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在一次非正式对话中描绘了AI在未来5到10年内的颠覆性图景,预言AI将成为科学发现、企业运营和现实世界交互的核心驱动力。他强调,AI将带来深远的社会经济变革,包括重塑就业市场和创造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而OpenAI的使命在于通过构建无处不在的“AI伴侣”和坚持长期主义,确保AI惠及全人类。
在一个信息泛滥、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选择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沟通方式——与他的弟弟进行了一场非正式的炉边谈话。这场对话没有精心设计的提纲,没有滤镜的修饰,却如同一次深刻的思想实验,探讨了人类如何迎接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下一个时代。Altman的观点不仅描绘了技术的前沿,更深入触及了AI对社会、伦理和经济结构的深层影响,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长期关注的那样,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潜在重塑,已成为我们时代的紧迫命题。
AI的认知飞跃与发现潜力
Altman在对话中首先回答了未来5到10年内AI将带来哪些具体变革。他指出,编程和聊天工具将变得前所未有的智能和高效。AI不仅能够协助编写代码,更能通过理解用户的意图,自动完成大部分工作,显著提升效率和准确性。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影响将体现在AI对新科学知识的发现能力上 1。
当前,先进的AI模型已经在某些领域展现出接近顶尖博士的推理能力,例如在数学竞赛中取得高分,或编写出只有资深程序员才能完成的复杂代码。Altman强调,这意味着AI有望成为科学家解决复杂难题、推动前沿突破的关键助手。他援引生物学家的反馈,称AI曾提出全新的研究思路,并最终促成根本性科学突破。在制药行业,AI能够迅速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识别最有潜力进行实验的候选,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提高成功率。
换句话说:AI不是替代科学家,而是放大他们的能力。
这种能力正在向更广阔的商业领域延伸。Altman指出,目前已有案例表明,个人能够利用AI进行市场调研、识别空白需求、协调生产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甚至仅花费一美元,就能让AI运营一个“玩具公司”并实现盈利 1。这揭示了AI在企业创建和运营中日益增长的角色。更具前瞻性的是,Altman设想,如果给予AI充足的资金(例如1000亿美元),让它自主地建设粒子加速器、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测试,AI可能比人类团队更快地找到新发现。他认为,AI在天体物理学或高能物理等数据密集型、人力稀缺的领域,将最先实现“自主科研突破” 1。
虚实边界的消融:AI的行动力
如果AI能够推动虚拟世界中的科学发现和商业创新,那么它能否在现实世界中采取行动?这被Altman视为AI下一步的关键挑战。尽管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已经展示了AI在特定环境下的物理操作能力,但实现人类般的灵活操作,如抓取物品、开门或组装设备,仍面临巨大障碍。
Altman强调,AI的真正变革在于其不仅能“思考”,还能“行动” 2。OpenAI早期尝试开发人形机器手项目,尽管遭遇硬件易损和模拟器精度不足的困难,Altman依然坚信,在未来5到10年内,我们将看到**“非常先进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街头自由行走并完成各种任务”** 1。当AI的行动力从屏幕之内拓展到物理世界,其对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将是根本性的。届时,城市街道上可能一半是机器人,这种“新物种”的出现,将要求人类社会做出深刻的适应。Altman认为,这并非意味着取代,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开端。
AI时代的人类社会与经济结构
关于AI对就业市场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Altman提供了他的见解。短期内,重复性、低技能的工作将迅速被AI自动化取代,例如客户支持等岗位已在这一进程中。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人类社会始终在创造新的工作机会,这既源于对地位的需求,也源于彼此协作的本能。因此,尽管一些传统岗位将消失,但新的职业类型也将随之涌现 1。
他以播客主持人为例,这种在过去闻所未闻的职业,如今已成为新兴且能带来收入和成就感的正当职业。长期来看,社会将逐步适应技术变革。Altman认同知名风险投资家Vinod Khosla的观点,即人类正进入一个资源极大丰富的时代,基本需求将轻易得到满足,人们将拥有更多时间用于休闲、创造性活动、社交或个人兴趣。虚拟现实设计师、AI伦理顾问等新兴职业的兴起,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1。
OpenAI的宏伟愿景与长期主义
面对AI的巨大潜力与挑战,OpenAI的愿景和业务体系显得尤为关键。Altman明确指出,OpenAI的目标是让AI真正帮助每一个人,为此他们提出了“AI伴侣”的概念 3。这个“AI伴侣”不仅仅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随时在线的智能助手,能够理解用户需求,无缝切换于车载、智能家居、移动设备等所有场景,主动推送有用信息并执行各种任务 1。
为实现这一宏伟愿景,OpenAI正采取两项关键策略:
- 平台化: 将AI能力打包成可调用的工具,赋能其他公司和开发者,确保AI助手能够无缝集成到各种应用和设备中,消除割裂感。
- 硬件合作: 与前苹果设计总监Jony Ive合作开发全新的硬件设备,旨在让AI真正融入物理世界,并寻找超越传统键盘、鼠标和触屏的**“最优解”** 1。
Altman将整个链条的打通——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软件到硬件——称之为“AI工厂”,理论上它能够自我复制并规模化生产AI能力。
谈及竞争,特别是与Meta这样的巨头,Altman的看法直截了当:“文化决定胜负。”他指出,即便Meta开出高薪挖人,OpenAI的核心团队也未被动摇,因为他们“相信使命” 1。他认为,仅靠金钱吸引人才的文化难以持久。Meta虽然行动迅速,擅长快速复制(如ChatGPT火爆后迅速推出竞品),但OpenAI的文化是从零开始深耕研究,用了两年多才将底层技术转化为实用产品。用Altman的话说,Meta是“先跑起来再说”,而OpenAI是“先做出最难的部分” 1。
这种“长期主义”是OpenAI的核心竞争力 4。Altman表示,许多公司追求短期增长,而OpenAI更关注十年后会发生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AI进步。与微软的深度合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和技术伙伴,使OpenAI在云计算、芯片优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垂直整合能力。尽管竞争带来成本压力,但Altman坚信,真正的竞争不在于谁更快,而在于谁更有耐心,谁能持续创新 1。
Sam Altman的领导哲学与AI的未来抉择
Sam Altman在对话中也流露了个人思考。他坦言,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不在乎外界的看法,行事更加自在。然而,当前领导OpenAI的压力远超想象,甚至让他无暇顾及其他项目,比如他曾想创办的火箭公司。即便如此,他仍认为这份工作充满意义,因为“如果AI能改变世界,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有意义的事” 1。
Altman将自己的核心职责定义为确保公司方向的正确性,这并非是具体写代码或频繁开会,而是把握长期愿景并做出关键决策。他花时间最多的是判断哪些事情最重要,以及选定合适的人来完成这些事。一个有趣的观察是,他认为CEO的工作更在于**“拒绝很多看起来不错但不该做的事”** 1。他曾拒绝了让OpenAI提前上市、直接向政府出售模型、或只专注于硬件设备的建议,始终坚持AI应惠及更广泛的人群,而非少数精英。
Altman谦逊地表示,他并非天才工程师,也不是最懂商业的人,但他擅长判断未来的走向,并找到最合适的人一同前行。这场对话的最终启示,或许正是当AI能够承担编程、开公司、科研乃至现实世界的行动时,人类应回归并专注于那些**“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 1。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叩问,更是对一个由AI重新定义的未来社会形态的深层思考。
References
-
王智远(2024/6/19)。Sam Altman:AI正在接管想象力。王智远(微信公众号)。检索日期2024/6/19。 ↩︎ ↩︎ ↩︎ ↩︎ ↩︎ ↩︎ ↩︎ ↩︎ ↩︎ ↩︎ ↩︎ ↩︎ ↩︎ ↩︎
-
网易新闻(2024/6/19)。Sam Altman最新访谈:AI将发现新科学,未来AI伴侣无处不在,人形机器人街头漫步。网易新闻。检索日期2024/6/19。 ↩︎
-
知乎专栏(无日期)。Sam Altman:AI正在接管想象力。知乎专栏。检索日期2024/6/19。 ↩︎
-
腾讯新闻(2025/6/11)。首次提出!Sam Altman:2025—2030,AI 奇点正在"温和袭来",你可能已经身处其中。腾讯新闻。检索日期2024/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