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谷歌微软扎堆搞AI浏览器,恨不得替你把网都上了;Vivaldi CEO却怒吼“不约”,誓要守护人类上网的“探索欲”,这波“逆行”操作,简直是互联网里的一股清流!
在这个“万物皆可AI”的时代,似乎连我们每天必用的浏览器,也逃不过被大模型“改造”的命运。那些动辄几十亿参数的AI,争先恐后地要塞进你的地址栏、侧边栏,甚至要替你“看网”、“总结”,甚至“决策”!好家伙,上网体验这是要从“手动挡”直接跳到“自动驾驶”,甚至“AI代驾”了?
然而,就在科技巨头们高歌猛进,大厂们集体“开挂”把浏览器卷成“AI大管家”的时候,一家看似小众的浏览器厂商Vivaldi却突然“炸毛”了。它家的联合创始人兼CEO,Jon von Tetzchner(这位可是Opera的联合创始人,浏览器江湖的老炮儿了),日前在官方博客上火力全开,直言不讳地对这股“AI浏览器”浪潮说:“不约,不约,我们不约!”1
这波操作,简直是互联网里的一股清流,也像给整个行业来了一记当头棒喝。
浏览器:AI是“神助攻”还是“拦路虎”?
曾几何时,浏览器大战拼的是谁家页面加载更快,谁的插件生态更丰富,谁的标签页管理更高效。那是Chrome、Firefox、Edge、Safari的“神仙打架”时代,大家比的是“硬实力”。但进入2025年后,画风突变,战场瞬间“AI化”。
现在的大厂们,一言不合就AI,把自家大模型往浏览器里“硬塞”。
- Google Chrome:直接把Gemini大模型塞进了地址栏和侧边栏。未来,它不仅能帮你总结页面内容,甚至还能跨标签页工作,自动跳转、浏览网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一个温情脉脉的“贤内助”?
- Microsoft Edge:更是直接给自己贴上“AI浏览器”的标签,集成Copilot。这玩意儿不仅能“读取屏幕内容”,还能“预测操作”,甚至能代替你执行一些网页交互。这哪是助手,简直是“数字替身”了!
- 新兴创业公司:比如Arc、Perplexity AI,更是玩儿出了新花样,直接构建“AI原生浏览器”,用智能代理替代传统的搜索和导航。
在这种“AI狂飙”的趋势下,你的浏览器地址栏不再只是你输入网址的地方,它摇身一变,成了AI助手的“提示框”。你,从曾经的“探索者”,悄悄变成了“旁观者”,上网被简化成了——“看机器怎么总结”。请问,你还记得当年在互联网“冲浪”的乐趣吗?
流量被“截胡”,内容创作者要“喝西北风”?
“AI代驾”上网听起来很方便,但它背后可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Jon von Tetzchner在炮轰谷歌微软时,特别提到这种模式会让用户依赖“中间层”去解析信息,进而引发对“用户控制权”和“商业化方式”的深层担忧23。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被害妄想症”。
多项独立研究都敲响了警钟:当AI总结出现在页面上时,用户点击原始内容的几率会大幅下降。Pew Research的报告更是直白地指出,当AI摘要位于搜索结果之上时,用户点击传统链接的次数减少了近一半4!
这意味着什么?
-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他们的文章、视频、作品可能被AI直接“总结”掉,用户懒得点进去。流量锐减,广告收入减少,那些呕心沥血的独立网站和媒体,可能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 对整个Web生态来说:如果流量都被AI“拦截”,支撑Web多样性的创作者、媒体、开发者社区都可能失去生存空间。长此以往,Web将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只剩下大平台和AI生成的内容,彻底失去它原本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届时,你看到的将是机器总结的机器内容,这画面,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的阴森感?
Vivaldi的“逆行”宣言:我,就是不跟AI玩儿!
在这样的行业大潮中,Vivaldi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面对AI的“诱惑”,他们反手就是一个**“拒绝三连”**:
- “不会在浏览器里内置AI聊天机器人”
- “不会用AI自动总结网页内容”
- “不会用AI来代替用户填表或做决定”
Vivaldi的CEO直言不讳:“如果AI技术能够在不侵犯知识产权、不损害隐私、不破坏开放网络的前提下,帮助人们探索,我们会使用它;但如果它让人变成被动的消费者,我们就不会。”1
说白了,Vivaldi反对的不是AI本身,而是那种让AI喧宾夺主,把用户从“驾驶员”变成“乘客”的激进做法。他们坚持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上网哲学”**。浏览器,不应该是一个“能代替思考的AI工具”,而应该是一个让你自由探索世界的入口。所有的选择权,都应该牢牢掌握在用户手里,而不是交给算法去“摆布”。
“我们专注于构建一个强大、私密、个性化的浏览器,让你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网络,而不是被动消费内容。”4
—— Vivaldi这话说得,简直像在“互联网精神”的废墟上,高举起了一面**“人类万岁”**的旗帜!
吃瓜群众怎么看?这波“反AI”操作稳不稳?
今天的浏览器行业,无疑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 一条路:以Google、微软为代表,让AI主导用户的上网方式,浏览器变成一个“答案生成器”。
- 另一条路:以Vivaldi为代表,坚持探索与主动思考,坚持把浏览器当作一个“人类工具”而非“AI助手”。
谁对谁错?目前答案还未揭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随着AI深度渗入浏览器,Web的未来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更是关于谁掌握信息分发权、谁定义用户行为的深层博弈。
从网友的舆论来看,Vivaldi的“逆行”确实赢得了不少掌声。不少人表示“谢谢,Vivaldi。在强制AI炒作的时期能有理智的人真是太好了!”5 甚至有人因为受不了谷歌AI的“废话”,直接改用其他更注重隐私的搜索引擎。
当然,也有部分“技术派”提出质疑,指出Vivaldi毕竟是基于Chromium内核5。他们可能会推荐Firefox或LibreWolf等开源浏览器,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反AI”堡垒。
无论如何,Vivaldi的“反AI”宣言,就像在高速狂奔的AI列车上,拉响了一声警报。它提醒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也别忘了互联网最初的模样——一个充满好奇心、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探索乐园。因为一旦人类放弃探索,只剩下机器替我们“总结世界”,那么Web的灵魂,可能真的会被一点点抽干。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网虫”,你目前最常用的浏览器是什么?你又是否看好AI浏览器呢?评论区,等你来“站队”!
引用
-
Vivaldi CEO: Keep Exploring·Vivaldi Blog·Jon von Tetzchner(2025/09/02)·检索日期2025/09/03 ↩︎ ↩︎
-
Vivaldi创始人炮轰谷歌微软:强行把AI塞进浏览器!称自己不会效仿·PConline(2025/09/03)·检索日期2025/09/03 ↩︎
-
Vivaldi 抨击谷歌、微软等:当前浏览器集成AI 不可取·凤凰网科技(2025/09/03)·检索日期2025/09/03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整理:郑丽媛,36氪经授权发布。·CSDN·郑丽媛(2025/09/02)·检索日期2025/09/03 ↩︎ ↩︎
-
Vivaldi browser makes an official statement : technology·Reddit(2025/09/02)·检索日期2025/09/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