼和熊掌”怎么平衡?情感陪伴型AI的边界又该如何设定,才能既满足需求又不至于“越界”?这些问题,可能就是我们下次在IFA上,要继续追问和探索的“彩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