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Meta智能眼镜首秀秒变“车祸现场”,小扎甩锅Wi-Fi,结果被自家CTO打脸说是团队“神操作”。网友辣评:这哪是演示翻车,分明是技术“裸奔”,CEO和CTO这波操作简直是“甩锅大戏”!
想象一下,你精心准备了一场“未来科技”的发布会,CEO亲自上阵,万众瞩目。结果呢?AI智商捉急、语音交互全面崩盘、视频通话也接不通…… 这不是在拍科幻大片,这是上周Meta 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全新智能眼镜上演的**“史诗级翻车”现场**。Meta,你这是在开新品发布会,还是在开大型“社死”现场啊?
迷之操作:AI做饭指南变“鸡同鸭讲”
“嘿Meta,我首先该做什么?”美食博主Jack Mancuso戴着Ray-Ban Meta眼镜,在厨房里一脸懵圈地反复追问。按理说,这副“有眼有嘴”的智能眼镜应该能“看见”食材,并给出正确的烹饪步骤。结果呢?AI如同患上了选择性耳聋,要么答非所问,要么重复旧答案,硬生生把一个做牛排酱的教程,变成了AI智商“下线”的尴尬秀。现场观众都被逗笑了,扎克伯格只能苦笑着把锅甩给“Wi-Fi”。1
“这事的讽刺之处就在于,你花了好几年做技术,结果当天 Wi-Fi 出了点状况把你卡住了。” — 马克·扎克伯格,试图用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解释这突如其来的“薛定谔的Wi-Fi”。
但凡懂点技术的人都知道,Wi-Fi卡顿通常只会导致延迟,可不会让AI“失忆”或者“胡说八道”啊。小扎这波“甩锅”操作,真是让人直呼内行。
究极尴尬:视频通话秒变“呼叫失败”
如果说AI做饭的翻车已经够让人脚趾抠地了,那接下来的视频通话演示,简直是把尴尬指数直接拉满了。扎克伯格信心满满地戴上那副定价799美元的Meta 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通过腕带成功给CTO Andrew Bosworth发了消息。然后呢?当Boz尝试打视频电话时,铃声震天响,眼镜却始终接不通。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扎克伯格在舞台上来回踱步,一脸懵圈,只能反复强调“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1
最终,Boz不得不亲自戴着眼镜上台,才化解了这场**“究极尴尬”**。小扎强颜欢笑道:“我们之后再调试吧。这种演示你可能彩排了一百次,但现场永远难以预料。”
CTO打脸:不是Wi-Fi的锅,是团队“自爆”?
就在小扎将“Wi-Fi的锅”甩得飞起时,Meta的CTO Andrew Bosworth(外号Boz)坐不住了。他火速在Instagram上发文澄清,直接“打脸”自家CEO:这不是Wi-Fi的问题,也不是场地问题,而是Meta自己的**“神操作”和“致命bug”**。23
Boz解释道,美食演示中断的原因是**“资源管理规划失误”:当Jack Mancuso说出“嘿Meta,启动Live AI”时,它不仅激活了他自己的眼镜,还激活了大楼里所有在场用户的Ray-Ban Meta眼镜**!所有这些流量都被路由到了Meta的开发服务器,而这个服务器压根就没准备好处理如此大规模的流量。
“也就是说,我们几乎是在演示当中对自己发动了一场DDoS攻击。” — Andrew Bosworth,CTO的这波解释,无疑是把锅从Wi-Fi身上,稳稳地转移到了自家团队的架构设计和运维能力上。
对于视频通话失败,Boz则归咎于一个**“竞争条件”bug**。简单来说,就是眼镜显示屏在来电瞬间恰好进入休眠状态,当扎克伯格唤醒它时,接听通知就“人间蒸发”了。这个bug此前从未出现过,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刻”跳了出来,仿佛是专门来“砸场子”**的。2
网友辣评:这哪是翻车,分明是技术“裸奔”!
然而,Boz的解释不仅没能平息网友的怒火,反而让大家有了更多“开炮”的理由。Reddit上和Slashdot上的评论区简直成了**“毒舌大会”**,各种神吐槽层出不穷:
- 对技术成熟度的质疑:“这个演示成功地表明了这项技术尚未成熟。这可不是蓝屏死机。菜谱演示暴露出AI连‘第一步’这种基本概念都不理解。”3 —— 直指AI“智商感人”的核心问题。
- 对架构设计的嘲讽:“一个用户一句‘嘿Meta’,就能触发周围所有设备?谁会设计出这种东西?这比直接承认‘我们搞砸了’还糟糕!”3 —— 槽点满满的“广播式唤醒”,简直是流量“自杀”的典范。
- 对运维能力的鄙视:“把流量全扔到开发服务器,这就是自找麻烦啊。一个靠谱的运维团队早就会单独搭建演示网络,而不是把流量全堆在开发服务器上。这是无能,还是在撒谎?说实话,可能两者都是。”3 —— 网友直接把Meta的运维能力按在地上摩擦,直言“太业余”!
- 对解释的深层质疑:“延迟不会导致AI给出错误答案。博主问烹饪步骤,AI却回答得像是已经完成了一半;他再问一次,AI还是给出一模一样的回答。拒绝服务攻击不该导致这种错误,除非他们的软件逻辑是:如果生成不了新答案,就重复上一个。”3 —— 这位网友直接做起了“福尔摩斯”,揭露Meta解释背后的逻辑漏洞。
更有网友毫不客气地对Boz本人开炮:“糟糕的规划、配置和测试!Meta的CTO拿这么高的薪水,和他的能力、管理水平完全不匹配。”3
从“功勋CTO”到“舆论焦点”:Boz的职场“大起大落”
要知道,Andrew Bosworth在Meta(前Facebook)可是个**“狠角色”,新闻订阅、移动广告、消息系统…… 几乎所有核心产品都有他的身影。2017年更是他推动成立Reality Labs,将宝押在AR/VR和智能硬件上,是Meta史上重要的“产品推手”之一。然而,这次发布会的“雷区”排查失误,让这位“万亿美元广告机器”的缔造者**,瞬间成了**“连一场产品演示都掌控不住”的舆论焦点**。
这场智能眼镜的“史诗级翻车”,不仅让Meta的雄心壮志蒙上了一层阴影,更让外界开始重新审视其高管团队的执行力与可靠性。Meta想要用智能眼镜开启“认知优势”的未来,结果却先给自己带来了**“认知劣势”。产品好不好用,最终市场说了算;但至少在这次,Meta是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动的“技术避坑”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