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千万Token,一位AI独行者的极限狂飙与新商业信仰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刘小排,这位以“烧掉”数百万美元Claude Token而闻名全网的中国“榜一大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技术狂人,而是一位凭借极致AI运用实现年入千万的超级个体。他以一己之力颠覆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深刻践行着“一人即公司”的理念,并引发了关于AI技术边界与未来商业形态的深思。

在数字世界的喧嚣中,总有一些身影,以其非凡的行动力与颠覆性的思维,瞬间成为舆论的焦点。刘小排,无疑就是其中之一。当Anthropic公司因少数“高级用户”全天候不间断运行Claude,消耗资源远超正常使用量而被迫连夜限速时,一个来自中国的X用户“刘小排”坦然认领:“我是一个在30天内按照200美元的计划消耗了价值5万美元的Claude Code token的人。”1 这则看似“凡尔赛”的声明,瞬间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也让公众开始好奇:这个“逼停”AI公司的“榜一大哥”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烧掉数百万Token的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又预示着怎样的未来?

从“大厂螺丝钉”到“AI创业狂人”

刘小排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他生于1987年的重庆,早年曾是互联网大厂猎豹移动的一员,过着多数人眼中体面而稳定的生活。然而,2021年他加入“生财有术”社区,成为了他人生轨迹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在这个以“实战收益”为导向的社群里,他接触到了与大厂截然不同的“赚钱之道”——无人直播、外卖红包、发传单等贴近实际收益的项目,累计获利近100万元,这笔启动资金也成为他后续大胆尝试的底气。1

离开了熟悉的互联网巨头光环,刘小排选择了创业,但他的创业之路却异于常人。他宣称,自己的公司里,“团队中唯一的人类员工就是我,其余工作均由AI承担。”这句石破天惊的话,无疑是对传统公司模式的极大挑战。他借助AI,以极低成本开发软件,并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流量,最终依靠用户付费与少量广告,在去年创下了接近1000万元的惊人收入。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AI造就的是一个极度放大个人能力的时代,你可以在AI的帮助下,一个人干以前几十个人干的事情。”1

争议漩涡:Token消耗背后的效率与骄傲

围绕刘小排的Claude Token消耗,争议声不绝于耳。有人指责其“滥用资源”,认为他“毁了所有”,甚至有人在Reddit上将他比作在自助餐厅“每天拿25只龙虾却根本不吃的人”,呼吁对其进行“封禁”。1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刘小排的态度却出人意料地坦然与坚定。他驳斥道:

“我完全在官方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使用Claude Code高级功能开发自己的产品,发挥它的最大潜力,偶然成为了全世界消耗Token最多的人。我的所有使用,都在官方允许的范围内。我也不存在浪费的情况,因为我是用来进行正常的编码工作,做出还不错的产品 (产品是盈利的)。”1

更令人玩味的是,他不仅不觉羞愧,反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我当然感到自豪啊!从数据上看,这个星球上似乎没有太多人,比我更善于使用Claude Code了。”1 这份由数据支撑的自信,源于他对AI工具的极致理解与应用。他让Agent“24小时工作”,甚至在他睡觉的时候,他的Claude Code仍在不眠不休地干活。这种将AI视作无限产能“劳动力”的思维模式,正是他高效迭代产品、迅速变现的关键。他深谙Token与金额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选择最高级的Opus模型、高频率并行任务,实现了低缓存率下的高消费,但这并非浪费,而是最大化AI效能的战略选择。

“无KPI,不内卷”的AI新工作哲学

刘小排的创业哲学,与当下盛行的互联网“内卷”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半年前成立了公司Raphael AI,专注于AI产品出海,并与“生财有术”合作推出了AI产品孵化器SCAI实验室。然而,这家公司却有着极其反传统的运作模式。

“我公司没有KPI也没有OKR,更没有大厂喜欢的周报、月报、屁屁踢这些脏东西。它们都过时了。实践经历告诉我:享受过程,自然会得到结果。只想要结果,反而没有结果。”1

他将“享受过程”置于首位,认为这是通往成功的自然路径。这种佛系而高效的组织管理理念,根植于他对AI赋能个体能力的深刻洞察。在他看来,在AI时代,大厂精英的“日活月活”思维已不再适用,因为绝大部分习惯于大厂打工的人,“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他更看重的是,在AI的帮助下,普通人也能直接创造价值。

刘小排的成功,源于他对“需求”的敏锐洞察。他认为,在AI替代编程门槛后,发现真问题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他总结了几种方法:关注热门事件、寻找用户量大但体验糟糕的应用、直接从社交媒体上挖掘用户需求。一旦找到需求,他便将AI视为市场调研和产品经理,从手绘草图到高保真原型,再到MVP(最小可行产品)验证,每一步都由AI辅助完成。他强调,AI使得产品开发成本极低,因此可以大胆试错,快速迭代。

争议的另一面:AI时代的生产力重构

刘小排的故事,不只关乎个人财富的积累,更触及了AI时代生产关系与工作模式的深层变革。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展示了_AI Agent_如何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并通过高效利用大型模型来推动产品开发。他并非程序员出身,却在AI的帮助下,能够轻松地“击败89%的程序员”1。这不仅是对个体能力的极大释放,更是对传统劳动力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冲击。

他激进的Token消耗方式,虽然引发了平台对资源公平性的担忧,但也从侧面验证了大型模型作为生产力工具的惊人潜力。他的成功,可能会鼓励更多个体或小型团队,通过极致地利用AI工具,实现传统大公司才能达到的业务规模和营收。这种“一人即公司”的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产业生态与商业版图。

真实的内心世界:一个创新者的孤勇与前瞻

在刘小排自信与不羁的外表之下,是创新者特有的孤勇与前瞻性。他坚信AI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其影响甚至超越工业革命,因为它改变的是“人类组织方式”。1 他看到了“你再也回不到昨天的世界了”的必然性,并率先拥抱这种变化。

他并不认为自己拥有天赋异禀,而是将成功归因于“每天都在精进自己使用Claude Code的技能”。1 这份专注与持续学习的精神,使他成为少数能够将AI工具发挥到极致的人。他的故事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在AI浪潮之下,真正的“滥用”是最大化地利用技术创造价值,还是固守旧观念,止步不前?

无论争议如何,刘小排都已在AI时代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他不仅是一个数字的消费者,更是一个新生产模式的实践者和推广者,他的故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AI赋能下个体创业与未来工作的生动图景。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