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Rust社区最近炸锅了:两位核心编译器大佬竟然公开求职,其中一位更是放话“坚决不碰生成式AI”!背后原因直指AI“吸金”太猛,让专注基础设施的开源项目凉凉。这到底是技术人的“骨气”,还是开源社区的“钱途”困境?
当整个科技圈都在热火朝天地“追着AI跑”,生怕错过了这班财富快车时,Rust社区却上演了一出让人直呼“活久见”的剧情。两位重量级Rust核心贡献者——Nicholas Nethercote和Micheal Goulet,突然宣布正在寻找新工作。这消息一出,整个开源圈顿时炸开了锅,毕竟,这俩人几乎就是Rust编译器团队的“定海神针”啊!1
想象一下,你家的“顶梁柱”突然说要跳槽,这房梁不得晃三晃?尤其是Nicholas Nethercote,更是直言不讳地把矛头指向了当下的“AI热潮”,甚至明确表示:“坚决拒绝生成式AI”。这下好了,吃瓜群众纷纷搬好小板凳,这瓜可太有嚼头了。
编译器“扫地僧”的傲娇:删掉15万行代码,拒绝“蹭热点”
先来说说这位“高风亮节”的Nicholas Nethercote。这位大佬,可不是一般的水货。他的求职博文里,直接晒出了他在Rust项目中的“战绩”,那叫一个亮眼:
- GitHub贡献度全球第16名(去掉机器人是第15名),这妥妥的是站在金字塔尖的男人啊!
- 在
rust-lang/rust
库里,提交了3375次commit,其中在Futurewei的三年里就干了2815次。这手速和投入,简直是“劳模”本模。 - 更牛的是,Rust编译器70多万行代码,他几乎都“亲阅”过,77个crate改了75个。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编译器活字典”吗?
但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自嘲的一句话:“我的commit最常见的开头词是Remove。”他解释道,光是删除代码,他就足足删掉了15万行!1
“对一个庞大复杂的编译器来说,敢删、能删,还删得好,这才是真本事!多少人写代码像堆积木,这位大佬却是敢于断舍离的‘代码极简主义者’。这境界,我辈望尘莫及。”
他还是Rust性能优化和代码清理的“大师”,几乎所有用过Rust的开发者,都或多或少地享受过他带来的“丝滑体验”。结果呢?这位贡献度堪比“神仙打架”的大佬,竟然因为“预算削减”要另谋高就。更让人唏嘘的是,他把原因部分归结为:“AI抢走了大部分资金和关注,留给其他技术的资源越来越少。”
求职“底线”亮瞎眼:AI?不约不约,我们不熟!
重磅来了!Nicholas Nethercote在博文最后,明确划清了求职“红线”:
- 首选: 全职维护Rust。
- 其次: 用Rust做开源、有趣的应用项目。
- 坚决拒绝: 区块链/加密货币、生成式AI、量化交易,以及离开墨尔本。
好家伙,直接把当下最火、最烧钱、最“未来”的三大领域统统拒之门外!Micheal Goulet也紧随其后,在领英上表示不碰区块链方向1。这简直是科技圈的一股“清流”,或者说,是“逆流而上”?
“当所有人都挤破头想去‘AI大厂’镀金时,这两位大佬却像摇着扇子的孔明:‘AI虽好,但非我所求。’这波操作,是真性情还是真‘凡尔赛’?或许,是开源老兵对浮躁资本的一种无声抗议吧。”
有网友猜测,可能正是因为他这句“坚决拒绝生成式AI”,才让他的求职之路多了几分波折。毕竟,现在招聘市场,谁不想招个能搞AI的呢?
AI“吸金”大法:Rust基金会,你在打“光合作用”吗?
两位“大神”的遭遇,瞬间让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Rust基金会身上。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核心贡献者,基金会不得赶紧“供起来”?
然而,现实很骨感。网友们扒出了Rust基金会2023年的财务数据:总收入仅25万美元!1
“25万美元?这别说养活两位编译器专家了,在硅谷可能连一个初级开发者的年薪都不够吧!这简直是‘用爱发电’的典型写照,还是24K纯金的爱。”
大厂们倒是挺“给面子”,亚马逊、谷歌、微软、Meta等等,都是Rust基金会的“白金赞助商”。可这些“金主爸爸”的钱,似乎更像是“友情赞助”,而非“全职供养”。有网友辛辣调侃:“这些公司一年烧几十亿美元在各种实验性项目上都不眨眼,却不愿意掏几十万美元来养活几个核心开发者。”
而与此同时,生成式AI项目在GitHub上却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两年内项目数量暴涨2倍,个人贡献者更是激增148%2。投资人把钱像泼水一样砸向大模型和GPU,大厂的预算也几乎都倾斜到了生成式AI上。
Rust语言虽然凭借其高性能和安全性,在操作系统、浏览器、数据库、云服务等关键领域大放异彩,甚至美国政府都发文要求使用内存安全的Rust来取代C/C++,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3。但这些“国家级待遇”,似乎并没能转化为核心开发者的“饭碗保障”。
开源的“灵魂拷问”:用爱发电,还能扛多久?
这起“求职风波”不仅仅是两个工程师的个人选择,它撕开了当下开源生态的一个残酷现实:在资本和热点的裹挟下,那些默默支撑着基础设施、打磨着底层技术的“苦行僧”,他们的价值,究竟该如何被衡量和保障?
当AI以“降维打击”之势吞噬着行业的资金和注意力,像Rust这样需要长期投入、耐心打磨的系统级语言,是否会陷入更深的资金困境?“用爱发电”固然伟大,但这份爱,能撑多久?
这或许是摆在Rust基金会、各大科技巨头,乃至整个开源社区面前的“灵魂拷问”。在AI浪潮席卷一切的当下,如何为那些“基础设施的守夜人”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找到更创新的资助模式,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关于科技发展价值观的深思。
我们希望,Nicholas Nethercote和Micheal Goulet能尽快找到心仪的工作,继续他们的“光荣与梦想”。也希望这场风波能成为一个警醒,让更多人关注那些在浮华喧嚣之外,依然坚守在技术底层的“代码英雄”。毕竟,没有地基,再高的摩天大楼也只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