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英伟达又甩出个“王炸”——Jetson Thor机器人芯片,性能直接飙到飞起,号称是新一代“机器人大脑”。虽然批发价两万多,交货要等半年,但小米、宇树这些科技大厂已经排队抢着要了!老黄这是要让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都“Thor化”,把AI世界玩出新高度啊!
英伟达最近又搞了个大新闻,直接把科技圈炸出了“芯”高度。昨日,他们的最新款“机器人大脑”——Jetson AGX Thor芯片模块,正式官宣上市。这可不是普通芯片,用黄仁勋大佬的话说,这是给全球数百万开发者打造的,让他们能把机器人玩出花儿来,甚至“影响物理世界”1。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燃?
英伟达又整活儿了:地表最强“机器人大脑”来袭!
想象一下,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帮你端茶倒水,还能跟你唠嗑、甚至玩“坚果倾倒”这样的精细活儿,背后是谁在默默“烧脑”?答案就是英伟达的Jetson Thor!这款芯片,简直是给机器人装了个火箭发动机。
性能这块,Jetson Thor直接“核爆式”升级:
- AI 计算能力:比上一代 Jetson Orin 快 7.5 倍!这意味着机器人思考的速度就像坐上了筋斗云。
- 能效:提升 3.5 倍!机器人干活儿更卖力,但电费省了不少,简直是“省钱小能手”。
- CPU 性能:飙升至 3.1 倍,多任务处理起来毫无压力。
- 内存容量:直接翻倍,达到 128GB。这下,再复杂的模型也能轻松装下,机器人再也不会“内存不足”而宕机了。
这波升级,英伟达自己都骄傲地表示,能让Jetson Thor在“边缘端”轻松跑起生成式AI模型和视觉模型。啥叫“边缘端”?简单来说,就是机器人自己就能独立完成这些复杂的计算,不用再事事求助云端服务器了。这对于人形机器人来说,简直是“开挂”般的存在,能更好地“解读周围环境”,实现实时学习和交互。
英伟达甚至展示了一个“硬件在环”的酷炫场景:Isaac GR00T N1基础模型在Thor上运行,控制一个仿真机器人,完美模拟了“坚果倾倒”这样的高难度操作。别小看这“倒坚果”,背后可是复杂的视觉识别、抓取和平衡控制,一般芯片还真搞不定。
算力狂飙,价格也飙:这“芯”动能有多猛?
当然,性能炸裂,价格也跟着“炸”了。开发者套件售价 3499 美元,比上一代 Orin 64G 开发套件的 1999 美元直接翻了个倍。要是想批发,一次性订购 1000 片以上,才能享受到 **2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1452 元)**的“友情价”1。更让人“头大”的是,现在订购,交货时间可能要等 24 周,也就是足足半年!看来这波“芯”热潮,排队是常态。
英伟达机器人与边缘 AI 部门副总裁 Deepu Talla 说得明白:“我们不生产机器人,也不制造汽车,但我们通过基础设施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为整个行业提供技术支持。”1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不直接下场造车造机器人,但你们想造出牛X的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没我家的“大脑”,那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不止机器人,连小米都“上头”:老黄的野心有点大!
谁是Jetson Thor的“头号玩家”?名单拉出来一看,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大咖:Agility Robotics、波士顿动力、Meta、亚马逊,还有国内的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一众机器人新势力。连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研团队都摩拳擦掌,准备用它来升级他们的搜救机器人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直接出来“站台”,表示Thor带来了“计算能力的巨大飞跃,赋能机器人更强的敏捷性、更快的决策制定以及更高的自主水平”1。看来,这颗“大脑”对于让机器人告别“老年痴呆”,走向“AI觉醒”至关重要。
别以为Jetson Thor只跟机器人“玩耍”,它在自动驾驶领域也野心勃勃。英伟达专门为汽车打造了 Drive AGX 系列芯片,虽然和机器人芯片有技术共通性,但操作系统是专门为汽车场景优化的 Drive OS。
更劲爆的是,小米刚刚上市的 SU7 车型,其辅助驾驶能力就是由下一代 4 纳米 NVIDIA DRIVE AGX Thor™ 车载计算平台 支持的!这颗芯片提供 700 TOPS 的处理能力,直接碾压两个 Orin X 芯片的组合性能1。这波操作,简直是给自家产品“加持”了满级BUFF,难怪小米SU7智能驾驶体验感拉满,圈粉无数。英伟达表示,Jetson Thor芯片“同样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尤其适用于中国汽车品牌”1。这波“示爱”,直接点名了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老黄果然深谙“中国体质”。
黄仁勋曾放话,机器人领域是英伟达在AI之外的“第二大增长机遇”1。虽然目前机器人业务只占总营收的约 1%,但同比增速高达 72%!这增速,简直是踩了风火轮。从投资机器人初创企业Field AI,到这次Thor的重磅发布,英伟达的每一步棋,都透露着一个信息:他们不再只是卖芯片的,他们要用算力、用AI,成为未来机器人世界的“幕后操控者”。
正如网友所说,英伟达已经从“仅限于 AI 训练扩展到推理和机器人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发布——这是为整个机器人革命进行布局。”1 看来,我们离“钢铁侠”和“瓦力”的世界,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