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特斯拉“金色传说”Optimus空降,马斯克亲自“围观”,但高达20万-50万美元的“天价”和“假手”引发群嘲。与此同时,对手Figure AI秀出更丝滑的“洗碗绝活”,两家“卷王”的PK,到底谁才是具身智能的“YYDS”?
一大早,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又整了个“大活儿”,直接把大家的眼球都“焊”在了屏幕上。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直接发了个视频,视频里的Optimus周身金光闪闪,仿佛刚从《变形金刚》片场“串场”过来,直接跟Benioff对话互动,活脱脱一个“物理智能体革命”的代言人。1
问题来了,这尊“黄金战神”不光自带光环,还自带天价标签——据说这货能卖到20万到50万美元!网友们直接惊呼:这是在卖机器人,还是在卖**“智商税”**?毕竟,马斯克本人之前可是放话,量产后 Optimus 只要2万到3万美元!这波操作,直接把预期价格拉高了十倍不止,难怪评论区一片“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哀嚎。
马斯克也“闻讯赶来”,在评论区跟Benioff互动,甚至有眼尖的网友发现,“钢铁侠”本人就潜伏在背景里,默默围观自家“孩子”的出道秀,这波老板亲自“带货”的架势,也是没谁了。
“假手”之谜:这双手,是真灵巧还是真“摆设”?
然而,正当大家为“黄金战神”的登场兴奋不已时,一个巨大的“槽点”浮出水面——Optimus的那双“手”,怎么看都像**“假手”**!金属一体,毫无关节活动迹象,简直是“人形模特”级别的。
这可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要知道,早在2023年12月,特斯拉二代Optimus亮相时,那可是以**“灵活得像真人”的双手**惊艳全场,什么跳舞、唱歌、倒饮料、比心、猜拳,甚至还能精准识别障碍物、拿物品,活脱脱一个“人形打工人”的潜力股。怎么这次升级成“金色传说”后,手部反而“退化”了?难道是怕抄袭,直接搞了个“防盗版”设计?有网友甚至幽默调侃:
这是为了防止手部设计被抄袭。
——网友评论
(好家伙,这波“反向操作”可真是把技术保密玩明白了,直接让对手无从抄袭——因为它根本没动!)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Optimus 2.5或V3版本,为了减轻重量和简化设计,暂时“牺牲”了手部的复杂结构,毕竟手部设计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中可是个**“重灾区”**。根据财通资本的分析,Optimus灵巧手的开发工程量占到整个机器人开发工程量的50%-60%,成本更是占到了整个Optimus机器人的17%。2可见,想让机器人拥有一双“巧夺天工”的灵巧手,那真是比登天还难,不仅涉及力学、材料、电子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还要克服抓重比低、性能与成本难平衡等一系列挑战。
所以,这双“假手”究竟是技术瓶颈的暂时妥协,还是特斯拉“藏着掖着”的终极杀手锏,目前还真不好说。
“卷王”对决:特斯拉 vs. Figure AI,谁才是具身智能的“未来之星”?
就在Optimus以“黄金战神”姿态刷屏的时候,另一位人形机器人界的“卷王”——Figure AI也没闲着。它直接放出了一段“机器人洗碗”的视频,视频里Figure的机器人把碗、盘子、杯子整整齐齐地放进洗碗机,动作那叫一个丝滑流畅、精准到位,简直是强迫症的福音!3
Figure AI更是底气十足地表示,他们致力于“把机器人带进千家万户”,而且这“洗碗绝活儿”的背后,靠的是他们家的Helix模型(Figure 的 VLA 模型)。据说,无论是之前的叠衣服、整理包裹,还是现在的洗碗,都是同一个模型在“CARRY”,其强大的泛化能力并非源于新算法或特殊改造,而仅仅是新数据训练的结果。4
这下,网友们可就炸开了锅。一边是“黄金战神”Optimus的“迟钝”对话和“假手”疑云,走路还“略显笨重”,甚至有人吐槽它“又吵又笨重还延迟”;另一边是Figure AI的机器人“行云流水”地干家务活。两者一对比,高下立判?
-
特斯拉 Optimus:
- 亮点: 金色涂装吸睛,马斯克亲自站台,具备基础对话能力,行走稳健。
- 槽点: 价格离谱(20-50万美元),手部被质疑为“假手”,对话内容略显“傻白甜”,运动声音大,被吐槽“延迟严重”。
- 技术路线: 特斯拉坚持端到端模型(E2E),力求实现具身智能的“涌现”,即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直接从感知到行动,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模式。2
-
Figure AI 机器人:
- 亮点: 展示了此前机器人从未完成的复杂家务(洗碗),动作流畅精准,背后的Helix模型泛化能力强。
- 槽点: 视频中未展示遵循人类指令或沟通互动能力(只秀肌肉不聊天),有人吐槽“碗没有叠放起来”,不够极致。
- 技术路线: Figure AI的Helix模型是通用型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采用“系统 1 + 系统 2”架构,系统1负责理解决策,系统2负责快速将语义转化为动作,解决了传统机器人在速度和泛化能力上的矛盾。2
有人说,Figure AI展示的是精心准备的“大招”,而特斯拉Optimus更像是一次“走廊偶遇”的随手拍,两者没有可比性。也有人反驳,Figure展示的动作,Optimus之前也做过类似的。这场“神仙打架”究竟谁更胜一筹,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不拼硬件,AI才是“王道”?
无论是Optimus的“黄金战甲”还是Figure的“洗碗绝活”,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未来——具身智能(Embodied AI)。这不仅仅是让机器人能动能说,更是要让它们能像人类一样感知世界、理解指令,并与物理世界进行深度交互。
Google搜索显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面临技术和市场双重难题。技术上,运动控制、大脑研发及场景适配都还是一片蓝海,技术路径尚未完全明朗。市场上,规模化商业落地遥遥无期,成本更是高得吓人。2
不过,一个共识是:硬件与 AI 双驱动,但AI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那些不聚焦大模型的企业,未来生存将会非常艰难。人形机器人最终能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真正的“搬砖侠”,就看这些“卷王”们谁能率先在AI大脑和灵巧手上实现突破。
从“假手”到“洗碗”,从高价到泛化,人形机器人的每一步探索,都充满了争议与惊喜。或许,今天的“槽点”,正是明天突破的起点。毕竟,谁不想拥有一台能说会道、能干家务,还不喊累的“金色战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