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苹果的“Veritas”内部项目与潜在的谷歌Gemini合作,预示着Siri在2026年的关键重生,这不仅是技术追赶,更是苹果在生成式AI时代重新定义其生态系统控制权和用户界面主导权的核心战略。这场转型要求苹果在极致隐私与开放数据、自研掌控与外部协作之间寻求微妙平衡,其成败将深远影响未来人机交互的范式。
在美国加州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一场代号为“Veritas”(拉丁语意为“真理”)的内部测试正悄然进行,旨在为Siri带来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1。这并非一款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而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类似ChatGPT的内部应用,其使命是驱动Siri在2026年3月前完成重大升级。这一举措,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迭代,不如说揭示了苹果在生成式AI浪潮下所面临的深层战略困境、技术挑战与组织变革,以及一场关于未来数字世界控制权的豪赌。
战略意图解读:从“真理”试炼到AI代理人转型
“Veritas”项目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说明苹果对其现有Siri能力的深刻反思。当前Siri的核心痛点在于缺乏记忆的连续自然语言对话能力,以及无法深入理解用户个人数据并执行复杂的应用内操作。而“Veritas”的测试功能,正是指向解决这些核心障碍:它支持多轮对话、记忆上下文,能从用户的电子邮件和播放列表中搜索信息,甚至执行照片编辑等应用内动作1。这标志着苹果正试图将Siri从一个简单的语音助手,提升为一个具备语义理解、主动协助、任务执行能力的“AI代理人”(AI Agent)2。
然而,苹果的路径与OpenAI、Google等竞争对手形成了鲜明对比。当ChatGPT每日处理25亿次用户提示,Google Gemini为4000万活跃用户提供服务时,苹果却选择将最先进的AI工具深锁内部进行测试。这种看似保守的做法,既体现了苹果对产品“打磨”近乎偏执的追求,也反映了其对用户隐私的严格坚守。苹果高管倾向于将AI能力无缝集成到iOS系统中,而非推出独立的聊天机器人应用1。这种“集成优先”的策略固然能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却也使其错失了通过大规模真实用户行为数据快速迭代和改进模型的重要机会,从而陷入“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尴尬境地。
技术底层逻辑:混合模型与“Linwood”的妥协
“Veritas”的底层动力来源于代号为“Linwood”的系统,这是一个融合了苹果自家基础模型团队(Foundation Models team)成果与第三方大语言模型的混合架构1。这一技术路线本身就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仅靠苹果内部的AI模型,或许还不足以在预定时间内达到理想的可靠性目标。
为了弥补这一差距,苹果已积极寻求外部合作,近期与谷歌的谈判已进入深入阶段,讨论核心是为Siri部署一个定制版的Gemini平台2。这种“内外结合”的策略,标志着苹果在生成式AI的战略部署上采取了相对开放的实验态度,不再坚持传统的“非我不用”原则。这是一种务实的妥协,反映出在技术快速迭代的AI时代,即便如苹果般的科技巨头,也需借助外部力量来加速追赶。混合模型的好处在于,苹果可以在处理与用户设备和服务紧密相关的、隐私敏感型任务上继续发挥其本地模型优势,而在开放式推理、广域知识检索等任务上,则可利用合作伙伴(如Gemini)模型的强大能力。但这种混合架构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无缝整合不同模型的优势,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并清晰透明地告知用户数据处理的边界,将是苹果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伦理问题。
产业生态与竞争态势:控制权的豪赌
Siri的成败,不仅仅是苹果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在AI时代能否守住用户界面控制权的关键一役。在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AI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和用户粘性锚点。如果用户习惯于在iPhone上打开第三方AI应用来处理复杂的思考和信息检索任务,那么即使Siri仍是系统设置的“管家”,苹果也已输掉了用户心智的第一入口,其在智能设备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面临严峻挑战。
Siri的重大升级原计划在去年春天发布,但因工程问题导致三分之一的功能失败而被迫推迟,这不仅打乱了产品路线图,更引发了苹果AI战略的全面调整和领导层的剧烈动荡。AI主管约翰·詹南德里亚被边缘化,软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费德里吉等高管承担了更重要角色,并新组建AKI团队专注于Siri的AI搜索功能1。这些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凸显了苹果对这场“几十年来最大变革”的决心和紧迫感。
从商业角度看,与谷歌Gemini的合作,也反映了科技巨头之间在AI时代的竞合关系正在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这种合作关系可能重新定义移动AI助理的竞争格局,甚至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开发者生态。
未来主义视角:重塑人机交互与社会影响
展望2026年3月,新版Siri的首次亮相,很可能将采取分阶段推出功能的方式。初期可能专注于那些能发挥苹果隐私和设备控制优势的任务,例如照片编辑、邮件整理等本地化操作。而更复杂的、需要广泛网络知识的规划和推理功能,可能会由合作伙伴的模型(如Gemini)在后台提供支持。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AI**——一部分在设备上处理个人数据,另一部分在云端处理通用知识——将是苹果对AI时代隐私挑战的独特回应。它试图在提供强大AI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然而,这也可能带来用户体验上的困惑:何时调用本地AI?何时调用云端AI?如何确保隐私边界的透明可控?这些问题,不仅关乎技术实现,更触及了用户对AI的信任、个人数据主权以及数字伦理的深层议题。
苹果的“真理”试炼,不仅关乎一个语音助手的技术革新,更是对人机交互范式未来走向的深层探索。AI代理人将不再是简单的指令执行者,而是能够理解意图、预测需求、甚至主动提供解决方案的数字伙伴。这种变革将深刻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模式乃至思考习惯。苹果能否在坚持其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成功驾驭这场AI浪潮,重新定义其在未来数字文明中的角色,将是未来几年科技界最值得关注的故事。
引用
-
苹果启动新计划,押注2026 Siri重生·36氪·腾讯科技(编译:金鹿,编辑:晓静)(2025/9/27)·检索日期2025/9/28 ↩︎ ↩︎ ↩︎ ↩︎ ↩︎
-
AI 新聞速報|Apple 傳考慮用Google Gemini 升級Siri 語音助理 - InfoAI·InfoAI(2025/08/22)·检索日期2025/9/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