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AI“就业浩劫”真的要来了?打工人别再emo了,干货拿走不谢!

温故智新AIGC实验室

TL;DR:

最新报告扎心了!全球企业宁可投资AI也不招新人,尤其苦了我们Z世代打工人。但这不代表“躺平”,AI在抢饭碗的同时也在创造新机遇,关键看你怎么“卷”得有智慧!

最近,一则消息在职场圈里炸开了锅,让不少正准备踏入社会的Z世代们直呼“要emo了”:英国标准协会(BSI)的一项跨国研究直接点名,全球四分之一的老板们认为,入门级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AI来“打理”,这样既能省钱,又能填补“技能鸿沟”1。这意味着,企业宁愿把钱投给人工智能,也不愿多招几个萌新来培养。好家伙,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就业浩劫”(job-pocalypse)吗?

Z世代:这波“就业浩劫”真要来了?

没错,你没听错,也不是在开玩笑。这份来自BSI的报告简直是把“狼来了”的故事变成了现实版。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读完书,满怀憧憬地准备大展拳脚,结果发现,你的第一份工作可能已经被一个不知疲倦、从不抱怨的AI“实习生”给悄悄地“卷”走了。

这不是空穴来风,数据早就敲响了警钟。华尔街见闻援引美银Hartnett的报告指出,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2023年12月的4.0%飙升至8.1%2。更有趣(或者说更扎心)的是,专门面向Z世代的求职平台Handshake数据显示,初级职位的招聘信息同比下降了15%,而那些在招聘信息中提到AI的雇主数量,两年内却激增了400%2。这波操作,简直是赤裸裸的“AI抢饭碗实录”。

就连科技巨头们也亲自下场“示范”。Alphabet(谷歌母公司)和微软都承认,AI在某些项目中已经能生成大约30%的代码了。Salesforce的CEO更是直言,AI在公司内的工作占比已经高达50%2。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人手?AI更香! 特别是那些重复性高、数据密集型的“基础款工作”,比如流水线工人、简单的机械操作员、物料搬运员,甚至是一些初级客服,都可能成为AI取代的“重灾区134

“AI正在直接取代大量初级岗位。” — 华尔街见闻援引美银Hartnett报告2

这简直是给Z世代的“初入职场”副本加大了难度系数,直接从“普通模式”跳到了“地狱模式”。

AI:“卷王”还是“打工人”的神队友?

但是,各位“打工人”先别急着集体“躺平”!虽然AI看上去像个“卷王”,大有把我们都“卷”回家的架势,但故事往往有反转。就像《求是》网提到的,人工智能在改造和替代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产业业态和职业岗位3。这不,国家都开始搞“人工智能+”行动了,目的就是培育未来产业,让AI赋能千行百业。

世界经济论坛就曾预测,到2030年,AI和数据处理技术将创造1100万个岗位,同时也会取代900万个岗位3。这“一增一减”之间,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新机遇了。现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都公示了拟新增的新职业、新工种,比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还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3。就连国产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都衍生出了AI内容审核员、模型训练师等“新潮工种3

这些新岗位,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面朝屏幕写代码,指点江山AI来”。AI不但能帮你提高效率,把那些繁琐、重复的工作都包圆了,还能改善工作环境,甚至在危险领域代替人工3。比如医学AI辅助诊断,让基层医疗机构也能“高端大气上档次”;智能制造通过数智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视化,让生产效率“蹭蹭涨”;就连那些危险的抢险救灾、高空作业,现在也能交给机器人,大大降低了“打工人”的风险3

更妙的是,AI还能增强就业灵活性。智能算法可以精准匹配自由职业者,让他们以低成本同时在多家平台“多点开花”,实现弹性工作,照顾家庭生活两不误3

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是:AI带来的就业结构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那些拥有高学历、数字技术素养高、学习能力强的年轻人,更容易搭上这趟“知识密集—创新驱动”的快车3。而一部分劳动者,可能就会在转型的浪潮中,因为“知识沟”、“数字鸿沟”而面临更大的挑战,甚至导致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3。国际劳工组织就表示,全球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生成式AI影响,媒体、软件开发、金融等高度数字化的工作岗位更是首当其冲3

打工人,你的“数字生存法则”是什么?

所以,问题来了:面对AI这股“新势力”,我们“打工人”应该如何自处?是继续“躺平”让AI随意“拿捏”,还是主动出击,掌握自己的“数字生存法则”?

国家早就给出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3。这意味着,我们在享受AI便利的同时,也得积极应对它带来的挑战。

以下是给各位“打工人”的几点“保命指南”,请各位务必“码住”:

  1. 主动拥抱“AI全民培训”:与其被动等待被替代,不如主动学习,成为能与AI协作的“斜杠青年”。政府主导、企业和教育机构参与的多层次培训机制正在建立,要抓住机会提升数字技能。终身学习,成为AI时代的“卷王”,而不是被“卷”的“螺丝钉3
  2. 关注政策动向,完善自身保障:国家在制定重大战略政策时,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比如提高失业保险覆盖率,完善养老医疗保险3。同时,劳动法律法规也在修订中,以适应新的就业形态,保护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政策,为自己争取更多保障。
  3. 培养“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AI虽然强大,但它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情商、艺术鉴赏力以及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些“软实力”,才是我们与AI拉开差距的“杀手锏3。中小学和高等教育阶段,都在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处理人与技术关系的能力,提升创新精神。

“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 习近平总书记3

总而言之,AI的崛起,不是终结,而是新的开始。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职场的变革,也照亮了个人成长的无限可能。面对“就业浩劫”,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坐以待毙”。未来的职场,属于那些愿意学习、善于适应、敢于创新的“数字新人类”。拿起你的“学习大刀”,去迎接这个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AI新时代吧!

引用


  1. Gen Z face ‘job-pocalypse’ as global firms prioritise AI over new hires, report says · The Guardian · (2025/10/9)· 检索日期2025/10/9 ↩︎ ↩︎

  2. 狼真的来了!“AI第一轮就业大冲击”已至,矛头直指年轻人 - 华尔街见闻 · 华尔街见闻 · 房家瑶(2025/08/10)· 检索日期2025/10/9 ↩︎ ↩︎ ↩︎ ↩︎

  3.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 求是 · 求是 · 李 韬(2025/07/14)· 检索日期2025/10/9 ↩︎ ↩︎ ↩︎ ↩︎ ↩︎ ↩︎ ↩︎ ↩︎ ↩︎ ↩︎ ↩︎ ↩︎ ↩︎ ↩︎ ↩︎ ↩︎

  4. AI重塑就業市場Z世代搵工更靈活 - 大公文匯 · 大公文匯 · (2025/10/04)· 检索日期2025/10/9 ↩︎