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音乐巨头们终于坐不住了,Spotify拉上索尼、环球、华纳这三座“大山”,宣布要一起“负责任”地玩转AI,版权大战的火药味似乎要被“钞能力”和“技术流”冲淡了,艺术家们,你们的春天要来了吗?
AI这波浪潮,真是让各行各业都“心潮澎湃”又“战战兢兢”。而其中,音乐圈的震感那叫一个强烈。从AI模仿歌手声音、创作“神曲”,到各种“AI垃圾曲目”横行,版权方和艺术家们直呼“搞事情!”。正当大家以为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机大战”要打响之际,万万没想到,剧情来了个神反转——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居然拉着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环球和华纳,要**“组团打怪”开发“负责任的AI产品”**!这波操作,简直是“格局打开”啊!
音乐圈的“AI魔盒”:开还是不开?
回想过去几年,AI音乐就像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虽然带来了无限可能,但同时也释放了无数争议。我们见过AI“复活”已故歌手,也听过AI模仿当红歌星,甚至连碧昂丝、艾德·希兰、泰勒·斯威夫特这些“顶流”艺术家的声音,都有可能被AI“深度伪造”1。更别提那些铺天盖地、质量堪忧的“AI垃圾曲目”了,Spotify去年就一年下架了7500万首,这数字,简直让人惊掉下巴!2
艺术家们当然不干了!想当初Napster用P2P文件共享冲击音乐产业,那叫一个“什么都有,概不拥有”;现在AI模型倒好,“什么都拿,概不署名”!3 2023年那首由AI生成、未经授权模仿Drake和The Weeknd声音的《Heart on My Sleeve》,简直是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随后,包括Billie Eilish、Nicki Minaj在内的众多知名音乐人联名签署公开信,谴责这种不负责任的AI训练是对人类创造力的直接攻击。紧接着,环球音乐、索尼音乐娱乐和华纳唱片公司直接把AI音乐初创公司Suno和Udio告上了法庭,指控它们非法“流媒体盗版”数百万首受版权保护的录音,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神仙打架”!4
面对这波“AI乱象”,Spotify也早早行动起来,不仅大力整治“AI垃圾曲目”,还在2025年9月推出了新的“冒充政策”,明确处理AI语音克隆等未经授权的声乐冒充行为,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强的保护和更清晰的追索途径。这摆明了告诉大家:玩AI可以,但得讲武德!5
从“硬刚”到“共赢”:版权巨头们的新姿势
然而,光是“堵”显然不是长久之计。音乐产业在Napster时代吸取了教训:“物种必须适者生存,产业界也必须如此。”3 从当年的“打压盗版”到后来拥抱iTunes和Spotify这样的合法流媒体平台,业界逐渐明白,面对颠覆性技术,与其一味对抗,不如积极引导和合作。
这不,最新的“剧情”就是:Spotify宣布,它要和索尼、环球、华纳这三家音乐界的“老大哥”们联手,一起开发**“尊重艺术家版权的负责任的AI产品”。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三家公司旗下坐拥碧昂丝、艾德·希兰、泰勒·斯威夫特等“半壁江山”的顶级艺术家**,他们的加入,无疑给AI音乐的“正规军”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1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场从“硬刚”到“共赢”的策略大转变。一方面,各大唱片公司在法律上“亮剑”,起诉那些未经授权使用版权内容训练AI的公司;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积极寻求新的授权合作模式。环球音乐和华纳音乐已经与ElevenLabs、Stability AI、谷歌等AI公司接洽,希望合法授权其音乐目录用于AI模型训练和内容生成。甚至有报道称,一些唱片公司正在与Suno和Udio洽谈和解事宜。这说明,业界已经开始接受:AI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需要被驯服和引导的工具。 Spotify这次的合作,就是把“负责任”三个字刻在了AI音乐的DNA里,试图在技术创新和版权保护之间找到那个“完美平衡点”。
未来展望:AI音乐,是“洪水猛兽”还是“流量密码”?
那么,有了这些版权“OG”的加持,AI音乐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它究竟是会变成侵蚀人类创造力的“洪水猛兽”,还是成为助力艺术家“C位出道”的“流量密码”?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AI将更深入地渗透到音乐创作、制作、推广的各个环节。它可能成为艺术家们的**“超级工具人”**,帮助他们探索新的音色、编曲、甚至生成灵感火花。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共赢”,还有几道“坎儿”需要跨越:
- 归属权与署名:在海量数据训练下,如何准确追踪原创作者?
- 公平报酬:AI生成内容带来收益,艺术家如何获得应有的补偿?
- 创意控制:艺术家能否对AI使用其作品的方式拥有更多话语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已经在探索多种可能性。比如,像Grimes这样的艺术家,已经提出愿意与使用她声音创作的成功AI歌曲分享50%的版税。集体管理组织(CMO)可能会在与AI公司的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甚至区块链技术也被寄予厚望,有望提高数据准确性,简化许可流程。当然,也有人提出是否可以为机器学习引入“法定许可”,降低交易成本,但这也需要谨慎平衡,以防扼杀人类创造力。3
正如WIPO杂志所言,音乐产业面临的挑战不是抵制创新,而是以尊重创造力、奖励人才以及在艺术家和技术之间建立信任的方式塑造创新。套用奥蒂斯·雷丁(Otis Redding)的话说,艺术家们只是**“要求一点点尊重”。Spotify和音乐巨头们的这次合作,或许正是朝着这个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我们期待着,AI在音乐领域能真正“赋能”而非“取代”**,共同打造一个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人情味的“音乐元宇宙”。
引用
-
Spotify partnering with multinational music companies to develop ‘responsible’ AI products·The Guardian·(2025/10/16)·检索日期2025/10/16 ↩︎ ↩︎
-
一年下架7500 万首,Spotify 下力气整治“AI垃圾曲目”·知乎·(无作者,2025/10/16)·检索日期2025/10/16 ↩︎
-
人工智能音乐会成为版权的下一个Napster时刻吗?·WIPO Magazine·María L. Vázquez (2025/10/02)·检索日期2025/10/16 ↩︎ ↩︎ ↩︎
-
AI赋能下的音乐产业新纪元:机遇、伦理挑战与人类艺术的未来路径探索·Forward Pathway·(无作者,无明确发布日期,但提及2024年6月诉讼)·检索日期2025/10/16 ↩︎
-
Spotify Strengthens AI Protections for Artists, Songwriters, and ...·Spotify Newsroom·(2025/09/25)·检索日期2025/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