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未公开的“通用人工智能五级能力”论文,正成为OpenAI与微软之间一场高风险权力斗争的核心。这份文件不仅为AGI的到来提供了可量化的度量,更触发了双方合作协议中一项长期休眠的条款,或将导致微软对OpenAI关键技术的访问权限受限,使其高达130亿美元的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在科技界的深处,一场围绕人工智能未来核心定义权的无声战争正在白热化。在这场博弈的中心,是AI领域的领跑者OpenAI与慷慨的投资者微软。表面上,这似乎是一场商业纠纷,但其根源却深入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本质、其实现路径,以及谁将最终掌握这股颠覆性力量的控制权。导火索是一份名为《通用人工智能能力的五个等级》(Five Levels of General AI Capabilities)的未公开研究论文,它不仅改变了AGI的叙事,更可能激活一项被视为“倒计时炸弹”的合同条款,让微软高达13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1。
AGI条款:从道德图腾到“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份引爆危机的条款,植根于OpenAI与微软的“婚前协议”中。其核心要义在于:一旦OpenAI宣布其已实现AGI,微软依据合同所能获取的技术授权将受到严格限制,甚至可能被完全切断1。在过去,当AGI仍被视为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时,这一条款更多地被视为OpenAI创始人初心——“AGI必须造福全人类”——的道德图腾,用以确保AI的巨大力量不会完全被商业利益所裹挟。
然而,随着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进,这份条款的象征意义开始褪去,转而成为悬在微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微软投入巨资,期望将OpenAI的AI能力融入其庞大的商业帝国,从云服务到办公软件,再到搜索引擎,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AI转型的野心。一旦技术授权被限制,其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挫败。据《金融时报》披露,这场谈判已激烈到微软甚至一度考虑“干脆散伙”的地步,足见其焦虑之深1。
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对AGI的设想和担忧,为这场定义之争埋下了伏笔。他曾大胆预言AI将“无所不能”,彻底变革医疗、延长寿命,但也同时强调其力量的“不可预测”和“超出想象”1。Ilya对“智能爆炸”(intelligence explosion)的深层忧虑——即AI自主创造出更强的AI,不再由人类主导升级——以及对AI“能解决一切问题,也能无恶不作”的两面性深刻洞察,构成了OpenAI在创立之初便将“AGI造福全人类”奉为圭臬的根本原因。这不仅是OpenAI的使命宣言,也直接催生了旨在限制商业滥用的AGI条款。
“幽灵手稿”:定义AGI的五级光谱
引爆这场危机的正是这份名为《通用人工智能能力的五个等级》的“幽灵手稿”2。这篇论文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对AGI“是”或“否”的二元论断,将其呈现为一个渐进的、可量化的光谱。它将AI能力细致地划分为五个等级:
- Level 1:聊天机器人。 AI能流利理解和使用语言,完成多任务,能力相当于人类初学者,甚至更优。
- Level 2:推理机。 AI能应用户要求完成更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可能需要一位训练有素的人类专家耗时一小时才能完成。
- Level 3:智能体。 AI系统可以自主采取行动。
- Level 4:创新器。 AI能够辅助科学发现,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 Level 5:组织器。 AI能够组织并完成复杂工作。
这一全新的评估体系为AGI的进展提供了清晰的坐标系,也让微软的焦虑具体而真实。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播客访谈中亲自证实,他们的o1模型已可被定义为Level 21。这意味着AI已从“实习生”跨越到“资深专家”的层面。Altman进一步预测,“我们抵达Level 3的速度,将比人们预期的要快得多。”而Level 3——AI演进为可自主行动的智能体——对社会、就业和科学的颠覆性影响将呈指数级增长。OpenAI研究科学家Mark Chen甚至认为,他们已经迈入了Level 3的早期阶段,Deep Research和Operator等智能体已初具雏形。
Altman的“温和奇点”预言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的感知:
- 2025年:AI智能体开始具备真正的“认知劳动”能力,重塑代码编写方式。
- 2026年:AI推理力可能爆发,届时或将具有创新能力。
- 2027年:机器人或将真正“动起来”,走进现实世界。
这些预测与《五级能力》论文相互印证,使得AGI何时到来不再是一个模糊的科幻概念,而是一个精确到年份、正在滴答作响的倒计时。
定义权之战:谁是鱼肉,谁是刀俎?
OpenAI与微软谈判危机的本质,正如文章所指出的,是一场**“AGI定义权”**的战争1。对微软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是AGI条款永远沉睡,他们能持续利用OpenAI最前沿的技术优势。然而,OpenAI的这份“五级能力”论文,恰恰为唤醒这条款提供了清晰且可量化的路径。一旦OpenAI董事会基于这篇论文确认“我们已接近或达到AGI的某个关键阶段”,他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将瞬间倍增,甚至可能将微软从“刀俎”变为“鱼肉”。
OpenAI内部人士透露,这份论文之所以一再推迟公开,一个主要阻碍因素正是其与微软的伙伴关系2。这种推迟本身就反映了其在定义权争夺中的战略重要性。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OpenAI甚至考虑通过推出一个编程智能体来激活合同中的AGI条款,并一度考虑公开指责微软在搞垄断,这无疑是将其技术进展作为谈判武器的极端表现1。
这场定义权之争的深层含义远不止于商业利益的分配。它触及了AI时代最核心的命题:谁来定义AI的能力边界?谁来决定这项足以改变人类社会的技术如何被开发、被控制,以及其成果将如何分配?微软作为主要投资方,其困境在于:它所投入巨资帮助OpenAI创造的,最终可能是一个将其自身排除在外的“超级智能”。
在未来,随着OpenAI持续推进其模型向更高AGI等级迈进,以及这份“幽灵手稿”最终公开,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激烈的冲突,以及关于AI技术伦理、治理和商业模式的深刻反思。这场定义之战的结果,不仅将重塑OpenAI和微软的未来关系,也将深刻影响整个AI产业的格局和人类社会应对AGI到来的准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