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的AI赌局:当救星遇上增长高原,谁将为转型埋单?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SaaS巨头Salesforce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汇率利好与精明控费之下,短期利润表现尚可,但核心增长曲线依旧平缓。其押注AI的宏大叙事,在当下仍面临“雷声大雨点小”的商业化困境,预示着未来增长与利润的权衡将更加严峻。

当云端软件的先驱Salesforce公布其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时,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或许感受到了熟悉的“云端雾气”——既有令人欣慰的利润光点,也有挥之不去的增长阴霾。这家曾经以创新模式定义客户关系管理的巨擘,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AI究竟是续写辉煌的“救星”,还是敲响传统模式“丧钟”的前奏?

最新季度的数字绘出了一幅看似平稳,实则暗藏波澜的图景。核心订阅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0.6%,较上季度有所提速,表面上为市场注入了一丝暖意。然而,细究之下,这股“提速”的东风多半源自汇率的转向,因为_恒定汇率_下的订阅收入增速已连续数季徘徊在**9%**左右,如同一个被设定了上限的自动驾驶系统,难以突破预设的轨道1。其传统的销售、客服和营销云业务,早已如熟透的果实,仅能贡献个位数增长,显示出在日益成熟的市场中,单靠老本行的增长空间已然逼仄。

AI的曙光,抑或远方的海市蜃楼?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之际,Salesforce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这片“数据新大陆”。与AI关联度更高的平台云和数据分析板块表现显著抢眼,分别录得17%13%的收入增速,其AI与数据云贡献的年化收入已达12亿美元,较上季有所提升1。这无疑是公司描绘未来增长蓝图的关键笔触。Salesforce的宏大策略是以Agentforce和数据云为两大支柱,构建一个AI驱动的智能体生态系统,尝试将传统的SaaS模式升级为“服务即软件”(Service as Software)2。从最早将AI作为CRM功能补充,到推出Einstein GPT整合OpenAI技术,再到如今力推Agentforce,其AI进化路径清晰可见,誓要将AI从附庸变为驱动企业运营的自主智能产品2

然而,市场对AI落地的期望,与现实的商业化步伐之间,似乎还隔着一段不容忽视的距离。公司披露的领先指标——短期未履约余额(cRPO)的名义同比增速为11%,较上季有所放缓,且净增额环比收窄近10%,这或多或少暗示着新增需求正在“意兴阑珊”1。更令人玩味的是,尽管公司已对旗下多数企业版本业务平均提价6%,但对下季度收入增速的指引仍旧是平平无奇的9%(恒定汇率),似乎在含蓄地承认,AI Agent的带动作用在短期内仍是“远水不解近渴”。正如古语有云,“雷声大,雨点小”,AI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但其从概念到利润的转化,仍需时日磨砺。

利润的“挤压”艺术与未来的投资豪赌

令人欣慰的是,Salesforce在“挤压”利润方面堪称高手。本季度,在汇率顺风的助力下,毛利率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司对经营费用支出的控制力度惊人,同比增长仅为5.2%,远低于收入和毛利的增速1。这种对成本的铁腕管理,使得GAAP口径经营利润率环比提升了约4个百分点,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2.8%。这宛如一场精妙的财务魔术,在增长曲线平缓的背景下,依旧能够变出亮眼的利润增长1

然而,这台利润“榨汁机”的持续高效运转,正面临来自AI投入的挑战。为推广AI产品,营销性支出和研发费用已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这无疑将对未来的利润率构成压力。公司对下季度摊薄后每股收益(EPS)仅增长不到**2%**的指引,便清晰地描绘了“增长不行、利润也不行”的双重困境,预示着为AI投资“埋单”的时刻或已不远1。这并非Salesforce独有之困。在AI军备竞赛中,每一个科技巨头都在争先恐后地投入巨资,以期在新一轮技术范式转移中抢占先机,没有人愿意成为“手持长矛的骑兵”,眼睁睁看着对手驾驶AI战车呼啸而过。

跨越山海:中国市场与“数据护城河”

Salesforce的AI战略并非仅限于硅谷的实验室。在东方,它与阿里云的携手,正在中国市场铺开一张AI驱动的SaaS新版图。阿里云上的Salesforce AI CRM的发布,以及“CXG AI连接器”和“Prompt Builder”等本土化工具的引入,体现了其对全球化市场的深度耕耘和适应性3。这种“数据-模型-业务场景”的闭环,通过数据整合、大模型优化和业务高效创新,旨在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企业循环。在此,Salesforce的洞察力令人称赞:在AI竞赛中,真正的“护城河”并非模型的参数规模,而是对数据管道的牢牢掌控2。通过Data Cloud等平台,Salesforce确保其AI能够充分“喂养”企业的专有数据,从而打造出更具价值和安全性的定制化智能应用。

企业AI应用落地并非一蹴而就,Salesforce提出的“三步走”演进路径——从即刻可用的AI Actions,到2025年秋季即将推出的CXG RAG(检索增强生成)以解锁非结构化数据价值,再到更远的Agentic Experiences,展现了其在技术商业化上的耐心与策略深度3。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企业协作范式的重塑,从单纯的人力与流程管理,转向人力与智能代理的协同作战。

未来的回响:AI,是救赎还是重担?

Salesforce正以其在SaaS行业的低估值(26财年自由现金流对应约16-17倍,PS仅为6倍1,向市场发出一个信号:当前股价或许已充分反映了增长放缓的担忧,而AI正是那把可能开启新增长周期的钥匙。然而,这把钥匙能否顺利转动,仍是未知数。AI Agent的功能和体验尚处于早期,如何从试点走向大规模推广,如何找到明确的付费点,这些都将是Salesforce必须解答的商业难题。微软的Copilot亦面临相似的挑战。

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Salesforce的AI赌局,不仅关乎这家SaaS巨头的命运,更折射出整个企业软件行业在全球经济转型期的挣扎与蜕变。AI无疑拥有改变一切的潜力,但将这种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一种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对资本投入的精准调控,以及在短期阵痛与长期愿景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Salesforce能否在AI的迷雾中找到通往持续增长的灯塔,仍将是未来几个季度,乃至几年,市场密切关注的焦点。

引用


  1. Salesforce:AI到底是“救星”还是“丧钟”?·海豚投研·海豚君(2025/9/4)·检索日期2025/9/4 ↩︎ ↩︎ ↩︎ ↩︎ ↩︎ ↩︎ ↩︎

  2. AI 商业化,Salesforce 做对了什么? - 牛透社·牛透社(未知)·检索日期2025/9/4 ↩︎ ↩︎ ↩︎

  3. 引爆SaaS×AI大趋势,Salesforce携手阿里云正在下一盘大棋 - 知乎专栏·全球财经观察(未知)·检索日期2025/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