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万亿Token俱乐部”的涌现标志着企业价值创造正从工时导向转向认知计算能力驱动。本文提出以“智能体编排能力(IAOC)”和“Token投资回报率(Token ROI)”为核心的新型评估框架,预测这将彻底变革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员工技能,同时强调需警惕伦理风险,共同塑造人机共生的未来工作。
AI智能体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企业核心运营,正催生一场关于生产力、价值创造和人才评估的根本性革命。由OpenAI社区热议的“万亿Token俱乐部”名单所揭示的现象,远非简单的技术榜单,它是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预示着一种全新的“Token经济”范式正在崛起。在这场变革中,企业对AI推理能力的战略性消耗——即Token的使用量——正成为衡量其“AI新陈代谢”速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Token经济的黎明:企业新陈代谢的全新标尺
“万亿Token俱乐部”成员,横跨SaaS、教育科技、开发者工具等多个领域,它们并非将AI视为辅助工具,而是将其推理能力深度嵌入核心产品和运营工作流,直接向数以百万计的终端用户交付AI驱动的价值1。例如,Canva利用AI为海量用户生成设计内容,Duolingo通过AI提供个性化的语言陪练,而Cognition AI的“Devin”则通过密集的Token消耗自主完成复杂编程任务234。这些案例共同描绘了一个核心逻辑:**大规模的Token消耗并非成本中心,而是价值创造的引擎。**企业通过战略性地“燃烧”Token,深度重塑其产品、服务和运营模式,并以此构建难以逾越的数据驱动型护城河1。
我们将Token消耗定义为一种全新的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它代表了一家企业在数字世界中处理信息、生成洞察和自动化复杂流程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引入“Token资本”的概念,将其与传统的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并列,视为企业必须进行战略性投资和管理以获取回报的核心战略资源。高效配置和使用Token资本,将直接决定企业在AI时代的竞争力。
流水线时钟的终结:传统员工评估体系的失效
在AI日益成为核心生产力的时代,沿用至今的传统绩效评估方法——根植于工业化和早期信息化时代的工时、经验和任务完成量——正迅速变得不合时宜,甚至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绊脚石。这些传统方法因其根深蒂固的主观性与偏见、滞后且回顾性的反馈周期、衡量错误的输入而非价值、扼杀创新与协作精神以及导致非人化与动机衰减等五大致命缺陷,已无法准确衡量员工在人机协同环境下的真实贡献5。
AI的出现从根本上切断了“花费的时间”与“创造的价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一名员工可能用AI在1小时内完成过去需要8小时的工作,但传统体系却无法衡量这多出来的7小时所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6。传统评估奖励的是可预测的、标准化的执行力,而AI应用则要求员工具备实验精神、学习能力和战略判断力。继续沿用传统评估方法,无异于设置了一个强大的组织性障碍,系统性地惩罚了企业最需要培养的能力——适应性、学习敏捷性和战略思维,从而严重阻碍了AI价值的实现7。
新的价值核心:智能体编排与Token投资回报率
面对传统评估体系的失效,我们亟需一套能够准确衡量并激励AI时代核心价值创造的新框架。本报告提出,这个新框架的核心由两大相互关联的支柱构成:衡量员工“杠杆能力”的智能体编排能力(Intelligent Agent Orchestration Capability, IAOC),以及衡量AI资源使用“效能”的Token投资回报率(Token Investment Return on Investment, Token ROI)。
智能体编排能力(IAOC)
IAOC是衡量一名员工战略性地设计、部署、管理和优化一个由AI智能体及相关工具组成的“数字劳动力”组合,以达成超越个体能力极限的复杂业务成果的综合能力。它衡量的是员工对智能自动化所能施加的“杠杆效应”的大小8。IAOC远不止于简单的“提示工程”,它涵盖了五个核心能力:
- 战略性任务分解与委派:将宏大业务目标精准拆解,判断哪些适合AI执行,哪些需保留人类判断。
- 多智能体工作流设计:设计、连接和管理一系列专业化智能体,使其协同工作,自动执行端到端业务流程9。
- 批判性评估与验证:作为“回路中的人类”(Human-in-the-loop),严格审查AI输出,识别谬误、偏见和适用性,尤其是在“工作废料”(workslop)泛滥的背景下,知道何时不信任AI至关重要10。
- 持续优化与“智能体训练”:将AI智能体视为需持续“培养”的团队成员,通过反馈和指令优化提升性能和效率11。
- 伦理治理与风险管理:主动应用伦理原则和公司治理框架,规避潜在偏见、数据隐私泄露和知识产权侵权等风险12。
Token投资回报率(Token ROI)
Token ROI旨在衡量企业在AI推理能力(即Token消耗)上的每一笔投入所产生的可量化业务价值,将Token使用从IT运营成本转变为一项必须产生明确回报的战略性投资13。其计算需要一个多维度框架,包括:
- 生产力ROI(效率维度):量化自动化和加速工作流程带来的效率增益,如流程周期缩短、错误率降低、每位员工节省工时等14。研究显示,AI平均能为员工节省每天2.5小时的工作时间15。
- 绩效ROI(效果与增长维度):衡量AI应用对营业收入(Top-line)结果和产出质量的直接贡献,如销售转化率提升、用户参与度提高、新收入流等13。PwC研究发现,高度暴露于AI的行业的每员工收入增长率是其他行业的三倍16。
- 创新ROI(发现维度):捕捉由AI带来的突破性价值,如新产品功能、深刻市场洞察或革命性产品概念。
- 风险规避ROI(韧性维度):衡量通过AI应用成功避免的潜在损失或负面事件的价值,如避免的合规罚款、预防的数据泄露损失等13。
**IAOC与Token ROI之间存在内在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名拥有高IAOC的员工,能够本能地做出更优的决策,从而驱动更高的Token ROI。他们懂得如何高效分解问题、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AI模型,并编写精准指令,减少不必要的迭代和Token浪费17。这种将效率(每任务消耗更少Token)和效果(完成高价值任务)相结合的能力,最终体现为卓越的Token ROI。
增强型组织:为人机协同的未来重塑架构
采纳以IAOC和Token ROI为核心的新型评估体系,要求整个组织在结构、管理模式、文化和治理上进行系统性的“重接线”,以适应人机协同的未来18。
从层级到网络:人机混合团队的崛起
未来组织的基本单元将不再是固定的部门,而是为特定目标而组建的、流动的“人机混合团队”。在这种团队中,人类负责战略方向、创造性决策和质量把关,AI智能体则作为“数字员工”承担大部分数据处理、内容生成和流程执行任务8。这种模式将极大地扁平化组织结构,使得信息流和决策链大大缩短。
管理者作为教练与编排者
人类管理者的角色将从传统的“任务分配者”转变为“元编排者”(meta-orchestrator)。其核心职责是管理“能力”——包括人类的能力和AI的能力。管理者的新职责包括:能力构建者(提升团队IAOC)、资源投资组合经理(优化配置人机资源)、伦理守护者和心理安全培育者1920。
新的雇佣契约:价值共创的伙伴关系
雇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正从一种基于时间的交易演变为一种基于价值共创的伙伴关系。公司提供平台、数据和Token资本,员工则利用其IAOC驱动这些资源产生价值。未来的薪酬结构将更加动态,可能引入与个人或团队实现的Token ROI直接挂钩的浮动奖励。
智能体时代的治理:AI卓越中心(CoE)
为了战略性地管理AI部署并避免“智能体无序扩张”(agent sprawl),组织需要一个中央协调职能,如AI卓越中心(CoE)。该机构将负责制定企业AI战略、建立伦理护栏、统一管理AI基础设施和Token资本,并促进组织学习21。缺乏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和协调,将导致资源浪费、数据孤岛和系统性学习缺失,最终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无法管理的数字生态系统9。
半人马劳动力:重新定义员工核心能力
向“增强型组织”的转型,对员工的能力模型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未来的高价值员工将如同希腊神话中的“半人马”(Centaur),集人类的智慧与AI的强大执行力于一身。新的能力栈将融合技术、战略和人本技能:
- AI流畅性与编排能力:IAOC的核心,包括战术性的提示工程和战略性的工作流设计、多智能体协同及任务委派22。
-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敏感性:审视AI生成内容,识别谬误、偏见和局限性,并将模糊的业务问题“翻译”成AI可解决的任务23。
- 适应性与学习敏捷性:在AI工具快速迭代的时代,持续学习和适应新工作流的能力至关重要23。
- 伦理意识与负责任的判断:在业务场景中识别、评估并做出符合人类价值观和组织原则的伦理判断,确保AI向善11。
- 沟通与跨学科协作:有效沟通技术专家、业务专家和最终用户,协调资源23。
PwC的《2025年全球AI就业晴雨表》指出,具备AI技能的员工平均享有高达56%的薪资溢价,且受AI影响岗位的技能更新速度比其他岗位快66%16。这为企业投资员工培训和个人投资自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商业论证。
在未来的工作场景中,最有价值的员工将不再是执行任务最快的“高手”,而是那些最优秀的AI系统“教师”和“策展人”。他们的核心角色将从亲力亲为地完成工作,转变为将其深厚的领域知识和专业经验有效地“传授”给AI系统,从而为组织创造出可规模化、智能化的数字资产24。
驾驭转型:面向未来的战略行动手册
从传统的工时评估转向以IAOC和Token ROI为核心的新范式,是一项深刻的组织变革。企业和个人都需采取系统性、分阶段的行动。
企业的行动手册
企业应采用三阶段递进模型推动变革:
- 奠定基础与引导实验(第1-6个月):组建AI治理团队,制定企业级AI战略25。设立“AI沙盒”环境,鼓励员工在受控范围内实验。对现有关键工作流程进行基线测量,为后续计算Token ROI奠定数据基础14。
- 试点推行与量化衡量(第6-18个月):选择创新意愿强的业务单元作为试点,正式引入IAOC/Token ROI评估框架,并与员工共同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24。开发技能提升项目,部署AI监控和分析工具,追踪Token使用与业务KPI的关联19。
- 规模化推广与深度整合(第18个月以上):基于试点经验,将新评估框架推广至整个组织,整合进HRIS。调整组织架构,正式推广“人机混合团队”模式,并持续更新AI治理政策和伦理准则25。
应对伦理挑战的必要措施
新的评估体系虽旨在提升客观性,但本身并非没有伦理风险。企业必须主动管理以下三大挑战:
- 算法偏见:用于评估的AI模型可能延续甚至放大过去的不公平现象26。缓解策略:建立定期偏见审计机制,确保开发和审查团队多元化,并保留人类监督环节和员工申诉渠道27。
- 隐私与监控:基于AI的绩效数据追踪,若设计不当,极易演变为侵入式监控28。缓解策略:对员工保持完全透明,清晰告知数据收集目的和使用方式。分析应聚焦团队和流程层面的宏观洞察,而非个体微观行为。严格遵守GDPR等法规,赋予员工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权29。
- 非人化风险:过度依赖量化指标可能将员工视为追求效率的“节点”,忽略其定性贡献30。缓解策略:强调对IAOC的评估是整体性的,结合定性反馈。管理者作为“教练”需理解业务背景,将数据指标作为开启绩效对话的起点,而非终点。
个人专业人士的行动指南
每一位职场人士都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定位和技能:
- 培养“编排者”心态:将自己视为“数字劳动力”的管理者,主动寻找AI自动化或增强的流程。
- 构建AI驱动的成果组合:在职业档案中,记录使用AI达成可衡量业务成果的具体项目,并尝试用Token ROI的语言量化贡献。
- 将学习作为核心工作:每周投入固定时间实验新的AI工具和模型,将学习和适应能力视为最持久的资产23。
- 成为伦理的倡导者:努力成为团队中最了解AI伦理风险并能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人,展现战略成熟度和领导潜力。
在推行这一全新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中层管理层。AI驱动的自动化和扁平化组织结构,对传统中层管理者的角色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企业的转型行动手册中必须包含一个专门针对中层管理者的变革管理计划,帮助他们完成从“监督者”到“元编排者”的角色重塑19。
结论:塑造工作的未来
本报告的分析始于“万亿Token俱乐部”这一市场信号,并由此揭示了一场正在重塑企业价值创造逻辑的深刻变革。从工时到编排的转型,已在各行业领军企业中成为现实。通过大规模消耗Token,企业正将AI的认知能力注入其产品与服务的血脉,构建起全新的竞争优势。
传统员工评估体系已然失效,它们不仅无法衡量员工在人机协同新范式下的真实贡献,反而因其固有缺陷而成为组织创新的阻碍。我们构建并提出了以IAOC和Token ROI为双核心的全新员工价值评估框架,旨在将员工的评估从对“过去付出的努力”的考核,转向对“未来创造的价值”的衡量,使人才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真正对齐。
采纳这一新框架,对企业而言是一项关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要务,要求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乃至雇佣关系上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同时,必须正视并主动管理算法偏见、数据隐私和非人化风险等严峻的伦理挑战。
最终,这场变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工作图景。当重复、繁琐的执行性任务被AI智能体高效处理后,人类员工得以从“数字流水线”上解放出来,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具战略性、创造性和同理心的工作中。如果能够被深思熟虑且合乎伦理地实施,这个从工时到编排的新范式,将不仅提升组织的生产力,更有可能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人类工作价值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和尊重的时代。
引用
-
Who's Used One Trillion Plus OpenAI Tokens? Salesforce, Shopify, Canva, Hubspot, & 26 More Companies · HackerNoon·(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New Canva Magic Studio: AI Tools to Streamline Your Design Tasks and B·sierracreativestudio.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Duolingo - OpenAI·openai.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Introducing Devin, the first AI software engineer - Cognition·cognition.ai·(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Why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s don't work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helloezra.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The Evolution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Best Practice Institute·blog.bestpracticeinstitute.org·(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From Automation to Orchestration: The Role of AI Agents in Managing Complex Enterprise Workflows in 2025 - SuperAGI·superagi.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AI Is Moving Faster Than Your Workforce Strategy. Are You Ready?·bcg.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AI Agents for Enterprise Workflows: 2025 Guide to Intelligent Automation - Ampcome·ampcome.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AI tools churn out ‘workslop’ for many US employees, but ‘the buck’ should stop with the boss·The Guardian·(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Managing AI agents: These are the core skills we'll need -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weforum.org·(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What competencies will be needed to mana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workplace? (An AI perspective) - BPS Explore·explore.bps.org.uk·(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AI ROI calculator: From generative to agentic AI success in 2025 - Writer·writer.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
Calculating the ROI of Generative-AI Tools: A Practical Framework Leveraging Worklytics Metrics·worklytics.co·(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How Many Companies Use AI? (New 2025 Data) - Exploding Topics·explodingtopics.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The Fearless Future: 2025 Global AI Jobs Barometer - PwC·pwc.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Measuring Thinking Efficiency in Reasoning Models: The Missing Benchmark·nousresearch.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The state of AI: How organizations are rewiring to capture value - McKinsey·mckinsey.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AI-First Leadership: Embracing the Future of Work - Harvard Business Impact·harvardbusiness.org·(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
AI-Augmented Management | by SuperBusinessManager.com - Medium·medium.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Create your AI strategy - Cloud Adoption Framework - Microsoft Learn·learn.microsoft.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10 Competencies for an AI-Enhanced Workforce - Pando·pando.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5 future-proof skills Harvard says will outlast AI·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
-
Expanding AI's Impact Wit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loanreview.mit.edu·(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How to boost your organization's AI maturity level | MIT Sloan·mitsloan.mit.edu·(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
Algorithmic bias in HR: A modern challenge - peopleHum·peoplehum.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Ethical AI in HR: Challenges, Risks, and Best Practices - Talent Management Institute (TMI)·tmi.org·(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AI Surveillance in the Workplace - Emtrain·emtrain.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Exploring privacy issues in the age of AI - IBM·ibm.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
-
Do Your Measures Make Employees Mad? Or Motivate Them? - Gallup.com·gallup.com·(2025/10/12)·检索日期202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