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焦渴:OpenAI内部GPU争夺战,预示AI文明新瓶颈与权力重构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OpenAI内部对算力的“疯狂争夺”揭示了AI时代最深层的战略瓶颈,这不仅限制了前沿模型的商业化与创新速度,更预示着围绕算力展开的产业权力重构和地缘政治博弈,将定义未来AI文明的走向。

OpenAI,这家站在通用人工智能浪潮之巅的领军企业,正面临着一场不亚于“痛苦与煎熬”的内部资源争夺战。其总裁Greg Brockman直言不讳地指出,绝对的算力稀缺已成为阻碍OpenAI诸多“惊人产品”面世的核心症结1。从内部的“俄罗斯方块”式GPU调度,到外部高达万亿的算力交易布局,这场看似企业内部的“家务事”,实则是整个AI产业乃至人类文明进程在迎接智能时代变革时,所必须直面的深层挑战。

算力:AI时代的“新石油”与创新瓶颈

在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算力,特别是以GPU为代表的并行计算能力,无疑已成为AI领域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和创新基石。大模型每一次参数量的突破、每一次性能的飞跃,都建立在海量数据和巨大算力消耗之上。Greg Brockman强调,“算力是所有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其稀缺性直接导致OpenAI内部研发与应用团队之间,对有限计算资源的激烈竞争。

这种稀缺性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例如,OpenAI前段时间推出的ChatGPT Pulse功能,本应提供无需提示的个性化推荐与事务关注,却因算力限制,目前仅对付费Pro用户开放1。这不仅仅是商业策略的选择,更是技术能力上限在现实中的映射。当最前沿的AI能力因底层基础设施的不足而无法普惠时,技术创新的边界便被无情地勾勒出来。Groq创始人Jonathan Ross的断言——“谁掌控算力,谁就掌控AI”——正在被OpenAI的现实困境所印证1

巨头的战略博弈:从内部调配到外部扩容

OpenAI对算力稀缺的回应,是多层次、系统性的。首先是内部精细化的资源分配机制。Brockman透露,高层领导团队(如CEO Sam Altman和应用CEO Fidji Simo)负责研究侧与应用侧之间的宏观划分;在研究领域内部,则由首席科学家Jakub Pachocki和研究主管Mark Chen协同决策。更有趣的是,在具体执行层面,像Kevin Park领导的小组,会将闲置的GPU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来回搬运、重新组合,以最大化利用每一份宝贵的计算资源1。这套机制,虽然旨在优化效率,却也凸显了资源分配的艰难与决策层面临的巨大压力。每个团队的项目都有潜力,如何平衡取舍,已成为内部管理的关键挑战。

然而,仅仅依靠内部优化远不足以满足AI爆炸式增长的算力需求。OpenAI的战略重心已迅速扩展到外部的基础设施构建和市场抢占。去年,OpenAI的算力支出高达70亿美元,这一数字本身就预示着其对算力需求的饥渴。更进一步,OpenAI已开始自建数据中心,并达成“近万亿”的算力交易,意图在整个AI算力市场上抢占先机1。这不仅是资本密集型投资,更是构建未来AI生态护城河的关键步骤。Meta的扎克伯格也发出类似声音,将“每位研究人员的计算资源”视为核心竞争优势,印证了算力已成为科技巨头战略博弈的焦点1

权力与未来:谁掌握算力,谁定义AI

OpenAI对算力的内部争夺和外部扩张,不仅是企业层面的竞争,更是对未来AI权力架构的一次深刻预演。算力不再仅仅是成本,它已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一种影响科技发展方向乃至地缘政治格局的硬实力。在“得算力者得天下”的逻辑下,拥有海量计算资源的企业,将拥有更大的能力去训练更大、更强的模型,定义下一代AI产品的形态和应用标准。这可能导致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少数拥有超级算力集群的巨头,将主导AI的创新路径和商业化进程。

这种算力集中化也带来了深层的哲学思辨:技术的开放性与可访问性是否会受到限制? 当前,如ChatGPT Pulse这样具有前景的功能仅限于Pro用户,虽然是商业考量,但也揭示了算力稀缺可能加剧的数字鸿沟。未来,小型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以较低门槛参与到AI创新中?算力的集中,也可能意味着AI发展方向的某种程度上的“同质化”,因为它将由少数决策者和投资人所偏好的方向主导。

前瞻:无止境的算力需求与潜在的“M1时刻”

AI对算力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1。Greg Brockman曾提出一个大胆愿景: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个专属的“GPU超级计算器”,甚至设想实现**“一百亿颗GPU”**的算力储备2。这指向的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对计算架构的深层变革。为了应对这一无止境的需求,行业正在加速探索:

  • 定制化AI芯片的爆发:除了英伟达的GPU,OpenAI自研芯片的传闻3以及Groq等公司的AI加速芯片,都预示着一个多芯片架构竞争的时代。类似苹果M1芯片在消费级计算领域引发的变革,AI领域也亟待一场**“M1时刻”**,通过软硬件深度集成,实现单位算力的指数级提升和成本的显著下降。
  • 新型计算范式: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虽然尚处于早期,但其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打破经典计算的算力瓶颈。
  • 算力共享与弹性调度:类似云计算的模式,更高效、更智能的算力调度与共享平台将成为必然,确保稀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些趋势将共同推动AI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计算丰裕时代,尽管短期内我们仍将面临严峻的算力挑战。

伦理与社会:算力稀缺的深层影响

算力稀缺远不止是一个技术或商业问题,它蕴含着深刻的伦理和社会影响。谁来决定哪些AI项目获得优先支持? 是追求利润的商业应用,还是造福人类的基础科学研究?OpenAI内部将资源划分为“研究侧和应用侧”并由高层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触及了伦理决策的核心。

此外,算力稀缺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的AI能力鸿沟。拥有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积累的国家或企业,将能率先获取并掌握最强大的AI能力,从而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对于缺乏这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如何公平、可持续地获取AI能力,将是一个关乎国家发展和数字主权的重大议题。我们必须批判性地思考,在算力成为战略资源的时代,如何确保AI的普惠性,防止技术红利进一步固化社会不平等。

总而言之,OpenAI内部的算力争夺战,是一面映照AI时代核心挑战的镜子。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技术、资本、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深刻思考在算力为王的时代,如何构建一个更开放、更普惠、更可持续的AI未来。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关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战略抉择

引用


  1. OpenAI也缺卡,僧多粥少,自曝内部抢卡抢到发疯·量子位·闻乐(2025/10/20)·检索日期2025/10/20 ↩︎ ↩︎ ↩︎ ↩︎ ↩︎ ↩︎ ↩︎

  2. 一百億顆GPU!OpenAI:每人擁有專屬GPU!·钜亨號·(2024/05/29)·检索日期2025/10/20 ↩︎

  3. OpenAI官宣自研首颗芯片,AI界「M1时刻」九个月杀到!联手博通三 ...·知乎专栏·(2023/12/28)·检索日期20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