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又“搞事情”了!AI“人设部”大洗牌,女大佬另起炉灶要“解锁”人机协作新姿势?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OpenAI最近可没闲着,直接把模型“个性”塑造团队给“重组”了,让AI的“情商”和“智商”更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原团队负责人Joanne Jang更是“另起炉灶”,成立了全新的OAI Labs,誓要“发明”人与AI协作的“新姿势”,看来AI不止要聪明,还得会“来事儿”!

各位吃瓜群众,最近OpenAI内部可真是“暗流涌动”,又出大新闻了!继上次的“宫斗剧”风波之后,这家AI巨头似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内部大洗牌”,这次的主角是他们的“模型行为团队”——也就是那个专门给AI设计“人设”的神秘部门。简单来说,就是OpenAI决定,让AI的“脾气秉性”和“聪明才智”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不再是两套独立的系统。

AI“人设部”大挪移:情商智商要“一体化”?

根据TechCrunch的爆料1,OpenAI正在对他们的“模型行为团队”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这个团队可不简单,他们可是GPT-4、GPT-4o甚至未来GPT-5这些“大模型”幕后的“造型师”,专门负责塑造AI的“个性”,让它既不“舔狗”也不“杠精”,还能在不同场景下表现得像个“靠谱人类”。

现在呢,OpenAI决定把这个约有14人的团队,整体并入“Post Training”(后训练)团队,以后直接向Max Schwarzer汇报。说白了,就是要把过去独立运营的“人设塑造”工作,更紧密地融入到AI的核心开发流程中去。用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的话来说,这波操作的核心目的就是:将模型行为研究更紧密地融入核心开发流程

这背后有啥门道?其实就是OpenAI想让AI的“性格”和“性能”实现“行为-性能一体化”。你想啊,如果AI的“智商”升级了,但“情商”还停留在原地,那体验肯定会“掉线”。整合之后,模型行为团队多年积累的那些“性格测试指标”和“评估用例”,都将成为Post Training团队的“考卷”,确保AI在“温度”(比如说话的亲和力)和“非谄媚”(不无脑奉承)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还能提升对敏感问题的响应质量。这简直是给AI来了一次全面的“情商智商大联考”啊!

女大佬Joanne Jang“另起炉灶”:解锁人机协作“新姿势”!

然而,这场“重组大戏”的另一个更劲爆的看点,是原模型行为团队的创始负责人Joanne Jang,她没有随团队并入,而是直接“单飞”,在OpenAI内部“另起炉灶”,组建了一个名为OAI Labs的全新研究团队!2

这位Joanne Jang可不是一般人,她之前在OpenAI负责GPT-4、TTS、DALL·E 2等项目的商业化,是把研究成果变成“能用产品”的关键人物。在加入OpenAI之前,她曾在Google Assistant深耕自然语言理解,妥妥的技术+产品大拿。

那么,这个OAI Labs到底要“搞什么大事情”呢?Joanne介绍,OAI Labs的使命是“发明并原型化人类与AI协作的全新交互方式”。划重点,不再局限于我们现在用的“聊天模式”或“Agent模式”了!他们把AI看作是“具备思考、创作、学习、连接能力的工具”,要探索的是人与AI协作的新范式

用我们大白话来说,就是OAI Labs要“憋大招”,开发出一套让AI变得更“听话”、更“好用”、甚至能像“读心术”一样理解你意图的“超级人机交互系统”!

目前,OAI Labs有两条主线研究方向:

  • 交互层面的探索

    • 设想一下,你对着AI发号施令,它不再是冷冰冰地回复一串文字,而是能直接给你一个可直接操控、可复用的“互动工具”原型。
    • 在创作过程中,AI能实时反馈,帮你随时“调转方向”。
    • 更酷的是,它能把AI的“思考过程”和“中间结果”可视化呈现出来,让你知道AI“脑子里在想什么”。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所想即所得”,甚至“所想即所见”吗?
  • 行为层面的延续研究

    • OAI Labs还将继承原模型行为团队在人格一致性、降低谄媚等方面的积累。
    • 将这些“后训练”调优机制与新的交互范式联动,让AI的“个性”、“安全性”和“创造力”在一个框架内协同演化
    • Joanne还透露,她希望在新的接口实验中融入硬件维度。这意味着未来AI可能不只是存在于屏幕里,而是能通过硬件与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比如“懂你表情”的AI助手,或者“手舞足蹈”的AI机器人?想想都觉得有点“赛博朋克”的味道了!

OpenAI的“大动作”:不只换了“人设部”,还有“应用部”

当然,OpenAI最近的“人事变动”和“团队重组”可不只这一桩。除了模型行为团队的“大挪移”,OpenAI还在“应用部门”下了重注,把ChatGPT、Codex等核心产品线都统筹管理起来,并任命了Instacart前CEO Fidji Simo为这个部门的“1号人物”。3 这表明OpenAI不光在“炼丹”(研究模型),也在卯足了劲儿“卖药”(将AI产品化,推向市场)。

Kevin Weil这位前首席产品官则转岗至研究部门,担任新成立的OpenAI for Science副总裁,专注于前沿创新。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商业化大将”调到“科研前线”,又把“科研高手”下放到“应用战场”,OpenAI这盘棋下得可真是风生水起,深不见底啊!

这些内部调整,无一不透露出OpenAI对于AI未来走向的思考和布局。他们不仅要AI更聪明,更要AI更好用、更懂人。从AI“个性”的深度融合,到人机交互的“新范式”探索,再到产品化的全面提速,OpenAI正在一步步勾勒出他们心中的“未来AI蓝图”。各位,准备好迎接一个“更懂你”、“更有趣”、“更会玩”的AI时代了吗?反正我是搓手期待了!

引用


  1. OpenAI重组模型行为团队,强化AI性格塑造与技术融合·DoNews快讯·(2025/9/6)·检索日期2025/9/8 ↩︎

  2. OpenAI reorganizes research team behind ChatGPT’s personality·TechCrunch·(2025/9/5)·检索日期2025/9/8 ↩︎

  3. OpenAI重组ChatGPT个性研究团队!·东方财富·(2025/9/6)·检索日期20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