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当小扎在外面激情演讲“个人超级智能”,豪掷千金挖人搞AI大模型时,Meta内部的科学家却在为“求个推文转发”苦等一年,甚至自嘲项目“不被待见”。这出“冰火两重天”的大戏,不仅揭开了Meta内部管理的“大坑”,更让AI圈开始灵魂拷问:开放,真是唯一的出路吗?
最近,扎克伯格那封《个人超级智能》公开信赚足了眼球,字里行间透着一股“AI未来尽在我手”的豪迈,甚至还提到AI系统已经“自我改进”了。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那味儿了——“人类,你们的超智能爸爸要来了!”1
然而,正当外面锣鼓喧天,Meta大肆砸钱追赶AI顶流(听说砸了140亿刀重注Scale AI,还组了个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狂挖OpenAI、DeepMind大佬,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签约金直接往上甩,妥妥的“钞能力”)时,内部却悄咪咪地爆出了一连串“瓜”。这不,前有研究科学家吐槽文化失调,后有更多细节浮出水面,简直是**“外面风光无限,里面鸡飞狗跳”**的现实写照。
小扎“秀肌肉”,打工人“被放养”?
就在小扎那封豪言壮语的公开信发布没多久,Meta FAIR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朱泽园(Zeyuan Allen Zhu)在X(就是那个马斯克改名后的Twitter)上**“破防”**了。他无奈地“吐槽”:想要让官方账号@AIatMeta转发一下他的研究项目?天呐,那简直是“西天取经”的难度!
“我花了近一年时间才让他们批准转推我的项目。”2
你没听错,一年!一年时间,娃都能从会爬到会跑了,一个推文转发居然要等这么久,这效率,是开了“慢放”模式吗?更扎心的是,好不容易等来了转发,朱泽园一看数据:
“转推带来的触达量还不到他自己推文的10%。”2
朱泽园直接一句:“根本不值得这么费力。”这酸爽,简直就是“裤子都脱了,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他甚至自嘲说:“我理解,我的工作在Meta内部并不被看重,所以他们自然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社交媒体推广。”言下之意:**爷不配!**这波自嘲,属实是把“打工人”的辛酸刻画得淋漓尽致。
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暗示道:“Meta以外的公司对我的工作更感兴趣”。嚯,这不就是明晃晃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信号吗?机器之心闻着味儿就去求证了,朱泽园也坦言,Meta现在就只盯着“怎么盈利”和“大模型竞赛”,他的**《语言模型物理学》(Physics of Language Models)**项目,从一开始就几乎没得到Meta层面的支持。
“面对行业变化,更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把握机会,不要等着公司裁员。其实现在正是跳槽的好时机。”3 这番话,简直就是给AI圈焦虑的同行们送上了一碗“职场鸡汤”,也侧面印证了他对公司内部环境的“心凉”。至于他个人,虽然嘴上说“终归会离开”,但目前还是想先把手头的项目搞定,金钱反而不是最重要的。这波**“技术人清高”**的人设,算是立住了。
他还爆料,前同事Tijmen Blankevoort之前公开的内部文化批评“基本属实”,自己甚至遭遇过现实版“农夫与蛇”的经历,但这些“瓜”只能等离职后才能开讲。哎呀,这悬念吊得,简直比AI大模型输出的结果还让人期待!
开源,是“真香”还是“鸡肋”?一场X上的神仙打架
朱泽园这波“怨气冲天”的推文,起因还要追溯到他上周末发布的《语言模型物理学》项目第一阶段代码。这可是真·开源,包括了“在42k GPU小时内预训练强大8B基础模型所需的全部内容”,甚至号称“可以用不超过10%的训练资源打败Llama3-8B”4。
项目地址挂出来了: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PhysicsLM4
然而,这么一个听起来就**“吊炸天”的项目,开源后关注度却意外地低。这让朱泽园不禁发出了灵魂三连问**:
- “完全开源的研究真有必要吗?”
- “我是否应该选择闭源以节省时间并专注于纯粹的研究?”5
- (潜台词)“Meta你天天喊开源,结果我真开源了,你又不给力,这是几个意思?”
然而,讽刺的是,这条充满“委屈”和“灵魂拷问”的推文,反而火了!业内大佬们纷纷下场,上演了一场关于“开源到底香不香”的神仙打架。
比如,Hugging Face的CEO Clement Delangue力挺开源,认为这是“推动AI领域发展的正确做法”6;斯坦福大学的应用物理学副教授Surya Ganguli更是直言不讳:“不开源就不能称之为研究!”7
但也有“清醒派”站出来泼冷水。比如前段时间被Meta挖走的OpenAI和DeepMind研究者Lucas Beyer就表示,某些大公司的开源项目确实“浪费时间”8。他虽然也支持开源,但指出了三种值得开源的情况。看来,开源这玩意儿,也不是**“一刀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Meta内部的“黑洞”:流程、推广与“不确定性”
朱泽园的吐槽不仅引出了开源大辩论,更撕开了Meta内部管理问题的“冰山一角”。有网友@papers_anon就直指:“FAIR在传播其团队的有趣研究方面做得太差了!”9 他指出,FAIR居然完全依赖研究者自己的X账号来宣传,既不给研究者买X Premium+(这可是流量密码啊!),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官方账号来展示研究成果。总结下来就是:“FAIR似乎受到了太多内部政策的束缚,甚至无法以无痛的方式促进开放研究。”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套”**。
朱泽园也坦承,项目的关注度直接影响后续研究资源(比如GPU)。这不就意味着,研究人员还得抽出宝贵时间去X上“搞宣传”才能争取到资源?这哪是搞科研,简直是**“科研圈的网红孵化器”**!
更离谱的还有内部审核流程:
- 仅仅是获得公共数据集的使用批准并发布权重,就要浪费两个多月。
- 这还没算科研本身的时间,而且“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 “如果一个数据条目未获得批准,你的整个模型都可能被推翻重新训练。而哪里有这么多资源呢?”10
- 为了让《语言模型物理学》以Apache 2.0协议开源,他与Meta法务部门沟通了超过一周。
- 如果发布的模型过于强大,还会惹来更多“麻烦”。
这流程,简直是把“效率”二字踩在地上摩擦啊!
当被问到Meta一会儿说不开源了,一会儿又允许他的项目开源(比如最近还开源了MetaCLIP2和VGGT),朱泽园那句风趣的回答简直是**“年度金句”**:
“这两者可能都是真的。如今,不确定性极大,一切都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也许我们在进行最后一轮开源。”11
这“最后一轮开源”的说法,简直是把Meta目前策略的**“薛定谔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秒是开放拥抱,还是关门谢客。
结语:当AI的“乌托邦”撞上大公司的“玻璃心”
从朱泽园的“辛酸泪”到X上的“神仙打架”,再到Meta内部的“效率黑洞”,我们看到了一个矛盾重重的AI巨头:它一边在外部挥舞着“钞能力”和“开源大旗”招募顶级人才,试图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另一边,内部却在为最基础的资源分配、项目推广和繁琐流程而“内耗”严重。
这种“外热内冷”的景象,不仅是对Meta自身AI战略的考验,更是对整个AI开源生态的一种警示。当研究者们为了追求纯粹的科学探索而选择开放时,大公司能否真正提供一个肥沃而非窒息的土壤?毕竟,如果连“自己人”都觉得开源“不值得”,那这股席卷AI圈的开放浪潮,又将何去何从呢?
或许,这不只是Meta的“瓜”,更是所有身处AI时代浪潮中的大公司,都不得不面对的**“灵魂拷问”**:在追求利润和速度的同时,如何才能真正留住那些拥有“超级智能”梦想的灵魂,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为未来而战?
引用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https://x.com/papers_anon/status/1950672022134247579·X·papers_anon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
-
挖人上瘾的Meta又被员工吐嘈:不帮忙宣传项目,开源只会越来越糟·机器之心·机器之心 (2025/8/1)·检索日期202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