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布会:iPhone Air“瘦身”成功,AI大饼“下次一定”?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苹果这次发布会,库克终于“挤”出了点真东西——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闪亮登场,但续航和eSIM让人有点“emo”。至于大家心心念念的Apple Intelligence,不好意思,“下次一定”!看来,苹果的“王炸”还得等到2026年。

苹果,这个曾经被嘲笑“挤牙膏”的科技巨头,最近又搞了个大新闻。发布会一结束,老对手三星就忍不住跳出来“阴阳怪气”:没折叠、噱头大、48MP三镜头不等于200MP!但这次,苹果CEO库克似乎真的有点“上头”,拿出了不少“猛料”。四款iPhone 17系列新品,特别是那个薄得像刀片的iPhone Air,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哥玩儿的就是不一样!

“瘦身”成功!iPhone Air:为折叠屏“垫脚”还是“试水”?

发布会当晚,最吸睛的无疑是新晋“薄王”——iPhone Air。这货简直是手机界的“纸片人”,厚度仅5.6毫米,比三星Galaxy S25 Edge的5.84毫米还要薄上一截1。165克的体重,拿在手里可能真会产生“它是不是还没装电池”的错觉。而且,它并不迷你,6.5英寸的屏幕比之前的iPhone 16 Plus略小一点点,起售价999美元。这波操作,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MacBook Air横空出世的盛况:极致轻薄,先声夺人

但“瘦身”往往是有代价的。iPhone Air的最大痛点就是续航,苹果很“贴心”地推出了一个99美元的电池配件,能额外提供65%的电量。问题是,装上配件后,你的“纸片人”就又胖回来了,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2

除了续航,国行用户可能还要面对一个“灵魂拷问”:我的实体SIM卡去哪了?没错,Air取消了实体SIM卡,全面拥抱eSIM。可在国内,eSIM的普及度嘛……你懂的,不少用户吐槽开通过程简直是“渡劫”。2 联通虽已支持,但能不能吃下这波红利,还得打个问号。

不过,iPhone Air可不只是“花瓶”。它搭载了苹果自研的全新网络无线芯片N1、新版蜂窝调制解调器C1X,以及第三代3纳米芯片,号称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多苹果自研芯片的iPhone手机”**21。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John Ternus甚至在宣传视频里豪言,它比以往任何一款iPhone都更耐用,屏幕抗刮擦性能提高了3倍,背板玻璃抗裂性能提高了4倍。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为什么要这么“拼命”把手机做薄?行业分析师们几乎异口同声:这是在为明年的折叠屏iPhone“铺路”!34 在国内市场,华为、三星的折叠屏已经玩得“风生水起”,苹果作为“迟到者”,必须得拿出点真本事。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爆料,折叠屏iPhone也将采用iPhone Air同款高密度电芯,以应对轻薄机身对续航的挑战。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梦幻机型”预计在明年秋季发布,售价可能高达2000-2500美元,主打一个“内屏几乎没有折痕”2。看来,苹果的“真香”折叠屏,值得大家再等等。

Apple Intelligence:AI“画饼”成真?还是“下次一定”?

相比硬件上的“破纪录”,软件和AI这块,苹果似乎又玩起了**“下次一定”**的把戏。去年WWDC上承诺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比如新版Siri,如今依然是“镜花水月”。发布会上,Apple Intelligence甚至连个像样的展示都没捞着,这让一众“果粉”大呼:说好的AI呢?这饼画得有点久了吧!

与谷歌、三星、Meta等厂商在大模型领域“你追我赶”不同,苹果在AI这条赛道上,的确显得有些“佛系”。当友商们纷纷亮出自家大模型肌肉时,苹果却还在和第三方“抱大腿”,比如与OpenAI合作,让ChatGPT的力量赋能iOS 26的部分AI功能2

更让人担忧的是,苹果AI团队最近还遭遇了**“人才大地震”**。多名顶尖AI研究人员,包括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明(Ruoming Pang)和AI基础设施总监弗兰克·楚(Frank Chu),纷纷“跳槽”到了Meta新成立的AI实验室25。工程师们私下抱怨,苹果在AI上的节奏太慢,“一切都要先过隐私和安全这一关”,导致产品落地总是慢半拍。为此,苹果不得不提高了AI研发人员的薪酬,以“挽留人才”。

为了补齐AI短板,苹果也是“煞费苦心”。从最初考虑收购Perplexity AI,到后来评估Anthropic的Claude模型(因报价太高而作罢),再到现在更倾向于与老伙计谷歌合作,用Gemini模型来支撑Siri的底层AI能力15。这一系列操作,简直是AI圈的“罗生门”,让人不禁好奇:苹果的AI,到底要走向何方?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果粉”为苹果辩护。他们认为,谷歌在安卓系统中集成了一堆AI功能,但用户满意度并没有因此“飙升”。最新的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调查显示,安卓和iPhone用户的满意度都略有下降2。这似乎在说,酷炫的AI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刚需”。苹果软件工程副总裁也曾表示,苹果不必包揽所有事情,AI服务就像打车软件一样,用户通过苹果手机使用即可,不意味着苹果必须“亲自下场”引领AI发展2

这背后,是苹果**“隐私至上”**的祖传哲学。苹果坚持AI服务应主要在设备端完成,而非依赖远程云服务。即便需要云端协作,也会采用加密方式处理,甚至不允许存储用户提交的查询。2 这固然限制了AI功能的规模和复杂性,但对于一个服务全球23亿台设备的巨头来说,技术安全和隐私的下限,可能比AI能力的上限更重要。

所以,今年9月即将更新的iOS 26,虽然会带来实时翻译、群聊升级等“小确幸”般的智能体验,但与大家期待的“划时代AI”相比,恐怕还有不小的距离。

2026:苹果“王炸”齐发,能否再次“颠覆”?

回顾苹果近年来的步调,从2015年Apple Watch问世后,就一直被批评“循序渐进”而非“突破性创新”。但2026年,或许是苹果的“丰收之年”。那时,硬件层面的折叠屏iPhone有望正式登场,软件层面的Apple Intelligence也可能真正“落地开花”。2

分析师预测,届时可折叠的iPad也可能在2028年面世。2 更有趣的是,2027年正值iPhone问世20周年,苹果计划推出代号为“iPhone 20”的新机型,将采用全曲面玻璃设计,并配合iOS 26全新的“Liquid Glass”界面,旨在打造继iPhone X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外观革新25

此外,苹果的生态布局也正在加速。传闻第十代Apple Watch将与iPhone的AI功能打通,提供个性化健康报告,甚至对接医疗服务。AirPods Pro可能加入心率监测、实时翻译和空间交互,成为iPhone的“延伸器官”。而自带屏幕的HomePod也在路上,旨在冲击智能家居市场2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将iPhone牢牢锁定在生态C位,并通过软硬件协同、AI赋能,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尽管目前苹果的AI之路显得有些磕磕绊绊,但作为行业巨头,其强大的供应链控制能力和品牌号召力,仍然可能在折叠屏和AI领域,再次设定新的行业标准。

所以,现在看来,苹果不是没有危机感,只是它有自己的节奏,或者说,有自己的“倔强”。它宁愿“慢工出细活”,也不愿轻易妥协隐私和安全。至于这种“佛系”策略能否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继续引领风骚,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期待2026年苹果的“王炸”时刻了。

引用


  1. 苹果学会画饼了·tmtpost.com·(2025/9/10)·检索日期2025/9/11 ↩︎ ↩︎ ↩︎

  2. 苹果的三年进化路线曝光,iPhone将迎来3次大改款·36kr.com·(2025/9/10)·检索日期2025/9/11 ↩︎ ↩︎ ↩︎ ↩︎ ↩︎ ↩︎ ↩︎ ↩︎ ↩︎ ↩︎ ↩︎ ↩︎ ↩︎

  3. iPhone Air 为苹果折叠屏打前战·tele.ofweek.com·(2025/9/10)·检索日期2025/9/11 ↩︎

  4. 库克不再「挤牙膏」:iPhone薄了,AI缺席·蓝洞商业·赵卫卫 (2025/9/10)·检索日期2025/9/11 ↩︎

  5. 去年没吃上的AI饼,苹果今年还接着画? - 手机·mobile.pconline.com.cn·(2025/9/10)·检索日期2025/9/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