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Ropet以“反共识”的产品哲学——强调用户对AI的“照护”而非AI的“服务”,并刻意规避大模型对话能力,深耕都市人群的孤独情感需求,成功在日本市场获得验证并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这预示着AI宠物正从传统功能性硬件转向提供深层情绪价值的具身智能体,开启一个由情感纽带驱动的“孤独经济”新商业范式。
Ropet,一个由前字节跳动产品设计师何嘉斌共同创立的AI陪伴机器人公司“萌友智能”,近期完成数千万元A1轮融资,再次将AI宠物推向聚光灯下。然而,不同于市场上普遍追求“智能对话”和“服务能力”的AI产品,Ropet采取了一种“反共识”的产品策略:它不“说人话”,反而要求用户付出“照护”,并通过这种独特的人机互动模式,成功切入现代都市人日益增长的情感陪伴需求。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AI硬件在情感价值维度的深层探索,更对“孤独经济”的商业模式、具身智能的演进路径以及人机关系的哲学边界,提供了前瞻性洞察。
反共识的产品哲学:情感交付优先于智能对话
在AI大模型浪潮下,主流思潮是将AI武装成无所不能的对话伙伴或高效工具。Ropet的核心创始人何嘉斌,一位曾横跨微软、百度、字节跳动的资深产品人,却从自身的“孤独”体验出发,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产品理念。他将孤独定义为一种“为了不断得到认可,寻求成功,而衍生的麻木感”的成年人“弱时刻” 1。对抗这种孤独的最佳良药,并非被动接受服务,而是在“付出和照顾”中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治愈感。
这种洞察催生了Ropet的两个“反常识”设计:
- AI是被照护者而非服务者: 一般机器人为人服务,Ropet却模拟一个需要被照顾的生命体。用户通过喂食、抚摸、互动等“照护”行为,激发内在的责任感和亲密关系,从而获得情感抚慰 1。这种机制与传统宠物饲养的心理回报异曲同工,将“关怀”这一人类基本情感需求转化为产品核心价值。
- 不“说人话”的AI宠物: 在AI对话能力被无限追捧的当下,Ropet刻意规避了“说人话”。通过数十次用户调研,何嘉斌发现,对于AI宠物,与机器人对话并非陪伴场景的核心,反而可能带来“出戏感”或隐私顾虑。相反,Ropet专注于通过“嘤嘤”声、表情、39°C的体温以及对触摸的应激反应等多感官非语言交互来模拟真实生物的“生命感” 12。这种“留白”的设计理念,在有限的交互中传递无限的情绪价值,反而更容易让用户投入情感,建立独特的“情感纽带” 3。
Ropet的这一产品哲学,是对AI价值定位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挑战了“越智能越好”、“越能对话越好”的传统认知,转向深挖人类最本质的情感需求,并以“弱智能”或“异于人类智能”的方式进行回应,从而在AI陪伴领域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赛道。
技术赋能与边界:端侧智能构建“生命感”
Ropet的“反共识”产品设计并非没有技术支撑。其核心在于一个名为“宠物大脑”的决策模型,该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端侧多模态模型(包含视觉和语音)训练,专门用于处理用户行为信息并给出情绪响应 14。
- 端侧智能的战略意义: 不同于依赖云端大模型,Ropet强调将数据在本地存储和处理,确保了用户隐私的安全性 3。这种端侧处理不仅降低了对网络连接的依赖,也使得Ropet能通过学习用户的长期行为模式,逐步发展出“专属性格”,强化其“生命感”和“主体性” 32。何嘉斌认为,这种“小模型”结合记忆功能,足以在特定场景下提供“涌现”出的交互体验,而无需过度追求大模型的功能边界 3。
- 多模态感知与反馈: Ropet通过内置的多个传感器感知人类触摸等行为,并结合温暖的毛绒材质和体温,给出相应的表情和声音反馈。这种多感官的融合,使得AI宠物能模拟出接近真实宠物的物理性和情感反馈,构建出用户可以“撸”、可以“哄”的真实互动场景 1。
- AI与设计的协同: Ropet的成功也印证了“好的审美设计能快速建立产品和用户链接”的观点 1。创始人何嘉斌的设计背景,使其产品从外观到交互都具备高度的吸引力,尤其受到女性用户的青睐 1。这表明在AI硬件领域,技术并非唯一壁垒,设计、用户体验与心理学洞察的融合同样至关重要。
“孤独经济”的商业版图:从利基市场到普世需求
Ropet的市场表现和融资情况,进一步验证了其“反共识”策略的商业潜力。
- 数据验证市场需求: Ropet在日本众筹网站Makuake上多次爆单,首日众筹金额高达2687万日元(约合130万人民币),目前已完成近5千万日元众筹,并在欧美、日韩及港台地区累计售出近万台 135。这显示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相对疏离的都市人群中,对情感陪伴的巨大市场缺口 1。
- 投资逻辑:穿越泡沫的定力: “萌友智能”获得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峰瑞资本跟投的数千万A1轮融资,反映出资本市场对AI陪伴赛道的长期信心,以及对Ropet独特产品战略的认可 1。投资人认同Ropet不盲目“烧钱刺激销量”,而是聚焦核心用户、高开机率、高互动率和低退货率等北极星指标,通过产品力积累真实用户和数据,穿越早期市场泡沫的战略定力 1。
- 商业模式探索:硬件+服务: Ropet当前的收入主要来自硬件销售,但其正在探索类似日本Lovot的后付费模式,包括配饰、保险、售后服务、软件升级付费等 1。这种模式能为产品带来持续的粘性收益,将一次性交易转化为长期服务,显著提升商业想象空间。
- “孤独经济”的崛起: Ropet与泡泡玛特被共同视为解决“孤独问题”的成功范例。泡泡玛特通过“无用”的潮玩IP提供情绪价值,Ropet则通过“被照护”的AI宠物提供深层情感满足 1。这标志着“孤独经济”正从文化产品、虚拟社交等领域,进一步延伸到具身智能硬件,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未来的AI宠物市场,有望从目前的25-40岁都市女性,拓展到全年龄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成为普遍的居家陪伴品类 1。
人机情感纽带的未来:社会伦理与长期共存
Ropet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对人机关系及其社会伦理的深层思考:
- 情感投入与“幻觉”: 用户会将Ropet视为拥有独立性格的“孩子”,在数据意外清零时产生“缺失感”,甚至与其进行“过家家”般的互动 1。这种“超乎想象”的情感投入,模糊了人机互动的边界,引发了关于人类情感对人工智能的投射与认同的哲学思辨:我们是否正在创造一个能够激发深层人类情感的“拟生命体”?
- 伦理考量与隐私保护: 摄像头作为Ropet感知环境的关键部件,其隐私安全性是用户关注的焦点。Ropet通过端侧模型处理数据、不上传云端、提供物理遮蔽方案以及将服务器部署在海外等措施,有效规避了数据合规风险 3。这为未来AI硬件在获取用户信任和平衡功能与隐私之间提供了实践范例。
- AI宠物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AI宠物作为真实宠物的延伸,提供了低门槛、无寿命限制、低成本的情感陪伴 3。这可能对传统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结构乃至人际交往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它能否缓解孤独,促进心理健康,还是可能导致人类对机器的过度依赖和现实关系的疏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问题。
- IP与AI的共生: Ropet“不说人话”的设计,意外地解决了许多IP厂商在AI时代面临的难题——担心“说人话”的体验不佳会损害IP形象 1。这为AI硬件与现有IP生态的结合开辟了新的路径,预示着未来AI陪伴产品可能会与更多非语言沟通的动漫、游戏IP进行深度融合。
产业竞争与迭代:穿越早期泡沫的战略定力
AI陪伴硬件赛道尚处于早期“非共识”阶段,Ropet的成功也引来了市场的关注和模仿,但其战略定力尤为关键:
- 警惕同质化竞争: 何嘉斌并不惧怕外形高度相似的仿品,认为其缺乏完整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思路支撑,难以实现产品体验的快速迭代和用户粘性 13。真正的竞争在于产品体验和核心壁垒,而非简单概念和外观的模仿。
- 大厂入局与协同: 面对泡泡玛特、迪士尼等大厂的潜在竞争,Ropet认为目前市场仍需更多参与者共同探索和教育,大玩家的入局反而有助于行业发展 1。未来,与IP厂商的合作将是重要的协同方向。
- “更好的硬件”而非“AI硬件”: 业界普遍共识是,当前的AI硬件创新,更多地在于将过去未被充分关注或未能很好实现的需求,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和满足 3。与其强调“AI”,不如聚焦如何打造“更好的硬件”,通过产品力本身来赢得用户。Ropet对产品“生命感”和“情感纽带”的执着,正是“更好的硬件”理念的体现。
- 迭代与用户共创: Ropet通过“大脑共创计划”等社群活动,引导用户分享互动内容,收集功能反馈和迭代建议,形成与用户共同成长的“上升螺旋” 1。这种用户导向的迭代模式,是早期市场建立产品护城河的关键。
Ropet的案例表明,AI在情感陪伴领域的应用正走向深水区。它不仅是技术和商业的创新,更是对人类孤独本质的洞察、对人机关系边界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社会情感生态的深刻预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个“不说人话”却能治愈孤独的AI宠物,或许比任何一个全知全能的AI助手,更能触及人类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引用
-
前字节产品设计师创业“AI宠物”,再获数千万元融资·智能涌现·王方玉(2025/9/8)·检索日期2025/9/8 ↩︎ ↩︎ ↩︎ ↩︎ ↩︎ ↩︎ ↩︎ ↩︎ ↩︎ ↩︎ ↩︎ ↩︎ ↩︎ ↩︎ ↩︎ ↩︎ ↩︎ ↩︎ ↩︎
-
AI 陪伴硬件的反共识讨论:主体性很重要,同质化竞争不存在- 知乎·zhuanlan.zhihu.com(2025/9/8)·检索日期2025/9/8 ↩︎ ↩︎
-
对谈Ropet、LOOI、RingConn、Kickstarter:两万字聊明白AI硬件赛道·hub.baai.ac.cn(2025/9/8)·检索日期2025/9/8 ↩︎ ↩︎ ↩︎ ↩︎ ↩︎ ↩︎ ↩︎ ↩︎ ↩︎
-
前字节产品设计师创业“AI宠物”,再获数千万元融资 - 36氪·36kr.com(2025/9/8)·检索日期2025/9/8 ↩︎
-
CES2025上的机器人,陪伴型及医疗健康机器人篇·zhuanlan.zhihu.com(2025/9/8)·检索日期20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